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

国姓窃明 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08:38:11 来源:笔趣阁

为了防止逼得张献忠更加情绪不稳定、疯狂流窜屠杀百姓,沉树人也不得不在长沙稍稍滞留几日、一边梳理安抚工作,一边琢磨计策稳住对方。

当然,这几天的时间里,他在军事上也没完全闲着,至少仅仅一夜之后,沉树人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且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部署:

他意识到,此前长沙迅速沦陷,主要还是总兵尹先民不知道朝廷的大军援军已经要到了,他只要坚守十天半个月,绝对可以当大明忠臣,这才走错一步。

后来何一德的投降,虽然有尹先民连锁反应的影响,再加上桂王瞎指挥、为了王府众人的突围而不把将士们的命当命。但何一德不了解北面官军推进形势,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张献忠连续两次靠推进快、封锁援军消息威吓地方守将得手,这种情况,沉树人当然要吸取教训,确保事不过三。

所以,在充分意识到湖广南部地区官军的糜烂程度后,沉树人选择了一边在长沙按兵不动,一边派出朱文祯麾下的一部分精干骑兵部队,作为信使、斥候,

迂回绕过衡山卫和衡州等地,往湖广更南部、西部边境各府县通报消息,让当地的地方官知道:

“朝廷援军主力已经光复长沙,各地如果被张献忠袭击不要惊慌,不许投降,只要坚守五到十天,朝廷援军必到。如果十日都没坚守到就投降,朝廷将来必夷投降官员三族!”

沉树人相信,只要给诸如永州府、郴州府等地的知府、守备传递充分的信息,让他们心里有底鼓起信心。

再加上这些更南边的州府已经靠近湖广与两广、江西的边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算张献忠调转枪口强攻,也能确保十天之内不丢,这样沉树人就能追上去黏住他了。

如果张献忠发现攻不下城池,选择绕城而过纯粹流窜,那至少对生产力和财富的破坏,也能降到最低,

最多抢走一些野外乡下的存粮、烧毁一些野外乡下的房子,不至于再跟长沙一样、整座府城被惨烈屠杀焚烧。

这些人口、物资、生产设施,在沉树人看来都已经是他治下的百姓、财富了,怎么能任由张献忠临走之前疯狂破坏!

还别说,沉树人这招很快就起效了,短短三四天之内,朱文祯帮他从邻近府县开始通知,很快重新建立起了信心,而且还真有几个县城,在得报后鼓起了坚决死守的战意,

后来被张献忠派出来烧杀抢掠的小股部队袭扰时,这些县城也都选择坚守,撑到了朱文祯的快速机动骑兵援军抵达,把张献忠的小股打草谷部队击退击溃。

几场小规模破袭战下来,又陆陆续续剪除张献忠少则数百人、多则千余人的羽翼,也稍稍压抑了一下最近张献忠军抢得很爽的嚣张士气。

……

派出信使迂回报信鼓舞各府坚壁清野,只是沉树人的第一招。

这招安排好之后的次日,沉树人又想到了一条新招,可以作为补充。

没办法,谁让他身边没有张良诸葛亮呢,这种外交、战略层面需要用脑子的事儿,只能亲力亲为了。

脑子不够用,就睡一觉,泡个澡,说不定又有灵感了。他好梦中谋划,经常一觉醒来又能想到一条毒计。

一大早,他处理完基本日常之后,立刻招来了自己的幕僚顾炎武。

顾炎武学问是好的,笔头优美,政治哲学功底也扎实,奇谋就不太行了。

但作为沉树人的“核心秘书”,无论战时他能不能起到参谋作用,都得随时随地跟着沉树人东奔西走,有什么公文指令需要代笔的,他也能一气呵成,以至于没什么存在感。

这次被喊来,他还以为东家又是有什么笔头上的日常工作交代,谁知沉树人却跟他商量起了一些流言层面的策略。

“亭林兄,我昨日想到一策,需要用到一些流言的伎俩,你言辞便给,帮我一并参详一下。”沉树人直截了当说了正事儿。

顾炎武微微一愣:“流言?又要挑拨张献忠父子信任么?还是说诬陷他手下哪位大将想投降朝廷?”

沉树人摇摇头:“都不是,是陷害‘我’的流言——至少明面上看,是陷害我的。”

顾炎武大惊:“是张献忠想要陷害您,所以需要应对之策么?这厮又用了什么卑鄙手段?记得去年他就到处散播流言,说他滥杀藩王都是为了杨阁老,要是杨阁老能早点死,他也犯不着杀这么多藩王了。”

沉树人都被逗笑了,他知道顾炎武反应不过来,也不能怪他,实在是自己的计策太匪夷所思了。

沉树人自嘲了一会儿,一口气把话说清楚:“我没说张献忠又来陷害我了!是我自己要陷害我!

你想个办法,组织一下措辞,弄一些‘张献忠之所以滥杀藩王,是因为他已经和沉抚台达成了分赃默契。

沉抚台也素有如左良玉一般割据之心,嫌周边藩王太多碍手碍脚,如今沉抚台只是皖抚,并非湖广巡抚,他来湖广助剿,只有功没有过,藩王死了也不关他事,将来朝廷把这些土地交给他治理,藩王少了掣肘还能少些。

张献忠深知这点,所以帮着滥杀藩王,让沉抚台始终追之不及,油而不击,作为报酬,就是张献忠可以掠夺各处王府或百余年、或数十年积攒的巨额金银珠宝’。

张献忠恨我入骨,他要是听了这番流言,知道在湖广杀再多人也害不了我,反而会帮到我,那他还会这么积极流窜滥杀么?

张献忠此人,我太了解了,他虽然悍勇不怕死,却也被睚眦必报的小心眼所束缚。当初他仇恨杨阁老,无所不用其极想害到对方。如今又恨我入骨,只要能损我的事情,哪怕同时也会损他,‘损人损己’,他也会不惜去做的!”

顾炎武听完,直接就震惊了。

他稍微琢磨了一会儿,当然能体会到“如果这个流言散布出去,对于恶心张献忠、束缚诱导张献忠的决策选择”会很有帮助。

但是,这个流言计策的反噬效果,也是绝对可怕的!

以顾炎武的政治智慧,都能一眼看出,并且不得不提醒:“抚台慎重呐!此策虽有奇效,反噬却也非常凶险!

试想陛下本就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若是将来让他听到这种关于地方督抚和流贼酋首之间沆瀣一气、各取所需的流言,还涉及到陷杀了至少三位藩王、屠戮三座州府的公桉,陛下难道不会治您的罪吗?

就算陛下暂时隐忍,想装聋作哑,朝中那些狗杂种言官,又岂会放弃趁机攀咬地方督抚求名求利的机会?就算跟您无冤无仇,弹劾您几本,让您家里送钱消灾,他们也乐于看到!

如今天下谁不知道沉家豪富,仅次于郑家,能够在陛下那儿闹事讹沉家一大笔的机会,没人会放过的!就算周延儒陈新甲力保您,怕是都难以善了。”

顾炎武不是什么善于钻营的人,他属于澹泊名利的那种,连顾炎武都看得出来的官场龌龊风险,沉树人当然早就想到了。

他也是叹了口气,反过来安慰道:“亭林兄不必介怀,这风险都是我一力承担,你怕什么?于我而言,苟利我大明江山,个人的一时荣辱、风险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拯救湖广百姓,不再被张献忠刻意流窜屠城,我就暂时背负一点嫌疑骂名好了!

而且,如今天下形势如此混乱,这种流言又是我们刻意散播的,最初很容易控制范围。六月已经没几天了,这阵子,加上七月上中旬,我敢确保这种流言只在湘南一带传播!不会扩散出去的!

而到时候只要我军击破了张献忠,把张献忠逼出湖广,甚至歼灭,这种流言也就不攻自破,至少能蛰伏一两个月。就算后续被有心人注意到、再加以宣传,那至少也是今年深秋初冬时候的事儿了。

普通朝廷邸报,如果没有加急,日行百里,从湘南流传到京师,怕是也要个把月。民间流言扩散,绝对比朝廷邸报慢得多,要流传到京城、再被多事的御史言官注意,怕是至少明年春夏之交了!到时候,我们功成名就,不用担心这些!”

然而,顾炎武却不知道沉树人为什么敢这么笃定——就算这事儿能埋藏半年之久,那又如何?无非是一颗引爆延时了的火药桶。

以崇祯的刻薄寡恩多疑,大半年之后就不会追究这事儿了么?只要崇祯活着,将来形势没那么严峻了,他迟早还是会找茬的啊!

但沉树人唯独不和他解释这一点,他也不好死缠着追问。

沉树人总不能和他说“我知道这个多疑刻薄寡恩的皇帝活不久了,明年夏天他就算知道,也没能力处置我了,反而还得稳住我”。

退一万步说,就算死前最后半年多的崇祯,还想在地方上搞事情,沉树人也能趁机逼迫手下的将领们站队——当然,沉树人不会扯旗造反,否则之前的戏就白做了,但是说几句“朝中言官御史都是敲诈勒索的奸佞,蒙蔽圣听”,却是绝对可以的。

以湖广军队这两年多军饷都是他沉抚台靠收厘金发放、偶尔还得沉家自己做生意补贴的现状,沉家军该听谁的,已经是不言自明。就算沉树人到时候说了这话,他也不用北上‘勤王清君侧’,只要‘不接受乱命,地方自保’就够了。

但顾炎武不知道这些,他为了帮助东家考虑,不得不又想办法稍微润色一下:“抚台,此事若是真要施为,学生以为,是否能稍加修饰。

比如,散布出去的流言,别说是张献忠和您勾结,而是真假参半、再给一点别的选择。诸如张献忠就是因为深恨杨阁老,甚至是深恨湖广方抚台。

毕竟眼下方抚台才是正牌湖广巡抚,您只是外来增援的客军。就说方抚台也一贯觉得湘南跋扈藩王太多,不利于他施政施展,他才常驻荆州,重北虚南,坐视这一切……”

沉树人一听,立刻脸色一板:“这种话要慎言!咱使用流言之策,流自己的言也就罢了,要是用别人当挡箭牌,岂不是成了陷害同僚?关键是他们未必像我这般做好了万全的防备,说不定会闹出事来。”

就算沉树人要让杨嗣昌、方孔炤分摊“张献忠乱窜”的舆论压力,这话也不能由他说出口,那样就太不地道了。

顾炎武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沉树人是不好意思,还是真的大义凛然,但他还是领命而去,很快就开始安排挤兑张献忠的流言,多形成几个版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