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

“十二王爷,对面的蛮子怕是不好对付啊,他们已经据险而守,背后还有船队,咱以骑兵攻营,怕是也要费一番手脚。

就算死战将其驱赶下海,那些南蛮子抱块木板就能逃命,咱八旗儿郎也只能对着海面放箭。今日来得太快,也没准备攻营武器。”

笔架山水寨外的旷野上,三四千八旗骑兵松散地远远排开,旗主郡王阿济格正在筹备试探性的进攻。

他身边的一位将领,在观察了战场形势后,便如是劝他,希望他能够慎重。

这位将领名叫尹尔德,是济尔哈朗派来的,凌晨时得到明军突围的消息后,就带了济尔哈朗部署在杏山和锦州之间的两个甲喇,来增援阿济格,刚好在抵达笔架山之前不远相遇会师。

尹尔德是已故的女真勐将扬古利的侄儿。而扬古利是奴儿哈赤的女婿,阿济格的姐夫、济尔哈朗的妹夫。所以尹尔德论辈分,比阿济格等人都低一辈。

此时此刻,笔架山战场正面,阿济格的地位虽高,但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队是他自己嫡系。还有三分之二,则是客将带来的、临时受他差遣。

阿济格也不好对别人的部队用得太狠,该怎么打,还得跟尹尔德商量着来。

否则回头济尔哈朗说不定会找他算账,误会他是想借刀杀人保存实力、让济尔哈朗的旗众当炮灰。

于是阿济格听了尹尔德的抱怨,也只好摸着自己的美髯,装作沉吟了一会儿,依然坚持说:“打是必须要打的,不然放任曹变蛟走脱,堕了我大清锐气!也怪我来得仓促,没有彻底摸清敌情,否则就再多带点人马来了。”

尹尔德长叹一声,不解问道:“末将也觉得奇怪,既然知道非要硬战,王爷为何只带了一个甲喇?王爷驻扎在马场镇的其他人马呢?”

阿济格也是无奈:“前阵子,本王刚刚得了陛下密令,说是陛下此前就派了细作策反联络,便在这个月内,要强攻洪承畴死守的松山。

说是松山城内早已粮尽、百姓都被吃完了,士卒也开始相食,松山副将夏承德已答应献门归顺,代价是城破之后,他部下的五千人免死。

原本距离与夏承德约好的献门之日也没几天了,昨夜忽然发生如此变故,南蛮子居然有胆以海路接应救走李辅明、曹变蛟,本王怕这个消息万一传到松山城内,会激励守军继续死战的决心。

尤其要是让夏承德知道蛮子朝廷给他们派了援军,他反悔不再献门,那松山破城不就要出变故了么?

所以,昨晚得到消息,我立刻便分兵两个甲喇,把松山南门西门彻底围死,也不敢再外松内紧了,就怕走漏了消息。

我还让人再去夏承德驻防的南门城楼射书密约,让他把献门日期提前到今天晚上,同时,还给后方的陛下火急上奏说明情况、请求援军加急抵达,总攻松山。

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曹变蛟李辅明就算跑了,也不过是小鱼,洪承畴却容不得半点闪失。”

尹尔德听阿济格跟他解释了这么多,已经足够尊重他,也有充分的理由。他也就不好因为自己是济尔哈朗的下属、就不肯打硬仗。

其实,历史上松山城最终因为扛不住饥饿、被内奸献门出卖,也确实是发生在崇祯十五年的二月下旬左右。

而如今才三月初四,历史在这个问题上的蝴蝶效应还不算明显。

清军确实刚好处在对洪承畴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上,也间接导致了塔山、杏山方向防备其实有所松懈,让郑成功张名振得手得相对容易了些。

只是郑成功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沉树人观其大略的设计。他还以为仅仅是自己有能耐,才把事儿办得这么漂亮。

……

尹尔德被阿济格说服后,当然也只能硬着头皮对笔架山水寨展开了全面、彻底的勐攻。

笔架山本就是一个凸出到海中的半岛,而码头水寨部分,更是在半岛的尖端。

所以从左到右整个陆地宽度,不超过三四里,再往两旁就都是海面了。

这样的地形,其实也导致有备而守的一方,其实相对轻松——骑兵只能从半岛正面进攻,没法从两侧迂回。

所以,明军只是在残破的双层寨墙附近,设置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就是简易的浅壕沟和临时堆砌的乱木拒马,然后由曹变蛟麾下的士兵为主、辅之以一部分李辅明的部队,以长枪兵为主,列阵近战。

一部分士兵配了盾牌,但不多,因为连夜急行军赶路,带着盾牌太费事了,几十里地跑下来,有盾牌的很多都丢了。

还有少部分士兵是刀盾兵,也是用于骑兵冲锋与长枪兵陷入近战、失去冲击力后,堵上去补位的。长枪在贴身时不太灵活,少量刀盾手作为补充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第一道防线后方,还有不少夯土堆和残破的尖桩,虽然屡遭破坏,掩体效果已经很差,但毕竟地势比前排还高出六七尺。

这样的落差,再适合火枪队输出不过了,完全不用担心射中前排的长枪兵,也不会被敌军骑兵快速贴身。

“弟兄们!对面的南蛮子,不过是屡败于我军的手下败将!只要我们八旗儿郎冲上阵去,李辅明那废物的兵马上就会崩溃、夺路而逃的!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去年九月应该也在这笔架山追杀过想要跳海逃生的南蛮子吧?那一战我们至少淹死了三万南蛮子!我大清必胜!杀啊!”

尹尔德做好一切部署,简短鼓舞过士气后,两千多骑镶蓝旗济尔哈朗部的骑兵,就嚎叫着发起了冲锋。

如前所述,受地形所限,这次没法迂回,所以骑兵也就没有横着掠阵而过的骑射削弱环节,直接就是一边冲、一边以野马分鬃式朝着正前方射箭。

八旗精锐不愧是天下骑射翘楚,数千根凋翎锥头的破甲箭,瞬间呼啸破风着攒射而去,有效射程竟完全不亚于火枪,只是在火力的爆发性方面要逊色几成,但刚接敌时也看不出来。

对面李辅明麾下的长枪兵,顿时被零零散散射倒了好几个,哪怕有一部分人有乱木和盾牌的遮蔽,但总有运气不好的被角度刁钻的凌厉箭失射中,一时阵脚就微微松动起来。

“主攻李辅明果然选对了!就知道这狗蛮子不如曹变蛟!”尹尔德在阵后,看着冲锋的进展,内心也是微微窃喜,又多了一份信心。

这一切,到目前这一步,跟去年九月底、在笔架山淹死三万明军那一战,何其相似!

而“重演历史”,历来都是对军队士气鼓舞最好的办法,当年用这招赢过一边,现在就有莫大的心理优势。

很快,对面的明军也开始火枪乱响,一排排定装纸弹壳的独头弹,在轰鸣中飞射而出。因为要破重甲,这次张名振依然没用霰弹,所以命中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个位数。

上千杆火枪的齐射,也不过射杀射伤了数十骑。好在明军开火速度快,本来就用了叠阵法,后排火枪手会快速上来补位开火。

而前排火枪手靠着纸弹壳定装弹药,装填速度也能比清军原本见识过的明军火器,至少快一倍以上。

清军骑兵却不知道这一切,就算当他们听到后面几轮的枪声、看到越来越多的袍泽死在身边,但“重现历史”的心理优势,依然让他们盲目的相信,这不过是简单的叠阵法带来的效果,并没往“这批明军的装填速度比原本见过的明军快得多”上想。

其实不仅尹尔德的清军骑兵没这么想,连李辅明和曹变蛟的部队,都没想到张名振的火枪射速会快一倍以上,连他们都以为张名振只是把火枪手多分了几队轮流开火。

之前他们和这支友军并没有好整以暇地配合过,只是在黑夜中乱战配合,也就摸不清友军的底细。

但不管怎么说,持续的轰鸣,对明军前排扛线承伤的士卒,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明清两军,就这般在双方都士气非常高涨、都坚信优势在我的诡异心态下,持续了一阵高烈度的搏命互屠。

“杀光狗鞑子!杀一个够本!”

“两个了!爹,二弟,我给你们报仇了!”

曹、李麾下的士兵,疯狂捅刺肉搏,哪怕被冲上来的八旗骑兵撞得筋断骨折,也死死抵住长枪不放手,但凡中枢神经还能指挥手臂发出哪怕最后一丝力气,都要把武器朝着鞑子的方向捅深一点。

惨烈的搏杀只持续了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尹尔德终于很快发现了不对劲:明军的火器开火密度太高了!

虽然八旗精锐重甲利刃、武艺体能也都不错,哪怕跟南蛮子的长枪兵近战,基本上也能确保一换一以上的交换比,

可是被寨墙高处的火枪队轮番狂轰,后排不断被打得鲜血飙飞筋断骨折坠马,士气也是很快就会萎靡不振的。

而海面上,郑成功的炮船队也很快迂回到位,他也是为了火力的突然性和杀伤效果的最大化,是在八旗骑兵已经发起冲锋后,才抵近过去,争取了一个最近的贴脸轰输出阵位,然后才开火。

郑成功显然不可能学过弹道学,也不会知道近现代火力理论里的“交叉火力”。但因为笔架山的半岛地形,刚好两边是海夹着陆地,于是郑成功的炮船不经意就自然而然实现了“交叉火力”。

一队队近似于横队冲锋的清军骑兵,队形刚好处在火炮射击轨迹的轴线上,哪怕轰不中直接瞄准的士兵,也很容易蒙到其左右的战友。

更可怕的是,在开花弹时代,火炮交叉火力效果还不明显,机枪的交叉火力效果才明显。可现在明军红夷大炮用的还是实心弹。

对实心弹而言,轨迹覆盖是非常重要的,对着横队骑兵的投影开火,如果蒙得够准,贯穿一个敌人后造成二次杀伤的概率也会倍增。

而更可怕的多次杀伤,则来自于跳弹——实心弹击毙一个敌人后落地反弹,其强大的动能只要蒙中敌人,一样可以蒙死好几个!

幸好尹尔德本人没有亲自带队冲锋,让他倒是躲过了跟额尔逼和庸桂那俩甲喇额真一样当场战死的命运。但是他麾下的骑兵,在红夷大炮的交叉跳弹打击下,愈发血肉横飞,死伤惨重。

阿济格和尹尔德直接看得呆滞了许久,以至于红夷大炮开火后的前三四轮,都莫衷一是不知道是否要放弃、是否要撤军、让前面已经死了的袍泽白死。

好在,明军持续、稳定的发挥,终究会让他们认清现实。

阿济格是先反应过来的,他知道尹尔德的人都是济尔哈朗的手下,要是真在这儿白白牺牲太多,他回去不好跟王兄交代。

济尔哈朗可是亲王,他却只是个郡王。

所以,在尹尔德第一次尝试开口求他先撤下来时,阿济格立刻就答应了。

“十二王爷,还是先撤下来从长计议吧?这些南蛮子不对劲啊!连红夷大炮都有这么多。”

“你说得对,确实得先撤,咱就算杀进水寨,也不可能打得到海上的炮船,还是轻敌了!”

尹尔德如蒙大赦,终于撤下部队,但是就刚才那么短暂激烈的硬碰硬,至少又白死了好几百骑八旗精锐,还有一些蒙古骑兵。

受伤者也不少,可惜因为清军的退却,留在战场上哀嚎的重伤员,只能被明军慢慢练枪法补枪。

退下来之后,清军中也是一阵愁云惨澹,众将都围着阿济格要他出主意。

阿济格想来想去,只好命令就地转入防守、先挖壕沟阻断笔架山半岛,不让这儿的明军再上岸反推——他倒不是怕明军真的反攻,而是怕再次拖到夜里,明军还没走完,会因此而士气大振、派出信使跟洪承畴取得联络。

所以,必须把这儿的明军盯死了,还有附近的海滩,也都要临时加骑兵昼夜巡逻,防止明军信使坐舢板上岸。

眼下这儿反正已经打成这个样子了,还是先确保全歼洪承畴,其他再从长计议吧。

……

而随着阿济格的试探进攻惨败,水寨内的明军将士士气愈发高涨。

这可不是黑夜中的侥幸乱战,而是大白天跟鞑子的一旗旗主堂堂正正打防御战!

虽然这个旗主,临时因为不可知的原因,带来的兵力少了一半。

“张将军,你们的火铳好犀利啊!我大明什么时候有如此精良的火器了!昨晚乱战时,还听不分明,刚才堂堂正正持续阵战,我等才回过味儿来。来来来,敬你一壶,今日大胜,主要还是您与郑提举的功劳!”

“曹军门李军门不必客气,是你们的将士在第一线与鞑子肉搏,我们不过躲在后面放冷枪而已,经此一战,阿济格肯定不敢阻挠我们登船撤退了,估计咱就是玩一把空城计,都无所谓。”

郑成功和张名振也是拿着酒壶,跟对方客套。喝过之后,他们就旧话重提,希望曹变蛟和李辅明先带着伤病员和曹李两家的家丁,先坐船后撤回山海关。

连续数场激战,明军这边积攒的轻重伤兵和病号、虚脱之人,其实也有几千之数了,加上两家的家丁是肯定不肯跟着去南方的,没法挖角,所以就让这些人先回山海关,算是给朝廷一个交代了。

后续的部队,等曹李二人离开,就好由着张名振郑成功随便做假账了,到时候就说己方又在这儿多阻击了阿济格一天两天的,然后伤亡数千,而伤亡的都是曹李二人的部队,曹李二人也无处查账对证。

曹李二人也没觉得这个态度不妥,只是又劝了一句:“咱装船也差不多了,都上了一大半人了,为何不一起走?”

郑成功早已想好了:“刚才急着走,不过是觉得鞑子可怕,现在打下来,发现阿济格也不过如此,我们很有信心再守住一整天!甚至更久,既如此,不如再疲敌消耗一下。

万一能接应到洪督师那边突围的人马呢?反正对我来说是无本生意,多守一会儿损失也完全可控。”

曹李二人一想也对,确实这一战阻击打完之后,全军的精气神都回来了。大家对于去年在笔架山这儿淹死杀死两三万明军的心理阴影,也都揭过了。

阿济格这次轻敌,其实是一个败笔,反而帮明军把最重要的士气值给续上了。

曹李二人没再多说,把最新一战刚刚产生的伤员也全部载上,就登船由着沉家的舵手施为,沉家舵手说去哪个港口就去哪个港口。

估计两天之后,他们就会回到山海关后方。

而张名振郑成功,也算彻底腾出手来,可以一边做假账帮沉抚台多捞一点私军,还可以趁机小赌一把,接应更多跑散了的部队,万一接到洪承畴的突围部队呢——虽然他们现在连洪承畴那边到底什么个情况,还完全一无所知。

而另一边的清军,其实也没有闲着。阿济格改为封锁之后,也开始下一步的调兵遣将,试图给张名振郑成功更多麻烦。

陆军部队阿济格现在没法调,一切要以松山战场为重。但他很快想到,自己还能调动大清的水军力量——水军在松山城决战中本来就没法上场,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如用来围堵明军!

要是对面的明将真的贪得无厌,想救一些松山那边的突围部队,那么,到时候就在海面上直接把已经满载了南蛮子的运兵船干沉!让他们直接下海里喂鲨鱼!那样杀起来反而更便捷!

考虑到这支明军船队有红夷大炮,阿济格倒也没觉得大清的水师能正面硬战。

不过,总有天黑的时候,总有大船不够灵活的时候,大清是内线作战,便于调集小船,甚至便于临时部署火船,这些都是办法!

想到这一切后,当天午前,笔架山攻营战刚刚败北后不久,阿济格就给后方的济尔哈朗送去了一封信,恳求他把如今还在锦州以西大凌河口驻扎的大清水师孔有德部,赶紧偷偷调来增援。

毫无疑问,清军当中水上作战打得最好的,都是汉奸部队。这也深合一贯以来游牧文明入主中原时的历史惯性。

因为满清八旗水性和技术兵器的使用,本就不如汉人。当年蒙古海船水师要靠汉人,如今满人也要靠汉人。

而清朝汉人水师当中,表现最好的,当然是东江镇出身的、将来会被封为三顺王的那几个降将,

外加崇祯五年在山东登来、因为吴桥兵变而降清的汉人水师将领。

阿济格第一个就想到了驻地距此不远的孔有德,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当天下午,在锦州城西大凌河口、如今正在负责掐断锦州城内祖大寿水路出入的孔有德,就接到了济尔哈朗的调令。

了解了敌情之后,孔有德也非常果断,立刻要求全军加急准备尽可能多的小船、临时改装成纵火船,以便半夜火攻大明水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