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

国姓窃明 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08:38:11 来源:笔趣阁

在山海关卸粮买马、补给物资、顺便打探了几天军情后,心中已经有了计划的郑成功和张名振,也就再次踏上了继续北上的征途。

当然,为了保密,船队这次航行时选择了离岸较远的航线。

反正有罗盘和其他西方来的航海定位工具协助,哪怕离岸五十里以上、看不到陆地航行,也绝无问题。

辽西走廊一共有四百里陆路,都是狭窄泥泞的烂地。

从山海关算起,到塔山就有二百六十里。塔山到杏山还有六十里,杏山到锦州还有四十里。

至于松山,则离海边稍远一些,跟上述提到的几个据点不在一条线上,要从杏山往北深入内陆再走五十里。

一路上,郑成功和张名振都有仔细看过海图,知道塔山和杏山还有可能救援,松山基本上就别想了,离海岸太远了。

而具体怎么救塔山和杏山,也得从长计议。

所以,郑成功少不了跟吴三桂派给他们的联络军官、乃至夷丁突骑队率,都深入聊聊。

……

这天,船队才刚出航第一天,郑成功跟吴三桂派给他的人稍微聊了一会儿后,正事儿还没怎么谈,吹牛逼模彷榜样的毛病就先犯了。

郑成功:“哦?张都司,你说你两年前也见过沉大哥?那你倒是再说说,我是不是颇有沉大哥几年前的风范?”

原来,郑成功对面的那位海防都司,便是吴三桂麾下的张国柱,两年前负责跟沉树人交接过军粮。

张国柱已经听说,自己的顶头上司吴三桂就跨过郑成功“类沉抚台”,他也不好说出跟领导相反的话。

但要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显然是觉得“你小子凭什么跟沉抚台比”。

于是憋了半天,为了不违背良心,张国柱只好挑了一个点回答:

“郑提举家世豪富、仗义疏财,足可与沉抚台媲美。您比沉抚台年少四岁吧?四年前的沉抚台,一定比不上您如今的英武任侠。”

这番话,跟“桓温似刘琨”也不遑多让了,只说郑成功有钱仗义这方面跟沉树人相若,说白了就是其他统统不像。

但郑成功年少,野心也不大,不会像桓温那样“不怡者数日”。听说自己在急公好义方面跟沉大哥类似,他也非常得意,还进一步强化了他做及时雨冤大头的瘾头。

郑成功大喜说道:“真的么?我猜也是,这一点上能类沉大哥就够了!其他的慢慢再学!来呐,你们此番被吴军门所派,跟着咱执行危险任务,本来就该当重赏。

我军此番启航之前,沉大哥就曾犒军三日,水手都能每人打赏十两,战兵还加五两。你们都是吴军门麾下精锐,还要执行危险的上岸哨探,普通士卒先每人拿五十两!”

郑成功这次来,也算是处处行事作风模彷沉树人,唯恐堕了沉树人的威名,金银当然不会少带。

他亲自坐镇的这艘旗舰,又是这群海船中最大的,足有一千二百料,比四百料战船还大了三倍排水量。而普通四百料战船,在明中期的海船水师里,就已经能作为一支小舰队的旗舰了。

所以郑成功这条船,平时坐三五百人都没问题。吴三桂一共给他派了一百名夷丁突骑,由张国柱协调,还有两名队率具体指挥,这么点人,郑成功的旗舰全都能坐下,还能再装更多数量的郑家家丁和水手。

听了他的招呼后,夷丁突骑和两名队率立刻都跟着张国柱来领赏。

郑成功出手阔绰,让家丁发了每人一个五两的黄金锭,骑队的什长拿十两,队率二十两,张国柱这个都司,直接拿了个五十两的最大号金锭。

饶是夷丁突骑都是吴三桂麾下最心腹的精锐,平时都是酒肉管饱、赏赐到位,此刻看到南方来的阔老如此出手,也是不由一惊。

夷丁突骑和关宁铁骑还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有一定的包含关系。关宁军的骑兵在最鼎盛时号称有三万,不过这么多年败仗损耗下来,能剩下万余人就很不错了,还是辽西将门各部共同掌握,吴三桂如今并没有全部的关宁军指挥权。

而夷丁突骑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也就一千余骑,平时分为二十余队,每队五十人设队率,直属于吴三桂指挥。张国柱并不属于夷丁突骑,他这次只是负责联络和带路。

今天跟来的两个队率,一个叫臧世威,一个叫佟国章,一听姓就知道有满蒙血统——但不要误会,并不是姓满蒙姓的人,都是反明的鞑子。

吴三桂麾下的夷丁突骑,本来就由异族血统的人为主,否则也不会叫“夷丁”了。

任何时代,都有效忠汉人王朝的外族人,理论上当年奴儿哈赤自己都是大明建州卫的,就算现在黄台吉建立了清,也依然有少数悍勇的满蒙族裔肯为大明而战。

崇祯二年、黄台吉绕过袁崇焕偷袭的那次京城保卫战中,就有带有草原血统的将领满桂为大明战死。

所以,只要继续忠于大明,无论什么民族都是可以用的。

这臧世威和佟国章拿着二十两的金锭,虽然不至于被收买,但掂了掂分量,还是忍不住感慨。他们都是粗人,也不知掩饰,臧世威就心直口快地代表大家问道:

“郑大人,这在南方,将校出征,都是这般厚赏士卒用命的么?那你们南方的兵,是不是个个为主帅效死?

咱吴军门对我等夷丁突骑,已经是一等一的厚待了,普通士卒军饷才发两成,关宁骑兵才能发足额,家丁能领朝廷定例两到三倍的军饷,也不过每月五六两银子。

我们夷丁突骑拿的最多,每月十几两,那都是吴军门随时让咱护卫冲阵,都要刀山火海一样上的,眉头都不能皱一下。稍有犹豫,便会被军法责罚,贬为普通骑兵。你们这一个普通水手出海的加赏,都能抵得咱夷丁突骑的月军了。”

明末军队的军饷,也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卫所军屯那些毫无战斗力的,克扣到一两成、自食其力都是正常操作。但家丁和精兵拿的钱,反而会比朝廷定额还要高。

将领们也是知道的,到了打仗的时候,全靠这些少量的精兵和家丁卖命,朝廷定额的死工资可买不到死士的效忠。

但也正因如此,养一个家丁死士需要数倍于正兵的军饷,银子总共就这么多,其他被放弃的种田兵被盘剥得就更厉害了。

郑成功听了这些疑问,也乐于显摆沉家和他们家的条件优厚,很是得意地跟这些辽东苦哈哈宣扬:

“这次是危险任务,才给那么多犒赏。但就算是平时,沉抚台麾下的兵,跟大明其余各省都不一样。

如今朝廷在南方施行了厘金之法,去年我就是在湖广和江西交界截江设卡收厘金的。这些厘金有陛下特许,就在各省当地养兵。南方富庶之地商税充足,所以沉抚台的兵个个都能足额领饷,从不拖欠!

普通兵丁二两一个月是必须的,水手要忍受风浪,还得会水性和操船,至少都是五两银子——

其实不光沉抚台如此,南方跑海的哪个不得花这么多?我们郑家的商船水手也是五两每月,年底船跑得好、拉货得利多还有分红,干得好的水手一年不得赚个一百两!”

臧世威和佟国章听了,也是一阵热血沸腾。包括旁边那些夷丁突骑,要不是受了吴三桂重用大恩,光是听这待遇都想考虑跳槽了。

但是他们完全可以相信,除了夷丁突骑以外,其他的关宁军将士,如果能逃得性命,绝对是经不起这样的优厚待遇的。

辽西将门在山海关、宁锦经营了这么多年,盘根错节也养了不少死士。可架不住辽西这地方本身就穷,明末那么寒冷、连年灾害,再怎么搞也不可能自给自足。

吴三桂能拉起死士,还不是靠崇祯给他的辽饷撑着。

现在沉家一年做生意的收入,就能接近朝廷的“辽饷”总额了。郑家的收入,更是“辽饷”的三倍之多,比钱那绝对是碾压吴三桂的。

船队就这样在夷丁突骑官兵们的怀疑人生中,航行了一天时间。

傍晚时分,郑成功打算找地方看看能不能摸黑派出小船、靠岸让斥候侦查一下陆上情况。

张国柱等人了解当地地势,就建议他到觉华岛以南的一个不知名小岛沙后岛附近靠岸。

张国柱还帮着解说:“其实隆冬时节,我们吴军门就一直有关注关外敌情。当时渤海封冻,我们也没海船可用。我军就靠小股夷丁突骑,走陆路策马前出哨探。

在这沙后岛、觉华岛等处,其实都有我军秘密留下的小股粮秣补给。虽然这些地方都已经被鞑子占据,但鞑子觉得渺无人烟,也不会上这些荒岛挖地三尺。

我军就让哨探突骑随身多带几捆稻草,在陆上奔驰一旦远远看到鞑子骑兵大队,就择机躲进岸边疏林,或是给马蹄捆上稻草,上岛躲避补给。

沙后岛离开岸边不过三五里,觉华岛离岸边也不过十几里,冬天都是能直接骑马、踏冰而行上岛的。最近几日,封冻才彻底化尽。”

“原来吴军门这几个月,也没完全放弃了解被围友军的情况嘛,那倒是谢过你们有心了。你们觉得,鞑子最近围困塔山的斥候巡哨,可还频繁?”

张国柱想了想:“按照上次哨探时的观察,应该是不太频繁了。数千人的大队骑兵,每天也就出现一两次,至少相隔好几个时辰。至于百十骑的小股鞑子斥候,倒是隔三岔五就出现,频繁时一刻钟过一队,天气不好半个多时辰至少也会过一趟。

鞑子也是不急,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让塔山守军偷跑一个时辰,再被发现,也绝对逃不回山海关的,塔山到山海关二百六十里呢!塔山城里的守军,肯定一点马匹都不剩了。”

郑成功摸了摸自己刚刚长出胡渣子的下巴,跟张名振商议道:“既是鞑子骑兵半个时辰才过一趟,明晚倒是可以让夷丁突骑先试探着冲到城下叫门联络。

不过去的人不能多,多了只怕反而误事,城内守军或许会怀疑是鞑子伏兵来诈门,这次只要先通报情形、约定好接应时间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