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35章 加佥都御史

国姓窃明 第35章 加佥都御史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08:38:11 来源:笔趣阁

杨嗣昌报捷、沉树人立功,崇祯却先给沉廷扬明升暗降了官职。

这并不是崇祯脑子不清楚、和稀泥,而是给沉树人升官的事儿不用急,可以慢慢商议。

而给沉廷扬升官,却涉及到朝廷对刚刚试行了两三个月的厘金新政的盖棺定论。

只要沉廷扬的官职名义上是升迁的,就意味着对厘金政策的肯定,可以把这项制度从试点转为长期政策。

今天没反对沉廷扬升官的人,明天也不好意思再旧事重提单独反对厘金推广,这事儿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朝议结束之后,站在文官班列之中的沉廷扬,满脑子还有点晕晕乎乎。

这几个月他为厘金和漕运改革的事情,倒也非常勤于公务。每个省的改革进度、成效,他都有认真查询核算、查漏补缺微调。

他毕竟是商人出身,哪怕四书五经造诣不好,但算账压成本的本事还是很强的。专业对口的事情,做起来就很容易出成绩。

他觉得自己也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没想到自己最终升南京户部侍郎的事儿来的这么快。

而且居然又一次被儿子的立功给助攻了,是因为“说明厘金政策实施后,地方军饷发放效率提高、军心士气有所提升,战斗表现变好”,才完成了升官的临门一脚。

别管这理由是否牵强扯澹,反正结果是好的。

这种升迁,还真是梦幻。

沉廷扬忍不住几次掐自己的大腿,想确认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为官十二年,从内阁中书升到主事用了五年,从主事升到员外郎又用了五年。从员外郎升郎中却只花了一年,从郎中升侍郎也只花了一年。

真是天佑我们沉家啊,林儿开窍之后这两年,咱家真是官运亨通,每年升一次。怕是祖坟都冒青烟了吧,这趟南归之后,一定要去苏州祖坟好好修缮一番。”

沉廷扬内心忍不住胡思乱想意淫,以至于别人都退朝了,他还呆呆地木讷杵在那儿没反应过来。

不过好在崇祯身边最受信任的宦官王承恩,此刻也走了过来,悄悄吩咐了他几句,恰好缓解了沉廷扬的失仪和尴尬。

“沉侍郎,陛下让你留一下,散朝后还有单独奏对。”

沉廷扬这才连忙谢恩。

不一会儿,其他文官都散了,沉廷扬也来到隔壁文华殿,继续接受皇帝的问对。

崇祯也没什么别的事儿,纯粹是放沉廷扬外任之前,还要交代几句,顺便最后敲打考验一下其人品。

崇祯这人的多疑,是母庸置疑的,别人口口声声劝他说“厘金虽好,却容易导致地方财权自主”,崇祯内心也是有点担心的。

此番把沉廷扬放走之后,沉家在京城就没有人了,直觉还是让崇祯有那么一丝担心。

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层深埋在潜意识里的真正理由,就是纯粹觉得心慌。

所以,他下意识就问:“沉卿,此次提拔你到南京任户部侍郎,算是明升暗降,不会埋怨朕吧?”

沉廷扬诚惶诚恐:“陛下圣恩,臣怎敢胡乱揣测,侍郎清贵,怎说得上是明升暗降。臣出身商贾,疏于圣人大义,若是留在京城,怕是这辈子也不配担任侍郎。”

崇祯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看来你很喜欢去南京做官嘛。对了,周士朴攻讦厘金政策的那些话,你不会因此记恨他吧?他说厘金终究会导致藩镇割据、是倒行逆施,你觉得呢?”

崇祯问完后,内心居然有些期待。这个问题很刁钻,如果沉廷扬想掩饰自己对政敌的不满,故意说得很康慨,反而会显得很假。

好在沉廷扬也实事求是,他本就没有记恨周士朴过。所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叹道:

“陛下,这些话,当初探讨厘金政策利弊时,臣和犬子也都对陛下说过,臣又怎么可能因为周尚书今日之言,就记恨他呢,他说的本来就是实话。

但臣依然坚持推行厘金,无非是觉得事有轻重缓急,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事急从权,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唐肃宗于灵武登基、面临安史之乱时,难道就因为他放权郭子仪、李光弼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藩镇割据,就不要平眼前的安史叛军了不成?至于大唐后来的变化,也不是肃宗中兴的错。”

崇祯听完后,浑身一震。

他确实没想到,沉廷扬这么诚恳,直说周尚书那番话没错,也是长远之见,只是远水不解近渴。

而且关键是沉廷扬后面举的这个例子,让崇祯很受用。

他不是导致大明倾颓至此的元凶!大明被他接手的时候,已经糜烂成这样了!

他勤政了十四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想要挽救大明!

而沉廷扬这番话,无疑是在拿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大唐的唐肃宗与他相比。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惹出来的!唐肃宗没有错,反而还挽回了那么多,就算最后藩镇割据了,能怪唐肃宗吗?

如今大明的“唐玄宗”,显然应该算在自己的爷爷万历皇帝头上!

虽然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号称大明在位最久、任内也没出什么大事,最后却民穷财尽,出现了民变的苗头,还有萨尔浒的大败。

这一切,都可以跟“渔阳颦鼓动地来”相提并论!

崇祯内心,忽然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释然。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非洲叔叔,眼前有一个美女却没有涛涛,原本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上,现在终于有人给他打气:

“你丫活在一个人均寿命三十岁的国家,居然还担心传染病?活得到发病的年纪么?那都是医疗条件好的国家才配担心的!”

沉廷扬能这样实话实说地跟他坦白、剖析,忠义之心是绝对没问题了。

放他去南京吧。

……

彻底对沉廷扬放心后,崇祯就开始琢磨怎么安排他儿子的功劳和升迁了。

这事儿来得突然,崇祯自己心里也没底,所以还得先请教内阁几位吏部系统的阁老。

去年给沉树人加官时,当权处理人事的阁老,还是薛国观、蔡国用等人。

这些家伙当初都是温体仁的党羽,温体仁于崇祯十一年去世后,他俩还厮混中枢厮混了两年。

但去年下半年,薛国观等二人也被崇祯因为各种罪名杀了,所以现在换上来的相关岗位阁老、吏部主要官员,已经变成了魏照乘、张四知。

这两人的官场资历更浅,他们本来就是薛国观举荐入阁的。等于是自己的恩主被皇帝杀了后,又顺次顶替上来。

而且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这两人也干不久,再过一年多,也会被崇祯罢免,好在没像薛国观那样直接被杀,总算捡回一条命——

可见在崇祯朝的最后三五年里,当阁老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平均一两年被杀被换一批都是正常的。

另外,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十四年四月之后,崇祯就已经开始召周延儒重新回京了,而周延儒也会在这年的九月抵达、出任首辅。

但现在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导致洛阳、襄阳两场陷藩大败还没发生,杨嗣昌也还没病死,杨嗣昌一派的剿贼策略也还没破产。这就导致皇帝还迟迟没想到请周延儒复出收拾这个烂摊子。

(注:历史上杨嗣昌在崇祯十四年三月底就忧惧病死了,周延儒是四月份被召的,刚好是杨嗣昌死后那个月。这个时空的杨嗣昌、已经比历史同期白白多活了三个月了。)

考虑到周延儒复出变晚这个因素,这一世的魏照乘、张四知或许也能比历史同期多干几个月任期吧。

这些阁老的命运变化,暂时也无暇去感慨。

反正崇祯就是找到了魏照乘、张四知,让他们先站在吏部的立场上,给沉树人议定一个升赏,

要求务必能人尽其才、赏当其功,不能委屈了为国血战的能臣。最好能安排个统筹跨境剿贼的实权职位。

而崇祯之所以有如此具体要求,也跟杨嗣昌的报捷文书里的一段描述有关——

杨嗣昌在奏表中强调,沉树人带兵追击抵达桐柏山的湖广、河南省界关卡后,就停止了追击,幸得在河南驻军的刘国能部奋勇追击、夹击,才最后围困全灭二贺主力。

因为沉树人之前的官职中,黄州知府是只能在黄州境内做事的,连随州府都去不了。湖北兵备佥事的官职才能越府带兵剿贼。

可随州到信阳,已经不是越府那么简单,而是越省,所以沉树人去不了。从法理上来说,此前这场战役的统筹者,还是杨嗣昌本人,沉树人是请求杨嗣昌调遣的刘国能援军。

崇祯对于这种“明明能为大明做更多事情”的能臣,却因为权限掣肘而不能贡献更多,当然是很不爽的。

他这人虽然情绪不稳定,但只要觉得一个人能用,还是希望尽快发挥其才能,用好用足,便如他当年对夸下海口的袁崇焕,一开始也是这么信任,你要啥权力给啥权力,但最后事情没做成就要杀人。

魏照乘与张四知核计了一番之后,对皇帝的这个具体要求也颇感为难。

毕竟,要让沉树人跨省击贼,那基本上得到总督这一级才可能了,总督才能在常规状态下就督师数省,可沉树人哪配升总督啊?

就算是巡抚,以沉树人目前的资历,也是差远了,而且正常情况下的巡抚也只能抚一个省,要横跨湖广河南作战,也非常难办——

这么说吧,如果是个三十多岁、官场年限资历熬够了的官员,今天立了连诛二贺的功劳,那么从道级升到巡抚还是有可能的。

但沉树人才二十一岁半,过完年二十二,巡抚就太快了,以后会功高不赏的。他要升巡抚,起码比别的三四十岁的官员,再多立一倍功劳。

否则,朝廷也宁可只给实权、不给级别待遇,甚至宁可给点爵位,都不能直接给巡抚。

魏照乘与张四知反复核计后,最后从故纸堆里找到一个先例,劝谏崇祯:

“陛下,若是实在信重沉树人,想要他多为国出力,不如比照崇祯九年时史可法故事,先去沉树人黄州知府之职,保留湖北兵备佥事,再另加佥都御史衔,并注明佥都御史履职范围。

若后续表现确属卓异,且革左五营尽数消灭、鄂豫皖三地交界险僻之处流贼尽灭,再以佥都御史加巡抚实职。”

崇祯对待遇其实不是很重视,他重视的是实权。换言之,只要下面的人能做更多事,工资福利倒是不重要的,低薪水干重要权力的活儿也不是不行。

所以他想了想之后,只是问道:“佥都御史一般也不能跨省巡检吧?”

魏照乘连忙奏对:“陛下忘了么?五年前给史可法首加佥都御史衔时,便是临时设置,让他可以巡检南直隶皖地的安庐池太四府、及河南光州、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当时给史可法临时加此灵活差遣,便是因为卢象升追击革左五营至此,革左五营逃入三省交界的深山,必须有专人专管统筹。

后来史可法表现卓异,才在次年加的安庐巡抚实职。如今陛下本就希望史可法正式接任朱大典的漕运总督之职,这是去年就开始着手布局交接的。

所以安庐巡抚很快就会空缺,陛下可暗示沉树人再接再厉,按五年前史可法的待遇先办着。蔺养成、马守应全数覆灭后,确保三省交界山区彻底再无贼患,就给沉树人由佥都御史实授巡抚,想必沉树人会愈发用命,感恩戴德。”

崇祯摸了摸胡子,觉得这倒是可行,也解决了沉树人年纪太小的问题。

崇祯九年,史可法做到这个佥都御史时,年纪是三十五岁,比如今的沉树人可是年长了十四岁之多。沉树人至今为止的功劳,已经比五年前的史可法还略高了,说到底是吃了年纪资历的亏。

“行吧,这事儿就先这么办了,你们且去拟旨。再看看这沉树人最近有没有别的卓异表现,要是有的话,再想办法从官职以外的方面嘉奖一番,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崇祯最后也算是接受了这个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