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上伐清 > 第六十四章 乱世的好人和坏人

北上伐清 第六十四章 乱世的好人和坏人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22:34:43 来源:笔趣阁

金陵城中,烈日高悬,炙烤着这个六朝古都的土地。前几天的阴雨留下的积水,早就被蒸腾一空,地面上再也看不出雨后的痕迹。

盛夏的金陵实在是太热,就算是最调皮的半大小子,都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大人们三五成群,躲在阴凉地儿里乘凉避暑,往日里繁忙的路上没有几个行人。道路两旁排列的整齐的大柳树,柳枝无力地垂下,只有树上趴着的知了,依旧拼了命地聒噪。

就在这时候,金陵城的城门缓缓打开,远远望去几个举着旗子的士兵开道。慢慢地,越来越近,人越来越多,躲在树荫乘凉的百姓们,从阴凉中探着头,好奇地看着这支清兵,

“打仗啦,不知道哪里又要打仗啦!”

路边柳树下的老农,拽起自己手里的水牛缰绳,低着头就往远离路边的地方跑去。这些年来金陵也不太平,若是挡了兵老爷的路,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这支人马呈一字长蛇阵,从金陵出发,一路南下。等到后军完全走出金陵的时候,天色已经接近黄昏。

如今江西是明清交战的主战场,在那里各路人马打得火热,除此之外地方的清兵,已经都被洪承畴调来。

他留下了山东总兵柯永盛和他手下的四千兵马守金陵,其他人都随军南下。

洪承畴来到江南,是多尔衮力排众议之后任命的,在满清朝廷中,反对的声音不小。这样一来多尔衮的压力也大了起来,苏杭失守、博洛战死,这些都需要一场胜利来掩盖。但是阿济格、多铎的兵马,都撤回了北方,南方的清廷势力捉襟见肘。

这段时期多尔衮和他的清廷实在是昏招迭出,没有几个决策是对的。但是怪就怪在,清廷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们赶上了鲁王、唐王的内斗,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席卷江南。

但是这一次,因为多了一个扇动翅膀的侯玄演,他们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苏州城里,苏州首富顾有德大摆宴席,替自家女婿宴请绍兴来的官员。顾家虽然富可敌国,本来也没有资格做东,让苏州文武官员尽数到场作陪。但是自从侯玄演对外宣称,自己是顾家女婿之后,这个商贾之家的地位,就发生了巨变。

顾有德等人都是盛装打扮,比祭祖还要隆重,除了陪在侯玄演身边的顾守正,其他男眷早早就侯在门口迎客。

绍兴虽然奸佞成群,但是它毕竟是一群自发反抗满清剃发令的义军打下的江山。在鲁王的小政权里,其实不乏人才。今天要宴请的,就是这些人。

郑遵谦、钱肃乐、孙嘉绩、都是义军的首领,其实被吊在城头的熊汝霖,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人却极力反对归顺隆武,甚至主张反攻福州。他的那点功绩,跟这个罪名比起来,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熊汝霖世代都是浙东士绅,做官之后更是爱民如子,秋毫无犯。他做个好官或许可以庇护几千个百姓,但是挑起内乱,让满清趁虚而入却会害死几千万人。

内乱不知道耗费了南明多少财力人力,让鞑子坐享其成,奴役整个中原两百年。国难当头,现在可不是看一个人品性的时候了。在侯玄演心中,你就是圣人转世、道德模范,只要你做的事会让满清得利,就罪该万死。熊汝霖私德无亏,是个远近皆知的好人,但是侯玄演绝不介意,用最狠毒的手段,来杀死一个“好人”。

和熊汝霖恰恰相反的,是今天席上的另一个人物,朱大典。

朱大典祖上全是贫农,放在那个动乱年代,就是政治成分最好的一批人。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作响,长大了做了大官以后,朱大典就将毕生精力放在贪污**上了。他的前半生,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泥腿子上台捞一把”。

就是这个人憎鬼厌的贪官,如果没有横空出世的侯玄演,他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

清兵渡江攻破绍兴,奉命镇守金华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率军坚守婺城,使清兵攻城近三个月而未得。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在新修的一段城墙被清兵集中的炮火轰破后,清兵才大举烧杀入城,但朱大典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将士大部分战死,朱大典才从容召集家人、幕僚三十二人,围坐在军事指挥部——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库旁,点燃了所有的炸药以身殉国。

这还不算,一个贪官爱国即使罕见,也不能说绝无仅有。但是这个贪官的全家都爱国,就是家教家风的问题了。

和朱大典一起殉难的有他的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此之前,他的大孙子朱钰在突围求援途中被杀害,朱大典的长媳章氏在金华城被攻破前一天,拜别家人首先自缢殉难,朱大典的妻妾何氏等和次媳陈氏、三媳姜氏、四媳来氏、五媳汪氏也在金华城被攻破时,手牵着儿孙投井自尽了;就连朱大典早已出嫁金华石门村倪汝学为妻的女儿,在看到金华城滚滚浓烟,听到父亲殉国的消息后,也自缢而死。朱大典全家二十二口人,祖孙三代在金华保卫战中全部殉难。

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

顾有德一个个把他们迎入顾家,侯玄演早就坐在上首,来一个就见一个长谈一番。

这一次打破绍兴,浙东全境纳入手底,他已经从一个空有虚名的江浙总督,变成了实打实的一方督帅了。

这时候自家老丈人顾守业,领着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进来,例行介绍道:“这位是兵部左侍郎朱大典。”

兵部左侍郎,是朱大典在系小福王弘光帝时的官职,因为鲁王政权不被承认,所以今天来的大多用那时候官职相称。

侯玄演忙站起身来,打量着眼前这个谦卑的胖子,他已经花甲有余了,六十五岁的年纪在明朝也算是老年了。看上去保养的不错,精神矍铄。

“哈哈,快请上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