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上伐清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祭

北上伐清 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祭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22:34:43 来源:笔趣阁

冒着烟的车厢内,十几匹马用长短不一的缰绳拴着,在轨道上被拉着前进。

天狩元年,皇帝向准噶尔地区派遣了一支特殊的军队,几年之后,这里的百姓载歌载舞,热情好客,治安好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其中的过程,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不知道野蛮残忍的高原人是如何转变的。

所有人都只知道,天狩帝雄才大略,爱民如子,感动了当地的民族,让他们俯首帖耳,真心实意地融入到了华朝的怀抱中。

在准噶尔北方,巴图尔珲带着残存的准噶尔人,投入到沙俄的军营中,成为了明显的炮灰部队。

夏完淳继续在鄂毕河上游建城、造船,准备夏天的时候,将沙俄横腰截断。

在准噶尔的北部边境,沙俄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马上就开始修筑工事,建造石城,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

愤怒的沙皇选择向华朝开战之前,对自己的这个东方远邻知之甚少,尤其是它的近况。

只知道这个华朝在海上作威作福,到处痛击那些可恶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但是没有想到陆军也这么强。

骑虎难下的沙俄,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惧,一直以来往东方的侵略都进行的太顺利了,谁知道终于踢到了铁板上。

克里姆林宫,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眼色有些躲闪,局势变成这样,所有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还没被清洗的旧贵族冷眼旁观,还以为焦头烂额的只是沙皇和东部的大财主。

“东方的华朝的皇帝是一个傲慢的家伙,在他们的观点里,世界都是他们皇帝的。现在这些疯子已经打到了我们的本土,我觉得是时候团结起来,摒弃一些偏见,共同对付他们了。要知道,我们从蒙古人手里夺回自己的自由才百年,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当年蒙古人的屠杀是多么的血腥。”

对于沙皇来说,这番话已经是含着示软的意味了,可惜依旧是没有人回应。

俄国人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越是大敌当前越要内斗,非得等到即将灭国时候,才会团结起来。

看着满朝都是木泥雕塑一般的大臣,沙皇无奈地垂下了头,夏天到来的莫斯科,一股寒意充斥在克里姆林宫。

-----

江南已经十分炎热了,侯玄演带着一家老小从苏州接上侯岐曾一家,回到了嘉定。

后山的竹林内,摆满了白色鲜花,一看就是经常有人在此收拾。华朝至今没有修建帝王陵寝,先皇烈帝就葬身在此,这里也是侯玄演起兵的地方。

当年侯玄演遵从父亲遗愿,和杨恕将他和弟弟的尸骨焚化,吹散在整片竹林中,所以华烈帝侯峒曾的坟冢里,只有一些战死时候的衣冠。

遍地鲜花,芳草茵茵,竹林里一根根地随风摩挲,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有小鸟经过,晃了晃脑袋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远处一辆马车,拉着祖孙三人,行走在芳草萋萋的小道上。车前是侍卫开道,分列两侧,这片竹林的内内外外早就排查了几百遍了。

拒绝了礼部大张旗鼓的操办,拒绝了各种繁文缛节,侯玄演选择带着三叔和儿子前来拜祭亡父。

“六年之前一场大雨,把这里淹成了水泽,恰逢鞑子兵来到江南烧杀淫掠,你祖父带着乡亲誓死抵抗...那一天的风,可比今天大多了。”

小东西眨着眼,估计是没有听懂,侯岐曾将他抱在怀里笑道:“陛下,跟个孩子说这些,他哪能听得懂啊。”

侯玄演稍微有些生气,皱眉道:“三叔,不是说了,这么叫显得生分,教我文渊就行。”

“那怎么行,现在陛下贵为皇帝,岂能没有尊卑。”

侯玄演深感无奈,毕竟这个时代皇权比天还大,要想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比登天还难。

在坟茔前,是侯峒曾生前旧部,和一起抗清的亲友的铜像。这些人表情刻画的十分到位,远远看上去就有一股坚贞不屈的英勇之气。

偌大一个嘉定城,活了不到两千人,侯玄演每次看到这些铜人,心中都深深地痛心。

自古为祸之烈,唯有满清鞑虏,祸害中原几百年,砸断了华夏多少脊梁。几百年的积贫积弱,让一个本来傲立世间的千年帝国,沦为人人欺辱的东亚病夫,甚至遗毒百年未肃清,直到他那个年代,还是有无数的慕洋犬,天天的哗众取宠丢人现眼。

侯峒曾的庙前,写着华烈帝之墓,简简单单的没有什么开山劈石的陵寝,只有一行小诗映证了他一生的功绩:

长江水流响潺潺,当日血战嘉定前。

城头抛却汉儿骨,胡风南渡山海关。

烈皇乘云驾升仙,空留长子镇河山。

黄高举六融日,茫茫四海已归安。

作为追封的皇帝,这样的陵寝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侯玄演花了无数的钱,也不想在这种事上花费冤枉钱。

要知道一个皇帝的陵寝,往往需要几十万人,辛辛苦苦忙个几年,还不一定能修好。满清鞑子几个皇帝的墓,都掏空了国库,比军费什么的可多太多了。而且几乎都是刚登基掌权,就忙着修坟,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雷劈了。

当然最后他们的坟,都便宜了孙殿英...被炸开之后挫骨扬灰,搬空了陪葬的珍宝,也算是这个军阀头子,干了几件好事。

侯玄演已经想好了,等自己百年之后,也在这竹林辟一处墓地,和家人团聚就好。

不远处是黄淳耀兄弟的葬身之地,留下一间英王庙,门口石碑上写着一首诗:

百战孤城破,刀头半屈身;二公扶正气,一死作完人。

练水忠魂壮,兴朝祀典新;尚留余恨在,误国是庸臣。

夕阳西下,祖孙三人收拾简单的杯碗,就像是普通家族前来祭奠长辈一般,慢慢走出了竹林。

侯玄演叹了口气,说道:“满清南下,恍然似梦,不想已经过去两年了,现在想来还跟昨儿一样。”

侯岐曾大有同感,兄长教导自己的读书,也像是昨天的事,不知不觉已经老泪纵横。

在他怀里的太子,还不懂事,看到老人流泪,竟也知道伸手擦拭。胖乎乎的小手打在老人脸上,不可谓不疼,但是侯岐曾却喜笑颜开,红肿的双眼和氤氲的眼眶,伴随着开怀的笑脸,喜道:“俊儿如此聪颖,必定是个能成事的,守住咱们侯家的基业。”

“呵呵...”侯玄演无限怅然,悠声道:“匆匆百年人去楼散,儿孙自有儿孙福,就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只愿他守住这大好河山,别丢了千年的脊梁,幸甚至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