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上伐清 > 第四百零一章 一张科举零分卷的诞生

北上伐清 第四百零一章 一张科举零分卷的诞生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22:34:43 来源:笔趣阁

侯玄演进了紫禁城,先是去文渊阁,与三位大学士见面。

“恭喜王爷喜得千金。”

“同喜同喜。”

三个人先是恭喜一番,这才开始商量今天的大事,废除八股取士,将五月恩科常态化。陈明遇是典史出身,对官场上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官员深恶痛绝,侯玄演的改制他并不反对。

张煌言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今天下有许多的读书人,毕生精力用在钻研学问上,要是突然废黜了八股取士,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一些。”

侯玄演笑道:“此论不甚高明,就算是八股取士,每年得中的读书人才有几何。再说了,我又不是不让他们钻研学问,不能做官和作学问之间没有什么冲突,难道不做官就不能作学问了么?那样的话,我只能说他们的目的就不是学问。

我今虽然取缔了儒家作为科举的唯一通路,但是并没有禁儒,他们照样可以治学。”

张煌言无言以对,谁都知道表面说的再冠冕堂皇,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官。好在除了那些书呆子,真的有才学的人,学起其他的事物了,也比一般人快一些。像徐光启、宋应星之类的大才,也都是读书人出身。

马士英随即说道:“此举关乎国家大计,须得好好筹划,尤其是确定科考的内容。”

张煌言瞪了他一眼,马士英一句话,就将对这件事可行不可行的讨论,转移到如何施行上去了。侯玄演说道:“我已经想好了,这次的考题由我来出。”

做官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才思敏捷、随机应变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什么朝代,昏官都比贪官还可恨。万一遇事不用请示,自己能有所决断,才是基层真正需要的人才。侯玄演觉得后世的公务员考题,就很有借鉴的意义,至于做了官该怎么做,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摸索。

------

景祐二年五月下旬,金陵的外修好的官道上,许多骑士往四面八方而去。

这一次的五月恩科与以往不同,不需要考生再花费昂贵的路费,来到金陵考试。话本里常见的,烟花之地的当红姑娘,为了穷书生资助路费,高中进士之后回来赎身迎娶或者狠心抛弃的桥段,彻底成为了历史。

由军方带到各处,全国一十三省增设一百五十处考点,几乎是每个府内都有。而且为了防止当地的官员有私心,帮助当地的考生作弊,这次监考全是讲武堂的军官。获得资格的考生只需缴纳很少的报名费,大抵是试纸的钱,就可以参加。

因为是第一年,拥有考试资格的人需要进行审查,北伐军有功之人家眷免检;沦陷期间家中有为清廷效力的一律不准参加;三代之内有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一律不许参加;若有不识字胡乱报名者,查到了严惩。这次审查之所以如此严格,是为了控制考试人数,毕竟第一次没有门槛。将来等教育机构铺设得差不多了,门槛就要变一变了。

侯玄演已经着手在各个县开设公办学堂,让适龄幼童启蒙认字,文字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明朝学风虽盛,不识字的人却是极多,开民之智就要改变这种情况。反正现在许多秀才都没事可做了,给他们个工作岗位养家糊口,总好过天天在家中当个米虫掉书袋要好。

将来就要公办学堂毕业,才能参加五月恩科,跟后世的高考一样。

这次的试题也很特别,由侯玄演亲自出题,据传看过的大臣都连连摇头,不知所谓。

五月天不冷不热,正好适合这样的考试,在浙江金华府,考场外早就人山人海。

一青衫书生,摇着扇子笑道:“哈哈,吴兄乃是我辈浙东年轻读书人之首,天下谁人不知,这次定能折桂高中。”

“刘兄客气客气,谁不知道你是松华书院第一才子。”

“哈哈,吴兄,请!”

“刘兄请。”

刘守静和吴宪本来都是才气一般的士子,但是朝廷几次大的清剿,将那些名门望族出来的名头响的才子都挡在了门槛之外。矮子里面拔将军,没了上面的才子压着,两个人都自视甚高。

两个长相颇为英俊的才子,手拉手走进考场,几个身穿军服的讲武堂将官面色威严,说道:“时辰差不多了,按各自报名时候的牌子做好,不可交头接耳;不可提前交卷;不可出声喧哗。”

监考官在考场也很有军伍之风,让这些考生都有些畏惧,开始低着头等着发卷。

刘守静自信满满地铺开卷子,第一道题就把他震住了:假设本朝越王爷侯玄演府上养有一鹤,仆役带鹤游街,为民犬所伤。王府仆役状告民夫,你若为当地知府,该如何写判词。

刘守静晃了晃脑袋,将自己代入到知府的身份中,一想到这是当朝越王爷亲自出的题,不禁提笔写到:杀犬赔鹤。

刘守静点了点头,十分满意自己的答案,言简意赅而且表达了对王爷的忠心。

接下来第二题,又把他震的不行:

赵三和李四乃好友,二人约定一起到南都经商。赵三之妻孙氏不想让丈夫离开,邻居有证言称当晚夫妻争吵不休。到了出发那天,李四到来,不见赵三,便让船夫王五前去催促。王五到赵家叩门,直呼“三娘子”,问赵三怎么这么久还不来?孙氏很惊讶,回答:他出门很长时间了,还没有上船?王五回到河边,告诉李四,李四很惊异,急忙与孙氏分头寻找,找了三天不见踪迹。

问此案有何疑点,谁人是真凶,点出凶手名字并陈述理由。

刘守静揪了揪头发,写道:凶手乃是孙氏,与丈夫争吵杀人。

刘守静感觉有理有据,继续往下看,第三道题彻底要了他的命:

假设你为吴江县令,县中须为北伐军制盔甲。如果交给王掌柜和李掌柜共同来制,需要二十天。若王掌柜一家,则须五十天。李掌柜每日比王掌柜多制一百件,则北伐军需要盔甲多少副。

刘守静看这道题后面,标着一个选做的小字,果断选择了放弃。

一张新鲜出炉的零分卷,就这样被交了上去...

这一天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既过足了官瘾,在试卷上当了一天的官老爷。但是也揪心的很,不知道薅掉多少的头发,出题的侯玄演不知道挨了多少咒骂,一天都在打喷嚏。

侯玄演老神在在地坐在院中,听着陈圆圆和卞玉京唱着金陵小曲,心里爽到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