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农女书商 > 第二百四十九章、直言

农女书商 第二百四十九章、直言

作者:千年书一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08 17:23:40 来源:笔趣阁

麦香一看外面阴沉沉的,这个时候李氏进门来看麦香,不管是为啥,麦香的确有几分感动。,

“五婶,下这么大的雪你还赶了来,仔细麦浪冻着,不如这些日子就在这住下吧,你们原来的屋子也没动,还给你们留着。”

李氏想了一下,笑道:“也好,正好有人陪我说说话,也给我那边省些煤炭钱,今年冬天的雪下得早,一直没怎么停,这煤炭的价也涨了不少,真真叫我们这些穷人没法过日子了。”

“五婶还算是穷人?”麦香打趣了一下,她知道五福今年的日子应该还算好过,至少能有二百两的分红,他家人口简单,家里只请了一个做粗活的婆子,一年有二十两银子花销便满够了。

不过煤炭涨价的事情麦香还真不大清楚,因为这些事情是怀慈负责的,他在进国子监之前,就把出版社和家里两边的柴米都备足足的了,说是给麦香省些心。

李氏一听这话,苦笑了一下,过了一会才问道:“你八叔成亲,你打算给多少银子?”

“这个看个人的意思了,兄弟几个条件都不一样,没有必要攀比,个人尽个人的心,更何况,这银子也不掏在明面。”

麦香虽然打定了主意给八福二十两银子,但是她不想告诉李氏,免得李氏有压力,这几年李氏被老太太压榨得已经够苦了。

“虽如此,可总要差不多,不然的话,你嬷嬷又该挑我的理了?”李氏又苦笑一下。

“她还挑什么理?这些年你搭他们还少吗?不说别人,老姑这二年花了你们多少?”

李氏一听这话,眼圈突然红了。

麦香一看对方的神情,想起九凤相亲时的那对金镯子,好像也是新新的,便问道:“难不成这几个月,嬷嬷又找你们去了?”

“没,没,今年要的不多,你五叔一拿到分红的银子便去置地,手里只留一点日常过日子的,只是,只是。。。”

“只是啥,你倒是说呀,五婶有啥不能跟我说的?”麦香一见对方这吞吞吐吐的性子就着急,她本来就是一个急性子,又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只是你嬷嬷病的时候,让我们掏了二十两银子的药钱。”

“啥?嬷嬷的药钱哪回不都是我结算的?再说了,嬷嬷这病,也没花上二十两啊?”麦香又大吃一惊,这老太太的花样还翻新了。

“唉,你嬷嬷说了她回乡下也要看病吃药,这银子总不能只朝你们一家要,还有,你嬷嬷临走前给我留了一个难题,让我托人在这附近打听打听,谁家有合适的男孩子,替你老姑相一个。”

“你?嬷嬷怎么会托你去找?”麦香倒是没想到,刘氏还能放下身段去求李氏。

可问题是李氏认识的人条件最多也是跟五福相当,不过是几家相熟的掌柜,肯定不会有吴家那样的好条件,看来,刘氏是真着急了,不想再拖下去。

只是,麦香又不明白了,既然是条件相当的人家,刘氏为啥还要费劲心思找借口打劫五福,

九凤这次的亲事因为啥黄了难道刘氏一点也没有反省吗?

或者说,刘氏现在只想用银子来买闺女一个回心转意,九凤手里的银钱和陪嫁多了,就算对方条件差一些,嫁过去不会吃苦,没准还拿住人家,自然也就心甘情愿地出嫁了。

麦香想到这个,只怕叶大福也没少承诺刘氏,看来,麦香还得跟麦黄好好通个气,这大宗的银钱,暂时不能放到叶大福手里。

麦香正低头走神的时候,李氏又说道:“麦香,这些日子我托了媒婆四处打听,总算寻到有两户人家条件差不多,想找你来核计核计。”

麦香一听这个忙摆手说:“五婶,这事咱核计也不算,还是等过些日子八叔成亲时回去再跟嬷嬷核计吧。”

麦香是真不想操这心,出力不讨好不说,只怕还要白搭进些银钱,问题是,九凤若是懂事明理的,麦香出一点银子也就出了。

其实这几年,麦香一点也没有亏待九凤,基本每次给麦黄几个买衣料买首饰时都会带上九凤一份,可九凤一点也不知足,她要跟麦香攀比,跟紫菊攀比,这虚荣心一膨胀起来就没个边,麦香可不想去做这冤大头。

再说了,她只是一个做小辈的,这些事情躲还躲不及呢,傻子才往前凑。

李氏听了忙拍了一下自己的头,笑道:“可是我糊涂了,你这么小就这么立事,我总拿你当一个大人看。”

麦香听了笑笑,她也习惯了这样,家里人也都习惯了。

“对了,麦香,说到这个,你家麦黄转年也十三了,你想给她找一户啥样的人家?”李氏换了一个话题。

她知道,麦黄几个的事情,肯定是麦香说了算,就凭赵氏那糊涂劲,没准会把孩子耽误了。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麦香倒是知道,里长家的白娘子还惦记着麦黄。那个胖墩这两年在城里念书,麦香也不知他现在如何了,再说了,胖墩也才比麦黄大一岁,今年才十三虚岁,还是一个孩子,怎么成家立业?他拿什么来养家?

只是,在麦香的眼里胖墩不是一个好人选,可是在麦黄心里呢?毕竟这是麦黄的人生,想到这,麦香又纠结了。

次日,雪停了,门口的大雪足足有半尺多厚,一时半会是化不了。麦香想了想,反正这报纸也不挣钱,永恩那边又一直没有消息,这天又这么冷,出版社那边也没法干活,不如早些给大家放假,还能省下些煤炭来。

想到这,麦香打发白杨去了一趟出版社,把帐本都抱了来,麦香亲自把帐拢了拢,让管事给大家发了工钱和红包,便打发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反正离腊月也就十来天了。

这天,好容易见天晴了,路上的积雪差不多化了个七七八八,麦香正打算去给这几家股东送银票,只见纪晓岚上门了。

“师傅,你老人家可真灵通,知道我正要给你送银票去,你就自己找来了,倒是省了我跑一趟。”麦香忙笑道。

“我找你是有正事的,你少跟师傅贫嘴。”纪晓岚用烟袋杆敲了麦香一下。

麦香摸着自己的头苦笑道:“师傅如今倒是添毛病了。”

“我问你,你是不是做了一份手抄报托礼亲王送给皇上?”纪晓岚没有搭理麦香的耍宝,正色问道。

“啊?师傅知道了?”

“皇上把翰林院的人找了去,问大家有什么看法,还特地点了我的名。”

“师傅,我给你添麻烦了?”麦香吓了一跳。

她之所以找永恩没有找纪晓岚,就是担心牵扯到纪晓岚,纪晓岚刚入仕,根基也不稳,永恩就不一样了,永恩是世袭的亲王,加上永恩有几件功劳在身上,乾隆还不至于对永恩翻脸。

“麻烦倒不是,我只是有些揣摩不透,圣上这么做的用意。”纪晓岚摇摇头。

“那师傅是如何作答的?”

“我,怎么也要给自己徒弟一个面子。”

“那皇上的意思呢?”

“正因为没有意思,我才觉得揣摩不透。”

麦香想了想,问道:“师傅,你找翰林院的才子们写文章点评和注释,皇上知道吗?”

《闱墨》第二期和第三期,在麦香的建议下,纪晓岚找了翰林院的几位同僚也参与到写文章点评和注释中,麦香也同样给了他们一份丰厚的润笔费。翰林院的官都是清官,那点俸银养家实在是捉襟见肘,只不过花几个晚上看几篇文章发表一下见解,便能拿到数十两的润笔费,这等好差事,谁不愿意接?

麦香此举不光为自己的书铺挣了大笔的银子和名气,也为纪晓岚积攒了些人脉,毕竟纪晓岚也是刚去翰林院。

“应该是知道的,这个事情不牵扯到朝政,只不过是为那些学子们积累些赶考的经验,皇上还不至于反对。说实在的,我个人觉得你办报纸的立意还是不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是皇上如果整天高坐在龙椅上,他如何知道百姓们心里在想什么,又如何能保证他的决策是如何真正为百姓着想,既不能为百姓着想,又如何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同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百姓们都不知道皇上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他怎么替皇上分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皇上也是明白的。这个报纸,我倒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既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皇上。”

“你就是这么对皇上说的?”麦香问道。

“当然了,你师傅一向敢于直言。”

“那师傅找徒弟的意思是?”

“这不提前过来给你吱一声,如果皇上一生气免了我的官职,以后,师傅就真的要靠徒弟养了。”纪晓岚说完呵呵一笑。

麦香听了翻了个白眼,摇头笑道:“师傅越发无赖了。对了,师傅,这个冬天,师傅校注几本经史子集吧,明年开春要用。”

明年是乡试之年,这类书籍肯定受欢迎。

“丫头,脑子转得挺快嘛。”纪晓岚也想到了这点。

纪晓岚的烟袋杆刚要敲上麦香的头,只见枫叶进来说,礼亲王打发人来接麦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