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御赐丫头 > 第三百二十一章 替罪羊

御赐丫头 第三百二十一章 替罪羊

作者:二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9:49 来源:笔趣阁



起先几年,腊梅的担心是多余的。

腊梅的弟弟狗蛋一直在胡大公子以及大皇子手下忙来忙去,都是干些正经的事情。

大皇子飞扬跋扈,并不代表他不干事!

当今皇上一直训斥他,说他脾气骄横,对属下以及大臣太恶!

为了培养他,皇上还常常让他去干一些正经的事情。

大皇子在干事上,那还真不含糊,事情也做的让皇上满意!

只是她对皇上没有立他为太子这事,一直耿耿于怀。

不立他为太子,他就觉得很没面子,他总觉得大臣看他的眼神有些异样,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有些异样,他为了自己的尊严,有时候对大臣出言不逊,想找找自己的存在,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大皇子越是这样,越是在皇上的脑子里打上了问号,郡王爷一再反对立他为太子,说国家社稷,要皇上三思。

其实太子的继承人选,在皇宫里一直暗流涌动,这就包挂皇太后,皇上,皇后,以及诸多大臣之间,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暂时不去说它,这个与本章关系不是很大,多说跑题!

只说胡大公子跟大皇子搅在一起,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难道皇子就不该有自己的朋友?!

何况胡大公子与皇子又是嫡亲的表兄弟关系,他们自小就在一起玩,这没什么好说的。

说大皇子骄横跋扈,当然他是针对人的。

对于胡大人的一帮支持自己做太子的人,他也是尊敬有加的,毕竟这些大臣都是他的支持者,以后他做了皇上,还是要有自己的一党人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就是支持自己的当然要升官,反对自己的找点理由不是罢了他的官,就是降他的级,这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确实有能力的,又能及时知错就改,在自己面前能俯首帖耳的大臣,还是要留用!

这么一说,就明了。

那么要把狗蛋的事说下去,从哪里入手呢?

咱们还是从黄河决口开始说起。

黄河决口,水患殃及的灾民几乎每年都有。

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为什么改道呢?咱们说的简单点,就是黄河水在平常流得好好的,一到夏天,梅雨季节,那天上降下的雨量大,大到河道暴涨,往下游流的时候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道。

这股力道,携带泥沙,携带上游被冲击下来的树木、玉米杆、杂草等等在中下游拐弯处形成於结,堵住了上游河水的大流量,使得河面渐渐升高。

升高的河水还是很有压力的,专门捡那松软的河堤欺负,在河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下,在夜以继日地冲击下,先是一点一点地拨开河堤,慢慢地冲击开一道口子。

这道口子又被冲击,于是越冲越大,越冲越大,大到后来,哗啦一下,于是黄河的水,从这道口子冲击而下,使得大片房屋倒塌,大片良田被淹,形成了一大片汪洋大海,老百姓在河水中是哭爹叫娘,屁滚尿流,携老扶幼,把家里能拿上的都拿上,流离失所,逃荒要饭,这就是灾难!

这就是黄河决堤!

黄河决堤后往往会冲击出另外一条河道或者几条河道,然后顺着一条或者几条河道,向下游流去!

对黄河的决堤,做了上面简单的说明!

说明,是为了皇上要派大皇子协同尚书去治理黄河。

黄河决堤,当然不能听之任之,得治理,得把冲击在大片土地上的水给引到河里去。

在加固河堤,得防患于未然,让它第二年不至于再重演上一年的故事!

这么做,是为了百姓利益,是为了国家利益。

老百姓少遭受损失,国家也能多征缴赋税吗!

老百信多损失,国家不担不能要他们的税,还得出粮食救济他们!

治理河道,就得动用人,一般动用的民工的时间是,每年的冬闲。

也就是秋收了,种子播下去了,老百姓闲在家里没事干了,好,去,去修理各种河道去。

各种河道,不光是黄河,还有大运河,还有全国各地的各种河道。

其中黄河,每年所动用的民工,不计其数啊!

这么大的地块,这么大的工程,治理起来真的是很难。

因为你不知道第二年,哪块的河堤决口,凭着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呀。

这就要有一定的地土知识了,要有一定的治理河道的经验了!

好了,咱不往专业上去说,咱就说大皇子要下来治理黄河。

他所带来的人员,就有胡大公子和腊梅的弟弟狗蛋。

治理黄河,对于上面派下来的官员以及当地的官员们来说,这可是肥缺呀。

哪里需要治理,当地官员们会上报!

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治理?动用多少民工?需要多少银两?

谁知道?

当地官员知道啊!他上报了,由上面审核,审核通过,这钱就批下来了。

为什么要银两呢?

这民工干活,不用给他们工钱,他们有义务出这份力,这个也是为老百信好不是?!

不给工钱,但是得给他们吃吧?总不能让他们从家里带粮食来吧?有的家里根本就没什么粮食。

干活管饭,天经地义,就是发配的犯人,还管饭呢,何况这些老百信呢?!

不求有肉吃,起码不能让他们吃糠咽菜吧?

吃糠咽菜也没劲干活呀!这是广大的官员们认为的!

这么多民工,需要管理吧?!管理人员的工钱,以及吃喝拉撒,要给银子吧?!

需要多少全靠下面的官员说个数字上报。

但是国库拨下来的钱,那是有一定数量的,不是你要多少就给多少的。

这里面的猫腻就来了。

谁规定这个地段需要治理?可治理也可不治理,或者用一千民工的说成一万民工,上面总不能一个个去走访吧?就是走访你也不一定知道要用多少工!

治理河道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所以这是个肥缺!

有了肥缺,漏洞就多!

作为大皇子带下来的胡大个子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发财啦!

于是上下勾结,心照不宣,他们每到一处,地方官员都用上好的酒席招待,还不时地献上美女歌舞,夜里还能干些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被窝里的勾当,乐逍遥么!

民工上来了,本来是有充足的粮食下发的。

馒头能饱肚子,稀饭就不能饱肚子啦?

五斤玉米面能烧一锅稀饭,那三斤就不行啦?稀点绸点还不都一样能填饱肚子嘛,水又不要钱罗!

玉米能烧稀饭,山芋渣同样也能烧稀饭,糠兑到山芋渣里,一样能吃饱!

猪能吃人就不能吃了?也没见谁吃死过!

总之哪样便宜哪样来,这些都不用官员们动脑筋,下面的人就为他们想到了。

粮库里的霉米霉面,上报后,再充到大锅里,吃就是了,又吃不死人!

这些各级官员,不但虚报,还从民工头上克扣,这样口袋里的银两,捂不住地往上涨啊!

好了,这里修个个把月,赶紧回到老家去,回到老家出工,干完活回家吃去!

于是就出现了豆腐渣工程,第一年重点修理的几道河堤,第二年有的就出事了。

花了这么多钱修理的河道,却这么差!

举国震惊,朝臣上表,查!

于是派大员实地考察,问题揪出来了!

那么多银两,都哪里去了?

凡是大小贪污的官员,严重的免去他一切职务,他家的家产一律充公,把他下大牢!

不严重的可以停职反省,面壁思过,罚薪一年或者半年,或者官降一级到三级不等,以作惩戒!

对于大皇子来说,受到皇上好一顿训斥,因为大臣们上表,说大皇子年轻,他没经历过这些事情,一时觉察不到下面的贪污腐化,是有情可原的!

对于胡公子来说,年纪轻轻,什么也不懂,虽有一定的官衔,只是跟大皇子和尚书后面跑跑腿,不应该治罪!

对于腊梅的弟弟来说,竟敢欺上与下面的官员勾结,贪污了不少的钱,拿下!

狗蛋冤枉啊,但是胡大公子说了:不必惊慌,未来的皇上如今的准太子会为你做主,你怕啥?扛住!

扛是肯定抗住的,不就是严刑拷打么?这小子是狼山村出来的,还是能吃一定的苦的,何况查办他的人是一肚子的数,他就是个替死鬼。

对于狗蛋的处理,就不是大皇子与胡大公子所能左右的了,因为所有的处理意见,要经过还是批准!

因为牵涉面广,以及把以前成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一同审理,此案拖了一两年。

从狗蛋下狱的那天起,腊梅都愁坏了!

腊梅的爹娘不断地来找腊梅,看看是否能把她的弟弟给捞出来。

腊梅头大啊,她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把狗蛋给捞出来?

况且,这事牵涉到的官员,那不是一个两个,不是小官,大到工部尚书啊。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皇上要起用二老爷来任这一职,腊梅也不好让二老爷从中说情啊,谁敢为狗蛋说情?他都招认是自己所为,他就是人家丢弃的一枚棋子!

狗蛋何去何从,腊梅头大啊!

这不是狗蛋一个人的事情,他所牵涉的人太多,胡大公子把责任全部推给他,狗蛋被胡大公子忽悠的什么都认下了。

这是什么后果?

这是要杀头的!

受灾的老百信,达几十万人啦,许多房屋被泡倒了,许多庄稼泡在水中,使得当年颗粒无收啊!

大部分人都离家出走了!

皇上因为此事,早已没了心情打猎。

据说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灾民抢官府的粮仓了呀!

皇上是焦头烂额,在案头批阅各地报上来的灾情,紧急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因为这么多老百信受灾,势必要引起民变。对于下面贪污**,该如何治理,救济粮食该如何调拨,百姓如何安抚,怎么样才能使得受灾地区的老百姓能尽早地恢复生产,这都是摆在皇上面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不是皇上一时能想到的最佳方案!

大臣们眉头紧皱,这可是棘手的事情,做不好,就得脑袋搬家,谁敢轻易领命?!

要知道,几十万老百信受灾,一旦发生民变,一旦出现大批拿起锄头起来反抗的百姓,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是哪个个人能担得起这样的责任的!

怎么办?

此时,皇上把目光投向一脸茫然的二老爷脸上。

皇上下旨才刚过一天,皇上就把目光盯在了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的脸上。

首先,必须动用工部,先解决一部分的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得让他们做事啊,得先稳住他们给他们饭吃啊。

要知道,能做事的那都是劳力,这些人,只要让他们有饭吃,他们就不会去造反了呀!

造反的可都是强劳力啊!

可是,这其中的问题有多大,其实皇上心里是一清二楚!

他们有饭吃,可是家人呢?那些年老体弱的怎么办?那些妇女儿童怎么办?

怎么办?

皇上现在就看着二老爷!

二老爷是一脸懵逼,自己被皇上起用,还做个工部尚书!

自己打了半辈子仗,到头来皇上却让自己任工部尚书。

打仗能行,不代表什么都行,不代表二老爷对于治理黄河这个懂吧?起码得学吧?得先适应吧?!

二老爷低着头,心里想,皇上您啥意思?您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

皇上看着二老爷,大臣们把目光也都投向二老爷!

就在众人都默不作声,等待二老爷说话的时候,胡大人站出来了。

胡大人见二老爷迟迟没有说话,就对皇上道。

“皇上,郭大人乃吾国之栋梁,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臣以为,只有郭大人能担此大任!”

“皇上,郭大人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他没有接触地方的事物,让郭大人去处理这等重大的事,臣以为不妥!”户部尚书孙大人知道胡大人在给郭大人挖坑,他站出来抗议道!

“若依孙大人的意思?谁能担此重任?!”胡大人讥讽道:“要不,孙大人领此重任?”

“胡大人??????”

孙大人刚想讥讽回去,皇上立马打断他的话道。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不必再争论了,今日就到此吧,各位爱卿回去好好地想想,明日早朝,务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各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皇上后面的话拖的老长,长到每个人心里都打了个颤!

这可怎么办?这明天可不能再沉默了,多少都得发表意见。

很明显,皇上生气了,再不发言,有不为皇上分忧的嫌疑了!御赐丫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