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富贵皇华 > 第四章 财权大握

富贵皇华 第四章 财权大握

作者:肖某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08 05:59:18 来源:笔趣阁

鞠躬感谢大人们的正版订阅、打赏和粉红票纸。加更章放在下周二。。

--------

今日的早朝弥漫着奇特气氛,大臣们的议事比平时更谨小慎微,监国的禄郡王更是轻易不开口表态。不为别的,只因为武令媺出现在了乾宁殿。

众大臣进殿没多久就发现了异样。金銮殿第三重玉阶设着监国亲王的王座,再往上原本只有九重玉阶之上的龙座。但是今天,第六重玉阶多了一张座椅。

五爪八龙金座,这是皇太子的座位。然而现在,在椅中安坐的却是太平玉松公主。专心照顾皇帝是一重原因,武令媺不愿意到乾宁殿听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座位实在太高了。高处不胜寒。

金銮殿,她不是第一次来,但从来没有这般高高坐着旁观众臣商议国事。乾宁殿太大太宽广,虽然建造时就天才的考虑到了以建筑本身构造来达到扩音的目的,却不能让她的视力强悍到足以看清楚排在后面的那些人。

绝大部份臣子,在她瞧来都面目模糊。只有前面的十几位重臣和宗室亲贵,她才看得清。他们脸上仿佛都戴着厚厚的面具,且如出一辙的毫无表情。向监国亲王禀报政事时,他们的语气也平板无波,还带着几分让人不舒服的阴沉。

武令媺想,她知道为什么。

自古以来,女子就被定义在后宅、后、宫。民间能有女子抛头露面、操持家事,但那种情况大多都是出自迫不得已。

而能够和男人一样出入朝堂的女子不是没有,譬如大周朝先代的那位大将军公主。譬如楚国出身巫族的女性星象士大巫。

可是据武令媺所知,哪怕是势头最盛时执掌了大周几乎三分之二兵权的大将军公主。她也没有如自己这样高踞于男人的头上,她只在商讨军情时才会入殿旁听。更别说其余也曾经被皇帝们栽培过的在文武二宁殿听过讲的公主们。

今日自己出现在男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金銮殿。哪怕有皇帝陛下的圣旨,武令媺觉得,大臣们对她的反感情绪仍然强烈。她认为这是一种受到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就好似她前世公司里空降一位女上司,男下属们的感觉。

其实武令媺想多了,殿内众男人根本就没有人认为她会是威胁。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此位面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不认为小小女子能于国事之上有什么作为,甚至于压倒他们。

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小事儿。这关乎流传世间千年以降的普世理念。哪怕是插手皇位争夺战的公主们,也只在幕后筹划,并不曾于国事有建树。

皇子和大臣都在想,皇帝陛下非要压着监国亲王一个头给玉松公主设座,是不是在告诉他们,玉松公主在乾宁殿听政,其实充当的是皇帝陛下的耳朵,甚至是嘴巴?

好吧,忍。反正按照规矩。只要玉松公主出了嫁,她的这些荣宠都只能压进箱子的最深处变成回忆。忍过这些年就好了嘛。臣子们的表情之所以古板严正,因为这是宫廷礼仪。皇帝陛下虽然不曾临朝,但若是失仪。御史照样弹劾。

听政之权,只能带耳朵,不能动嘴巴。武令媺在整个早朝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类似于打盹的耷眉敛目状态,她不想真正成为众矢之的。天知道她的听政权和议政权还能保持多久!当然。她的耳朵高高竖起,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的话。

也不知是不是她第一次大驾光临的缘故。早朝没议什么大事要事。最重要的不过是从镇北军大都督府送来的军报,言称镇北军严密注视楚国边军动静,没发现异常情况。

皇帝陛下一病,牵扯到的事儿可不仅限于京城,那是要辐射到大周全境的。武令媺也从武宗厚那里听说了,朝臣们很担心楚国会趁机有所行动。

看来边境还算平静,皇帝老爹也能放下心。武令媺想着,听到禄郡王说了无事散朝,便站起身,扬声道:“皇上有旨。”

皇子和朝臣们都是一惊,来不及交换眼色,赶紧跪倒聆听圣旨。武令媺从身边侍立的金生水手里取过圣旨匣,将自己拟就的两道圣旨不疾不缓、抑扬顿挫颂读了一遍。

被皇帝夸奖的三位监国皇子都喜不自胜,又很谦逊地表示自己做的还不够,还会继续努力,请皇帝陛下放心。

圣旨宣读完毕,被点到名的宗亲和朝臣整肃衣装往澄心殿而去。尽管连大宗正怀睦老亲王都没能从武令媺这里打探出内部消息,但是皇帝陛下病倒以来这是第一次在御书房召集众人开会,要商议的绝不是小事儿。

皇帝陛下早就在澄心殿等候,今日他换下家常衣服,穿上了龙袍,坐在内殿龙座之上俯视众人。在他身边,徐皇后也身穿皇后凤袍安坐如仪。此外,史官也在场。

皇子们的心都怦怦而动。就算知道自己肯定于储位无望的皇子,如此阵仗下也避免不了紧张。武令媺向皇帝和皇后行了礼,被徐皇后召到她身边椅子里坐下。

令行礼的众皇子和重臣们平身,皇帝并没有赐座,也没有绕舌,直截了当地说:“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两件事要宣布。”史官立刻奋笔疾书。

皇帝缓缓扫视众人,将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说道:“太平玉松公主……”

武令媺原以为没自己什么事儿,正打算洗耳恭听,却不料皇帝居然用这么严肃正式的称呼先叫了她。她赶紧起身在皇帝身前跪倒,恭声道:“启禀父皇,儿臣在。”

“自今日起,你便记在徐皇后名下。朕会让玉谍司将你的名字记入皇后嫡女之中。明辉夫人还是你的生母,但你的母亲又多了一个。”皇帝异常郑重地嘱咐武令媺,“玉松公主,你要好好孝顺你的母后,她也会待你如亲女。”

身为中宫皇后,徐皇后是所有皇子公主的嫡母。武令媺却知道,皇帝的意思不是提醒她要对嫡母尽孝,而是让她把徐皇后当真正的母亲来看待。

至于说嫡女的身份,武令媺也清楚皇帝的用意。正一品双封号郡公主,可以封,也可以贬。如果被贬,那她就只能享受庶妃所育公主的普通待遇。而嫡女就不一样,天生起始就是从一品双封号县公主的等级。

皇帝陛下如此安排,显然是要巩固她的地位。徐皇后有了她这个女儿,膝下也不凄凉,还算有所依靠。武令媺心知这是父皇在给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怀着满心的感激与感动,重重地磕头谢恩,并且当场就给徐皇后行了母女之礼。

徐皇后强抑起伏的心潮,有女傍身,她的未来也多了几分光明。将武令媺从地上扶起来,她也向皇帝郑重谢恩。

论说这种将庶女改记为嫡女的事儿,在宗族中是大事,起码要支会几位辈份最高的族老。只是皇帝陛下向来强势,自己拿定了主意施行就是。不过这件事儿,他还是对怀睦老亲王说了一声。老亲王与武令媺交好,当然不会反对。

当下,怀睦亲王与肃亲王都表态会把修改玉谍名册的事儿办好。武令媺也向叔祖和王叔行礼致谢。

若不是突发病情,皇帝陛下的打算是在武令媺及笄时将她改记为嫡女。及笄以后就要议亲了么,有嫡女的身份更增添荣光。

“老七,”皇帝和颜悦色看向康王,毫不吝惜赞赏之色,“朕听大宗正说,宗务司的事儿你做的不错。”

康王急忙躬身行礼道:“儿臣多谢父皇夸奖。不过,”他看了看武令媺,老老实实地说,“儿臣只是做了些琐事,大主意却是玉松皇妹拿的。儿臣并不敢居功!”

皇帝失笑,摇头道:“不必妄自菲薄,你性情温和,做事细心、专注,这些都是你的长处。”话音一转,他又说,“但你精于诗文,确实不太擅长钱财之事。”

“儿臣亦知自己的不足。人人皆有目共睹,玉松皇妹比儿臣更适合执掌宗务司。”康王这些话说得相当诚恳。他很有自知之明,早就知道自己执掌宗务司只是因为玉松公主要专心在御前侍疾,腾不出手来,他只是代劳而已。

“父皇,”武令媺急忙起身,向皇帝福身一礼道,“七皇兄过誉了。族务是宗族大事,儿臣还年幼,当不得如此重任。不过儿臣对于宗务司另有一番想法,不知可否禀明?”

“我儿但说无妨。”皇帝已听大宗正怀睦老亲王提过武令媺有赚钱的事儿要带着落魄族人们一起干,碍于病中他一直没能仔细询问,现下倒是好机会。

“儿臣认为,宗务司既执掌为宗族产业添砖加瓦的重任,又要照管族人们的生活琐事,担子实在太重。这两件事是不是可以分列出来,各自命人掌管?”武令媺觑着皇帝的神色,又小心翼翼道,“如同钱财有出有进,儿臣想,宗务司也应该将进项和支出分割开,让不同的人管理。如今的帐房什么事都一把抓,也难怪会帐目不清。”

大宗正怀睦老亲王出列禀道:“皇上,微臣赞同玉松公主所言。宗务司一肩担起两大重任,有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颔首道:“我儿这个想法着眼于长远,非常好!既是如此,你来执掌宗族产业,族人们的事儿便交给康王。宗务司该如何划分,你们回去好生请教大宗正,也听听你们肃王叔的意见。”

武令媺暗喜,宗族财权大握,她的计划很快就能上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