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41 拜年(二)

大国戏子 041 拜年(二)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伯父,新年吉祥。”

沈老父子一进门儿,梅长青便上前行跪拜大礼,这是拜长辈礼,沈福可不敢接,急忙侧身躲开。

“好!好!长青也新年吉祥,”沈老欣喜的将梅长青扶起。

沈福立在父亲身后,暗中打量梅长青,少年内着锦襦,外罩一袭乳白色的绸缎书生袍,一头浓密乌黑的长发用银带束起,模样罕见的俊美,举止彬彬有礼,谈吐落落大方,心惊道,“这能是个戏子?大抵卫叔宝再世,也只如此了。”

沈老指着他向梅长青介绍,“这是伯父的长子,你的大兄,沈福,沈仲元,往后你二人今后多些来往。”

梅长青拱手揖礼,“长青见过大兄,大兄新年吉祥。”

沈福这才回神儿,连忙还礼,道声,“长青吉祥。”

“别站着了,快过来坐下,”沈老拉着梅长青坐在自己身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梅长青拿出书礼奉上,“初次登门拜访,却不知该送点什么,思来想去,觉得都不太合适,便亲手写了一副字送与伯父,还望伯父莫要嫌弃。”

“你这孩子就是多心,你能来,伯父已是欣喜万分了,还送什么礼,伯父老了,什么都不缺,就缺你们这些好孩子常来。”

沈老接过纸卷,边说边缓缓将它展开,方一看到字迹,他感慨道,“才不过月余,长青书法就有如此进步,真是奇哉!”

待看清纸卷内容,沈老微愣,半晌又激动道,“长青有心了,仅仅两句话却几乎囊括了伯父一生所愿,今年正月得此大礼足矣。”

随后,小心翼翼的将纸卷收起,向一旁管家吩咐道,“沈才,你去将老夫书柜里的锦盒取来。”

老管家应声去了。

沈福听的心底大惊,那锦盒里装的可是他老父的爱物,平日里碰都不舍他碰,莫不是要送给这少年?那可真是份大礼啊!

没过一会儿,沈管家便捧着锦盒进来。

沈老接过手,将它递给梅长青,“这是伯父送你的压岁礼,长青不妨打开看看,看你喜不喜欢。”

梅长青恭敬的接过锦盒,打开盒子,就见里面躺着一块圆形云纹玉佩,金线镶边,雕工精美,表面犹如白脂柔润光,当真是块宝玉。

“伯父,这太贵重了,小侄——”

沈老摆手将他话音打断,““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宝马配良将,美玉配良才,长青乃天下良才,配这美玉刚好相得益彰。”

梅长青见沈老如此坚定,知道不好再拒,便恭敬的收了起来,“伯父过誉了,既如此,侄儿且厚颜收下,多谢伯父。”

“好,好,这才对嘛!”

畅聊一会儿,见有客来访,梅长青便起身告辞。

从沈府出来,乘马车穿过几条街巷,没多久就到了刘府。

梅长青刚下车,却见刘伯守在门口,以为他在等人,便问道,“刘伯,府上要有客来?”

刘伯笑道,“老仆在等公子您,老爷猜您一会儿必定过来,主母心急,便让老仆在门口候着。”

“有劳刘伯了,”梅长青客气的进门,刚走两步,又想起自己还没跟刘伯拜年,便回身道,“刘伯,新年吉祥。”

大抵是一辈子都是给主人家拜年,突听的小主子给自己拜年,刘伯愣了一下,眼角有些酸涩,连声道,“公子吉祥,公子吉祥——”

梅长青直接去了膳厅,刘伯说章氏听闻他会来,一早就让仆人去准备上好的膳食,就盼着他来了,梅长青听后感动不已。

膳厅内,文成先生端坐在那儿看书,听着章氏在一边念叨一边来回走动,苦恼道,“你就不能消停一会儿,长青定是先去沈府再过来,你坐下等着就是了。”

章氏不满道,“也都只是你的猜测,这都快到饭点了,青儿怎么还不来?莫不是你猜错了?”

她话才刚落,就见梅长青走进门来。

不待欣喜的章氏上前,梅长青已经撩衣跪地,“砰砰砰”的磕了六个响头,唱喏道,“师父、师母,您二老新年吉祥。”

“吉祥,吉祥,好孩子,你也吉祥。”

章氏听着声响心疼,忙上前将他扶起,探手揉着他的额头,嗔怪道,“你这孩子,不过就是个拜礼,磕那么用力干嘛,也不嫌疼。”

梅长青咧嘴笑道,“不疼的,师娘。”

刘府的午膳不是梅园能比的,有章氏在一旁拿着饭勺盯着,梅长青自然少吃不了。

文成先生到钱塘算是隐秘,自然不会有人拜府,梅长青一直陪章氏聊到晌午过后,才告辞离去。

临行前,刘伯牵来匹四蹄精壮的良马,又递来把质地精良的环首长刀。

正月初七“人胜节”,夜里,安宁说想喝酒,带着燕小乙去买了几坛好酒回来,大伙儿见他高兴,嚷嚷着舍命陪奉陪。

戏子们不胜酒力,几坛子下去,十几个人就喝的脸颊通红,七荤八素,安宁不饶,各种捧杀,直将他们喝的不省人事才肯罢休。

梅长青年少,晚娘平日里盯的紧,哪个敢劝他酒,不过他忍着难过也小喝了两碗,感觉苦涩入肚,自己喝的不是酒水,是两碗悲水。

他知道安宁大抵是要走了。

初八凌晨,外面天色尚黑,突然“吱呀”的一声门响,打破了江畔的安静,就见梅园大门口拉开一条缝,一道黑影走了出来。

黑影出门后,跪在门台前“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起身望了一会儿,刚打算离开,忽听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六师兄是打算不告而别吗?”

安宁回过头,依稀见月光下,墙角旁站着两道黑影,正是梅长青主仆。

梅长青牵马上前,将马缰连同手里的长刀一起递给安宁。

安宁接过长刀,“噌”的拔出一节刀身,只见月光下闪光一道寒光,“真是把杀人的好刀啊!”

梅长青悲声道,“西北地混乱,唯愿这一刀一马能助六师兄平安。”

安宁合上刀,伸手紧紧的抱住他,轻声道,“谢谢!”

梅长青悲声道,“师兄去了西北,可有何打算?”

安宁小声道,“暂时还没想好,哪里能杀蛮子、杀赵氏,我就去哪里。”

“如此,师兄到了榆林镇,可先去绥州,听老师说有个叫李鸿基人举了反旗,手底下聚了五六万将兵,此人声名不错,专杀蛮子,与赵氏也是互不相容,师兄可以暂去投他。”

“好!”

“过几年,等我出了师,就会寻一方势力投靠,他日我若领兵出征,希望师兄你能来寻我,你我兄弟一起复仇,好不好?”

“好!”

——

一个不停的唠叨,一个不停的点头。

直到梅长青说着说着已经泣不成声时,安宁才轻拍着他的后背,柔声道,“师娘就拜托你照顾了。”

梅长青哽咽道,“六师兄放心,只要有我在,师娘一定会安好!”

安宁咬牙狠心松开他,提起长刀直接翻身上马,一扯缰绳调转马头就欲离开,他不敢在多留,怕再留一会儿他就走不了了。

梅长青悲呼道,“六师兄,一定要活着啊!”

安宁身子一颤,身音嘶哑道,“保重!”

说罢,纵马离去。

江畔冷风呼啸,梅长青立在那儿久久的一动不动。

燕小乙担心他受凉,劝慰道,“九爷,六师兄已经走远,回去吧!”

“嗯,”梅长青应了声,不舍的望了眼安宁离去的方向,回了梅园。

一个人回了后院,刚上楼,就见晚娘房里亮着灯,她人就静静的站在门口。

梅长青急忙撇过头,暗中擦去泪水,强笑道,“师娘醒了啊!”

晚娘哀声道,“再不醒,我的孩子们就一个个就都不见了。”

梅长青再也忍不住难过,哭泣道,“对不起,师娘,六师兄走了,弟子拦他不住。”

晚娘泪崩,上前紧紧的将他揽在怀里,“我的傻孩子,师娘怎么会怪你,自打你六师兄回来,他就一直有些不对劲,养了他这么多年了,我岂能看不出来?鸟儿大了,要离开娘独自飞了,这是他自己选的路,怨不了你。”

寒风凄凉,呜呜的风声中隐隐夹杂着两个淡淡的哭音。

天亮了,几人捂着额头起床,回想起昨晚被安宁使劲劝酒,都想埋怨他几句,却见他床上被褥整齐,人不见了,以为他出门了,也没在意,依旧像往常一样起床吊嗓练功,直到午饭时还没见他人,这才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李庆之忐忑不安,“师娘,您今儿早有见过小六子吗?”

晚娘眼眶红肿,言语平静道,“小六子走了。”

“这大正月的他能去哪儿?”

“他去投军了。”

“投军?”

李庆之一愣,反应过来后,颓然倒在椅子上,喃喃道,“他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吗?”

众人一下子都沉默不语,端着碗筷,没了吃饭的心思。

晚娘伤心道,“别愣着,都吃饭,小六子已无心唱戏,再待在梅园里反而会害了他,他心里太苦了,心底有恨,就让他去发泄出来吧——”

话到这里,晚娘再也守不住镇定,捂着嘴哭出声儿来。

“夫人——”

小丫头坐一边跟着抹泪。

一顿饭就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过去了。

晚娘一连几天不说话,不停的里外忙碌,历经丧夫、“丧子”之痛,如今又有孩子离家出走,这个女人已经被逼的神经麻木了。

一直到正月十五,这种情况才好了起来。

元宵节这天,梅园恢复了营业,也许是长时间没听戏的缘故,这一天梅园的生意特别火爆,晚上依旧唱了两出戏,一出《西厢记》,一出《杜十娘》。

戏散后,梅长青帮忙收拾桌子,他又见到那两个清倌人,依旧是在门口同李庆之告别,年龄大点的在同李庆之说笑,小的那个默然不语,眼眶红红的,大抵是《杜十娘》惹的祸吧。

柳怜儿正在为“杜十娘”伤感,忽然感觉似乎有人盯着自己,顺着感觉扭头看去,就见一个异常俊美的少年正看向这里,一身朴素的书生长袍,手里却拎着块擦桌子的抹布,看上去有些怪异。

见她看来,少年人微微一笑,又低头擦起桌子。

柳怜儿突然有些脸热,心跳的厉害,不过她向来敢爱敢恨、性子泼辣,指着梅长青问道,“他也是个戏子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