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38 西北,榆林镇

大国戏子 038 西北,榆林镇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姑娘本是江畔烟花巷里的清馆人,“明月楼”的头牌柳怜儿,人称“小湘妃”。

叫琴姐的女子捂嘴轻笑,“傻怜儿,是男儿,戏子哪儿来的女子,大抵是你没有留意,他便是来时门前那俊俏掌柜。”

柳怜儿呢喃道,“未曾想象,男儿家也可以扮的这么美。”

琴姐戏笑道,“莫不是你这名传钱塘的“小湘妃”萌动了春心?”

柳怜儿道,“一出戏而,动的哪门子春心?”

接着又痴痴笑道,“若他如那张生般,却也未尝不可。”

琴姐摇头道,“他是个戏子,又不是书生。戏子清贫,先不说他赎不起你,便是赎的起也养不起,我看痴缠你那沈家公子倒是不错,模样虽然差了些,却也算是一表人才,出身名门世家,称得上是良人,他对你心思不浅,屡次想替你赎身,你为何总不答应?”

“呵——”

柳怜儿嗤笑一声。

“什么心思不浅,不过是馋我身子、图个一时之欢罢了,“春香园”的王姐姐倒是随他了,可结果呢?他依旧流连江畔、乐不思蜀,与其如那王姐姐般凄苦度日,我还不如待在楼子里自在。高门大院如囚笼,富贵妾哪如贫家妻,赎不起我不打紧,我自己赎的起自己,但他得是个良人。”

琴姐苦笑道,“你如此说倒也没错,想那虞公子整日说要纳我,却每每都只是说说而已,前日里我又问他,他支支吾吾的没个结果,如今我这一颗心全栓在他身上了,若哪天他负了我,我便死了算了。”

柳怜儿嘟囔道,“姐妹们早就劝说过你,告诉你那虞公子人靠不住,你偏是不听,好在如今也不算晚,琴姐你人好,又多才多艺,想娶你的人多了去了,岂能因他误了终生?”

说罢,觉见琴姐有些失落,便逗趣道,“别人都叫我“小湘妃”,要不姐姐将来便与我一同赎身,找个良人一同嫁了,好“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做个名副其实的“湘夫人”。”

话音落下,还未等琴姐开口,自己便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身姿摇曳,当真是美艳动人。

琴姐一把搂住他,探手挠向她的胳肢窝,边挠边羞恼道,“臭丫头,小脑袋里整日瞎想些啥,一点也不知羞。”

柳怜儿痒的花枝乱颤,口中连连讨饶,却没注意到琴姐眼底那丝不易察觉的悲色。

姐妹两在楼阁里嬉戏,可惜了,台下人只顾听戏,满屋的春光无人欣赏。

一出好的戏总能引起共鸣。

客人们沉浸在戏里,被台上戏子牵引着心神,已不知身在何处。

待听至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时,紧张的十指紧握;待张生请白马将军相助、解除了危难时,又跟着心神一松;待崔母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时,恨的咬牙切齿;待崔莺莺被红娘说动,暗中私会张生时,又忍不住红着脸儿轻“呸”;待听到十里长亭送别,痴情男女依依不舍时,隐隐泪眼迷离;待看着郑恒谎说张生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时,又忍不住暗自揪心;直到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后,这才皆大欢喜。

戏本源于写实,唱的就是人间悲喜,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人触景生情。

今日台下有不少富贵人家小姐,谁不曾幻想过喜结良人?平日里深藏闺中,本就向往着英雄救美、才子佳人,可惜姻缘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是身不由己,想起自己的人生,何尝又不是一出《西厢记》,只不过自己始终不是崔莺莺,扪心自问,且不说良人难遇,便是遇到了,又可敢如她般敢爱敢恨?

戏已尽,声已停,台下哑然无声,倏然掌声雷动,久久不绝于耳,李庆之带人上台谢幕,此时已卸了头饰,洗了浓妆,一身戏服配着他清秀容颜,显出他男儿身真容,抱拳答谢时,不少人呼喊着“李掌柜”,倒真有了几分名角儿的样子。

燕小乙手里的盘儿满了,不少人干脆掷钱台上,砸的“叮咚”响,用文成先生的话说,“这是一出难得的好戏,听的值当。”

章氏终归是个多愁善感的妇人,直到众人谢幕,依旧抹着泪珠情不自已,口中不停的说好,又说梅长青这戏赚足了女儿家的眼泪,看的师徒两哭笑不得。

戏幕起,戏幕落,台下人终是过客,戏罢了,人也散了。

梅长青二老送上马车,回头见李庆之正在前门拱手送客,送的是两个清秀女子,便停步立在原地观望,直到两女离开,他才上前微笑着打趣道,“师兄这出戏唱的倒也值!”

“想啥呢?”李庆之翻了个白眼儿,苦笑道,“她两是巷里过来听戏的清倌人,都是过来听《杜十娘》的,年轻的那个可是名满江畔的“小湘妃”柳怜儿,师兄可高攀不起。”

梅长青道,“师兄莫总是看轻了自己,她二人便纵是名满大周,也终归只是个风尘女子罢了,与我等戏子有何异?”

李庆之洒然一笑,“那倒也是,不过这两女子真是客人,你回去可莫要乱说,不然师娘又要追着为兄念叨了。”

毕竟都是身份低贱的戏子,娶个媳妇不容易,李庆之师兄弟几人,除了梅长青还年少外,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岁,尤其是李庆之,前几年倒是找了个小春香,不想人家后来变了心,如今年近而立之也没个着落。

晚娘平日里总是操心不已,时不时的追着几个弟子念叨几句,若要让她知道这茬,李庆之这个年是别想安稳了。

梅长青撇嘴道,“放心吧师兄,我岂是那碎嘴之人?”

接着又一脸好奇道,“师兄究竟喜欢哪个?”

李庆之,“——”

回了戏楼,两人坐下舒了口气,毕竟是新戏初演,练习的时间又短,免不了会有些提心吊胆,总算是平稳落幕。

一场《西厢记》让梅园又成了钱塘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有些好奇,这梅园里大抵不过是一群戏子,怎么隔三差五的总被提起?

好奇心被勾起了,自然是要过来听戏,可惜梅园关了。

腊月二十七,晚娘与众人商议了下,提前关了梅园,预备来年过了十五再开,忙碌了一年总算能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临近年关,钱塘热闹的很,梅长青喜欢安静,便给两个小跟班放了假,小丫头整日粘在晚娘身旁,跟着她四处采购,燕小乙往日里成熟安静,不过终究也不过是个十五六的少年,犹豫了下,最终没抵得住师兄们的诱惑,跟着去逛钱塘了。

用过早饭不久,园子里人差不多都走光了,梅长青以为就只剩自己一人,见午时阳光正好,院里晒的暖洋洋的,便回屋拿了本书,坐在前院看了起来。

没一会儿,突然听到开门声,扭头一看,原来是安宁也没出门,便笑道,“六师兄怎么不出去逛逛?”

安宁摇了摇头,走过来坐在梅长青身边发呆。

他到钱塘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其他人逐渐接受了事实,慢慢缓过来了,唯有安宁依旧沉浸在悲痛里难以自拔,自到钱塘后,他便再没登台,晚娘几人替他着急,却也都无可奈何,这是心病,无药可医。

两人坐在阳光下沉默,半晌后,梅长青叹了口气,轻声道,“六师兄,一切都过去了,人不能总沉浸在悲痛里,生活总还要继续的,再这样下去你会垮的,想来师父、师兄们的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你如今这个样子。”

安宁低着头,片刻就已有泪珠落地,颤声道,“是啊!我知道,可我就是忘不了,每当我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四师兄尸首分离的样子,耳边总能听到二师兄的悲鸣声,我忘不了,报不了仇,我这辈子也忘不了的。”

梅长青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劝了,亲耳听着近在咫尺的亲人们一个个惨死,那是何等的无能为力,何等的痛苦,若换作是他,大抵也会如同安宁这个样子吧。

抽泣良久,安宁搓了把脸,稍微打起精神,强笑道,“让小九见笑了。”

梅长青摇头道,“没关系,我知道六师兄心里苦,换作是我,怕还比不上您。”

安宁拍了拍他的肩膀,犹豫了下,小声道,“小师弟,我打算离开了。”

“离开?”梅长青疑惑道,以为他要去什么地方散散心,好奇道,“师兄要去哪儿?”

安宁垂首片刻,凝声道,“西北,榆林镇!”

“榆林镇?”

梅长青大惊,他知道这个地方,古时候的上郡,隋太宗皇帝手上更名为榆林镇,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乃大隋九边重镇之一,也是大隋与蛮人交战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大隋历代皇帝为了防备蛮族入侵,曾先后数次在榆林镇一带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他这才反应过来,安宁是打算彻底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