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017 独钓寒江雪(书法)

大国戏子 017 独钓寒江雪(书法)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诗这个东西除了本身的文学修养外,也是需要些灵性的。

当然,梅长青是个例外,前世里,诗词歌赋他记了不少,这也算他给自己这个穿越者积累的福利,就如同他的前辈,那位爱打黑拳的‘小范大人’。

所以,对于文成先生的要求,他倒是一点也不慌张,反倒有模有样的品鉴起来,“您的这幅画,怕是有些深意吧?”

“哦?你且说说看。”

一句话钩起了文成先生的好奇心,这画不过是他一时的随心之作,脑海里泛起了这么个画面,他便随手画了下来,至于这“心”源于哪里,他还没来得及去思量,所以,他倒是想听听,自家这弟子能有什么惊人的见解。

“师父的这画中,除了独坐垂钓的老翁外,只有寥寥几笔的微波以及斑点雪白,其余之处几乎空白。如此手法,除了衬托出一个“独”字,更让弟子感受到了一种萧瑟的气氛。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文成先生赞许的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为师下笔时,确实有意去勾勒出这种意境,不过,这可算不得什么深意,你且继续说来,让为师听听你还有什么妙解。”

“这?”梅长青心下迟疑,有些话贸然出口,会不会不太符合自己为人弟子的身份?

文成先生乃少有的智者,叱咤朝堂,极善揣摩人心,少年人那点小心思岂能瞒得过他?早被他一眼看穿了。

他有些失笑的同时,便开口鼓励,“莫要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师不是那顽固不化的老古板,更不是色厉胆薄之辈,你尽管言来,若能说出几分道理,为师便奖励你一件好东西。”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梅长青也就放宽了心,没再拿捏。至于奖励什么的,他根本没有在意,如今他也算衣食无忧,身边又不缺什么东西。

便接着侃侃而谈,“画由心生,单从这画中也只能看出几分萧瑟凄凉,但若结合师父您如今的处境,就颇有些深意了。弟子虽不知您缘何离朝,但几番相处,弟子能看的出您那颗忧国忧民之心,如此一来,想必您离开朝堂亦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壮志未酬而身先退,再加上画中意境,想来您是在借画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当然,这些仅是弟子个人的些臆测,师父只当微风过耳,听听便好。”

文成先生前面听的愣神儿,听他后面这么一说,颇有些感慨的摇头苦笑,笑容里饱含了酸涩。此刻,他孤零零的立在那里,神情落寞,看起来不再像那名震江南的智者,而只是个两鬓斑白的失意人。

沉默良久,他才轻声开口,听起来更像是在喃喃自语,“此前,为师确实没思虑过这些,单只是随心而作罢了。但听了你的这番说词,为师倒真有些如梦初醒,细下想来,也确有些如你所说。或许是心有不甘,又或许是这日子太过清闲,以至于不知何时起,为师这心底里竟生出了那么几分失意的郁闷苦恼。至于离朝的原因,不说也罢,想起来就让人来烦心。”

“嘿...”梅长青尴尬的立在一旁,挠头闷声苦笑,暗怪自己多嘴,原本好端端的一个气氛,让自己搞的一片沉闷。

好在文成先生并没有沉浸多久,很快便恢复精神,笑道:“既然你能读懂此画的意境,又将为师的心思揣摩通透,那这题文便交给你了。”

梅长青没再推托,当下在书案前来回踱步,假意皱眉沉吟,片刻后,突然顿足,道了一声“有了”,便提笔找了张草纸打算书写。

却不想文成先生止住,他指案桌上的画稿道:“莫要小家子气,就直接写在画上。”

毛笔字梅长青倒也会写,写的也还可以,前世因诗好字,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练得一手不错的行草。但此时文成先生让写在自己的画上,他还是有些紧张的,“要不还是弟子念,师父您写吧,弟子担心字迹丑陋,毁了您这幅心血。”

“无妨,就你来写,也就一副随手涂鸦而已,谈不上什么心血,毁了就毁了。”

“既如此,弟子便献丑了。”

梅长青小心翼翼的蘸墨舔笔,呼吸一口,平稳了下心态,集中精神开始下笔。

“江雪,”文长先生看着他开篇两字,心道,字算不错,名儿也应景。接着跟随他的笔迹心下呢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好诗,文长先生微惊,开篇直入画境,“绝”、“灭”两个字,将整幅画中的萧瑟凄凉展现的淋漓尽致。

梅长青蘸了蘸墨,笔尖沿砚轻刮,将剩下两句一气呵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完搁下笔,长舒了一口气,仔细端详了几眼,觉得写的还不错,也算是竭尽所能了,得亏连日来闲暇时写过不少,总算没有丢人。

文长先生目光紧盯着诗文,时而发怔,时而又面露喜意,即便已他经见识过梅长青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依旧被少年之才惊艳。一句“独钓寒江雪”,简直道尽了画意。若非亲眼所见,他实在难以想象,这诗竟然出自一个十三四岁、尚未经过读书洗礼的少年手中,且仅凭一纸水墨,便能写出如此佳作,这如何能不让他震惊?倘若它出自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儒手中,他也许只会欣赏,但绝不会像此时这般心情复杂。

还好自己抢在存中兄之前将他收入门下,便是再过妖孽,他也还是自己的弟子,若是错过了,他岂不得后悔死?汴州那些儒生都是些蠢猪吗?

“师父,您觉着弟子写的如何?”梅长青有些忐忑的问道,当然他问的是字迹,对诗他是一百个放心的,连苏轼都感慨出“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的诗,谁敢疑虑?

“好,很好,非常好,这诗一出,为师反而觉的自己的画有些寒碜了。”

“......弟子问的是字。”

“额...”文长先生微愣,知道自己会错意了,便打量起他的笔迹,随后补充道:“你这一手行草尚且算好,字形已有七分,尚缺三分意境,不过以你的年纪来看,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意境?”梅长青有些不解。

“不错,”文成先生见他有些迷惑,便开口为他解释,“所谓书法意境,即是形质与神采的交融。世人皆说,王羲之之所以能写下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因为他书写时靠的是七分笔墨、三分醉意,也是有些道理的。当然,并不是说他喝醉了才能写出绝佳书法,而是强调其《兰亭集序》中的神采意境。天下文人能写出七分笔墨的多如过江之卿,但能补上那三分醉意的,却世所罕见。据为师所知,当世之中能达其境者,唯大周殿中侍御史颜真卿一人。”

见梅长青似乎已经有些明悟,便接着说道:“你的书法大抵是靠临摹而来,空有其形,而缺其神采。”说罢,见梅长青诗文后没有落款,随提笔蘸墨,笔走龙蛇间,洋洋洒洒,“天授三年,岁在庚子,孟冬之初,刘伯温作画,弟子梅长青提诗......”写完堕笔,随手拿起桌上的印章扣上,接着又一脸满意的欣赏起来。

梅长青端量着两人的字迹,终于恍然大悟,粗看字体形似,细比之下不难发现,自己的字迹缺少了一股灵气,就如同文成先生所说的那般,空有其表而未得其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