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151世家子弟的命

大国戏子 151世家子弟的命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二月二,龙抬头。

大周历年春闱都从这天开始。

才鸡鸣五更时分,沈临便已从乌衣巷过来,接上梅长青,与他一道去了贡院。

此时正是二月之初,天上只挂了一轮微亮的残月,微微冷风袭来,即便是坐在马车里,梅长青依旧觉着有些微寒,禁不住紧了紧裹在身上的大。外头尚且一片黑暗,贡院门前却已是“万家灯火”,在三五拥簇在一起的灯影映衬下,贡院门口人头攒动。

历经县试、秋闱,梅长青对此早已是司空见惯,便没下马车,与沈临二人坐在车里静静的闭目养神。

没一会儿,衙役开道,贡院大开,有官吏手执名册出门。

梅长青望着那人身上穿着的浅绯色官服,感慨道,“果然是天子脚下,区区点名,竟用的一名五品官。”

“额——”

一旁正紧张的沈临微怔,旋即感慨道,“小叔父就是小叔父,果然与众不同。”

梅长青疑惑道,“此话怎讲?”

沈临“嘿”了一声,挠头道,“您瞅瞅,此刻外面的这些学子哪个不在为科考激动,唯有您却在关注这些——您难道真就一点儿都不紧张吗?”

“紧张?”

梅长青瞥了眼话都有些不利索的沈临,再瞅瞅外面灯火下脸色青白、身子哆嗦的众人,摇头道,“说不紧张那是骗人,不过倒也不至于像他们那般。再说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科考考的是个人本事,事到临头,此刻紧张有个屁用,只是徒增烦恼罢了,不如放宽心去应考。何况在我看来,好的心态才能有正常的发挥,只要能尽力而为,哪怕是落榜了,也不会因此心有不甘。”

“您说的倒也是——”

听他这么一说,沈临觉得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儿,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

“呵——”

梅长青轻笑一声,心下暗自盘算道,“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吗?论心理素质,咱可是考过大学的人了。”

——

就在叔侄两在马车里闲聊时,贡院门口的官吏开始念名入场。

“大周天授五年,金陵春闱——”

同县试、秋闱规矩一样,官吏先是宣读了些朝廷关于考场规矩,不外乎些对作弊者的处罚。诸如考生一旦挟带被发现,会被处以“于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等。

前世的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还没能够完善成熟,实行科举之初,还保留有公荐制度,即所谓“台阁近臣”可以向考官推荐“抱文艺者”,甚至预拟了榜上的名次。

此外,应举者还要向达官贵人献纳诗词赋论作品,即所谓“行卷”,以备推荐。这就为权要世家子弟开了方便之门,甚至录取“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那些“无媒无党,有行有才”的人往往被拒之门外。

李白的中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钱起的诗句“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描写的就是士人的这种无奈。一些达官贵人倚仗权势在科举中公开请托,比科场作弊更为严重,而科场舞弊成为常态,以至于形成“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局面。

然如今的大周科举制度虽不及梅长青前世明清时那般完善,却已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至于说眼下的寒门士子依旧难出头,不过是因世家在朝堂的势力过大罢了。生逢乱世,还哪来的什么公平,便是在盛世之中,科场舞弊也从未断绝过。

待官吏读完规则,他稍作停顿后,便直接开始念名。

“天字壹号房,金陵学子萧颖士。”

“天字贰号房,金陵学子王济。”

“——”

“天字伍号房,钱塘学子梅长青。”

众学子对萧颖士、王济这些或是兰陵萧氏、太原王氏的大族子弟名列在前,并没觉着有什么意外,倒是梅长青能得到如此好的座次,引发了一阵儿小声哗然。

梅长青是谁?是何出身?早就随着他的声名大噪被人查了出来,包括他是个戏子儿,包括他与钱塘沈氏与金陵狄府有些关系。

人群中,裴俚望着梅长青拎着餐盒、考具上前,有些不解的嘀咕道,“据世子调查的信息来看,这小子就是个钱塘来的小戏子,不过稍微有些诗词才能罢了,他如何能得如此靠前的座次?竟还在我等之前,难道是狄仁杰出手了?”

一旁之人不屑道,“还能如何?若不是狄仁杰开了口,他一个小戏子何德何能?”

裴俚皱起眉头,摇头道,“不对,世子对此子的调查怕有些疏漏,狄仁杰此人极重实才,在他这等人物眼中,诗词不过是小道,单凭诗词之才,他是不会对此子如此看重的。更何况他这人自命清廉,连狄小三参考时他都没管,为何却为了这个小戏子而出手?”

一旁之人笑道,“关于这点,我倒是知道些缘由,听说去岁秋闱之时,狄仁杰去扬州府查查裴——”

“郑兄!”

郑姓公子刚说到这儿,他身旁一人便急忙出声将他话音打断,扯了扯他的衣袖,瞥了眼车厢角落。

姓郑的公子连忙噤声。

此刻的车厢角落里,一冷面青年正闭目静坐,他一直与裴俚几人保持着距离,显得有些孤僻。

听到郑公子突然停嘴,他猛的睁开眼睛,眼底闪过一抹寒光,冷笑道,“呵呵,说啊,郑公子怎么不说了?”

“大兄——”

裴俚虽不知情况,但听郑公子说道扬州府、说道“裴”字,他就猜到此事与大伯裴枢一案脱不了干系,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歉然,张了张嘴,却欲言又止。

“哼!”

冷面青年冷哼一声,接着又嗤笑道,“呵,既然郑公子不说了,那就由我来说吧。去岁秋时,这梅长青在扬州城参加秋闱,正赶上我爹在牢中被杀一案。此子不知因何缘故,参与了此案,与狄大人一道查出了凶手,最后逼的凶手不得已而自杀,此子也因此被狄大人看重。此事要说起来,我裴钰还欠着他梅长青天大的恩情呢,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大兄!”

“大兄慎言!”

裴俚急忙出声将自家兄长喝止,深深的望了眼裴钰,眼中流露出些许哀求之色。

“慎言?呵呵——”

裴钰悲笑着低下头,一滴愤恨的眼泪落在他鞋面上,接着惨然压抑道,“死的可是我爹啊!”

裴俚虽没看到自家兄长落下之泪,却也能感受到他心底的悲愤,劝慰道,“大兄放心,祖父说过的,此事,几家会给大兄一个交代——”

正当此时,外面突然念道,“天字十号房,金陵学子裴钰。”

裴钰起身看了眼裴俚,他眼中含恨,直看的裴俚毛骨悚然。旋即他扭头掀起车帘,下车的那一刹那,他头也没回的嘲讽道,“交代?这便是宁王与几家给我爹的交代吗?”

说罢,直接跳下马车,接过仆人递上的书篓餐盒,愤然离去。

裴俚整理了下心态,掀起车窗口的帘幕,望着穿过人群那清瘦笔直的背影,喃喃道,“兄长啊,兄长,人人都赞你是我裴氏的幼麟,可在小弟看来,你虽读透了书,却依旧看不清命。身不由已,此便为我等身为世家子弟的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