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藩瀛洲的藩王们挑选领地时,朱媺娖则在召开军务院、内阁联合会议,商讨朝廷开辟瀛洲的政策。
最初,有人提议仿照之前对马六甲的安排,设置都督府,以军事为主,兼顾民生。
但仔细讨论之后,被否决了。
因为瀛洲的情况与马六甲并不相同。
马六甲当初虽然是海外飞地,但其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位置十分重要,且商贸繁荣,当地土民也已开化。
如今朝廷更是准备将其纳入南海省,取消都督府,改置府县。
至于瀛洲,离大明更遥远不说,而且地理位置并不怎么重要,又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并不需要如都督府一般去精细治理。
须知,越精细的治理,朝廷所花费的成本便越多。
粗放一些,朝廷所花费的成本便少。
最后,经过连续三日的讨论,决定以革新的“卫所制”外加“公司制”来开辟瀛洲。
即朝廷先设立瀛洲都指挥使司,再成立大明瀛洲垦殖公司。
瀛洲都指挥使司简称瀛洲都司,归军务院管辖,属工屯军序列,也即是大明新军第四序列。
从大明工屯军,以及卫戍军、边防军、禁卫军、御林军的适龄退伍兵中招募兵员。
其军饷分为两部分,一为比照工屯军军饷的保底军饷,简称“底饷”。二为垦殖奖金。
底饷依旧由朝廷通过“军务院——军饷司——大明银行”这个途径发放。垦殖奖金则由垦殖公司根据当年的盈利按照一定百分比发放。
瀛洲都司的编制相比以前也大有改变。
都司之下只有卫、所、屯(堡)三级,编制大大缩小。
且都司军官都是由军务院任命的,而非世袭制。
另外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卒,都可以携带家人前往海外都司。普通士卒退伍后,还可以选择落户当地为移民。
至于军官,也可以落户海外,但不得在任职地落户,只能在其他的卫。防止其依仗权势成为以前那样的毒瘤式卫所军官。
都司设都指挥使一名,级同提督,为正一品武职。
另设都司同知、都司佥事各一名,为从一品文职(军队体系)。
然后就是都司各职能部门的都事、断事、经历等官吏了。
后面的卫、所、屯长官级别就比较低了,分别对应参将、千总、哨正(实称屯正)。
且经过联合会议讨论,其编制变得灵活,实际兵员数目则大大减少。
每屯正兵(工屯兵)50人。
5到10个屯为一所,即每所约有工屯兵250到500人。
至于卫,因地而设,故所辖屯所暂不设下限,上限编制则是工屯兵3000人,既不超过60个屯。
工屯兵的主要任务,便是按照上面安排,到指定地点垦荒种田,建立屯堡。
垦荒种田前期所需的钱粮,则由垦殖公司负责,算是垦殖公司的前期投入。
至于垦殖公司是否会因为这一大项投入而几年内无法盈利,就得看垦殖公司如何经营了。
就一个都司而言,设立或取消一个卫的权利掌握在朝廷手里。但某个卫下开辟多少个屯堡,又在哪里开设,以及什么时候开设,却是由垦殖公司与都司方面协商确立的。
目的就是让垦殖公司控制好投入,以及尽快盈利。
而非是像大明此前开辟疆土那样——完全由朝廷主导,很快就搞成高投入、低收益的局面,最终因为常年亏损巨大,入不敷出,不得不放弃对当地的统治。(比如越南、漠南、漠北。)
大明瀛洲垦殖公司构建,则参考英、荷的东印度公司,以及后世一些组织架构。
初步拟定的结构则比较简单,从上到下依次为公司、商馆、开发区(据点)。
原则上,各卫所在都将建立一个商馆,每个所则对应一片开发区。
公司主要以获取当地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增加商馆收入,作为主要任务。
如从土著手中低价收购皮毛、宝石、珍惜矿石,狩猎、伐木,垦荒种植经济作物,利用运输优势与各王领交易,等等。
大明的士绅、地主、商贾,只要不是在职官员、将领,且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皆可以申请成为垦殖公司开发区的承包商。
承包商可以向都司申请组建一定数量的私人武装,不超过一千人,备案后每年接受都司一次检查即可。
公司商馆只负责把控开发区大的“经营方向”,在技术上给予一些支持和指导,并不干涉承包商对开发区的具体经营。
为了确保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承包价并非定额,而是保底加分成的方式。
合同年限最低一年,最高五年。
至于一个开发区具体需保底多少、分成多少,就得视情况而定了。
另外,商馆负责人也并非一定得将所有开发区都承包出去,也可以组织人手自己经营。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公司能获取更多利润。
连续三天的联合会议,除了确认“都司 公司”的瀛洲开辟政策,还初步确定了瀛洲都司下七个卫的选址。
分别是:
登瀛卫(南洋分舰队最初登陆澳洲的地点,北地-达尔文)。
北角卫(即5号预设领,昆士兰州-韦帕)。
东炎卫(即位于炎州的7号预设领,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
东阳卫(昆士兰州-凯恩斯)。
东来卫(昆士兰州-马凯)。
鲸海卫(昆士兰州-阳光海岸)。
观海卫(新南威尔士州-悉尼)。
东南卫(维多利亚州-墨尔本)。
南港卫(南澳大利亚州-林肯港)。
至于凤州、凰州极其北部的一系列岛屿,还有瀛洲西部,只能等过些年,大明在瀛洲北部及东南沿海站住脚,再去探索和开发了。
···
军务院、内阁联合会议确定了开辟瀛洲的政策后,一些相关部门便为之忙碌起来。
军务院这边负责为瀛洲都司招募兵员,调任军官。不论是志愿应募前去的兵员,还是受令上任的军官,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想工作才行。
虽说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但瀛洲毕竟遥远,又是蛮荒之地。
不论是兵员还是军官,这一去,怕是没几年时间是难以回到大明的。
所以需要这些人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了后才能尽忠职守,乃至积极做事。
对外则是让《大明报》、《京报》等官方、半官方的报刊进行宣传,让大明那些手中存了不少钱的士绅、地主、商贾,积极参与到此事中来。
大明如今在国内的宣传能力已经十分强劲,可以说已经接近近代国家的水准了。
没几日,在各类报刊的大肆宣传报道下,大明二十四省都出现了讨论瀛洲之事的热潮。
河南某个村庄中。
高明虎给村民们讲完了今日的《大明报》,就对比他小了十岁的妻子刘喜翠道:“朝廷要招募退伍兵去瀛洲,俺想应征。”
正在准备晚饭的刘喜翠听了手上动作稍停,随即继续,道:“朝廷需要你,你就去呗。”
高明虎坐下来,看了看他缺少的右手小拇指,叹道:“也不是朝廷多需要俺,而是俺过不惯如今这样安逸的日子。”
他是早些年随红娘子起义当的兵,前年从边防军队副的位置退下时只有35岁。主要便是因为轻度残疾,以及识字不够多,否则说不定就能留在军中升官。
回到家乡后他很不甘,就向村中老童生请教,苦学,一两年下来已然能读懂大多数报纸文章了。
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建立更大的功业,而不是靠以前积攒的军功田、军饷、奖赏当一个小地主。
他拉住妻子的手,诚恳地道:“俺若去瀛洲,你和小虎子都得跟着去。且这一去,就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回来,或许根本回不来。”
刘翠西抱住了丈夫的头,露出笑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去哪儿俺和小虎子都跟着你。”
高明虎也笑起来,“有媳妇你这话,俺心里就有底了。等着吧,俺一定给小虎子攒下一份更大的家业!”
杭州。
富贵楼。
吴会同、赵乾景、沈金元这三位杭州府颇有名气的大商人正在喝茶。
“他们该不会不来吧?”过了会儿,沈金元忍不住问。
吴会同笑着道,“放心,他们肯定会来的——这三位过去几年虽然也学人投资建工坊、开商铺,可顶多就是小赚,有的甚至亏了本,瞧着我们这些人大赚特赚,可都眼红着呢。
这回我们主动邀请他们来谈合作,他们不可能不来。”
他话才落,脚步声传来,包厢门被店小拉开,三个中年人走了进来,却正是昔日杭州府颇有地位的大地主钱唯、丁兰耀、周功普。
一番客套,入坐后,周功普当先道:“你们直接说吧,这拉我们合伙去瀛洲承包开发区具体是个什么章程?”
听见这话,吴会同三人都是一喜。
吴会同道:“这么说三位员外有意参与此事了?”
钱唯笑道:“我们若是无意,怎么会应邀来参加这个饭局呢?”
丁兰耀则发出疑问,“说实话,以三位如今的财力,应该足够承包一个开发区吧?为何要找我们入股呢?”
吴会同三人交流了个眼神,随即由吴会同解释,“我们三个过去几年虽然赚了不少钱,可一直在投资,如今手中可动用的资金其实并不算多。
另外,这去瀛洲垦殖可不是经商——据说在那里除了开荒种田、狩猎伐木,主要就是跟土人打交道,甚至还要动武。
我们都是正经商人起家,既不懂种田,也不知武事。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几位员外更懂这些,这才想与三位成立一家公司,一起去瀛洲发财。”
赵乾景道:“瀛洲道远且有一定危险,三位也无需让亲近子侄出马,只需让宗族旁支中有能力者前去即可。”
听完,三位大地主彼此低声商议了一会儿。
随即周功普便道:“三位拉我们入股,主要还是想分摊这买卖的风险吧?”
吴会同讪讪一笑,道:“这海外生意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可若是做好了,赚得绝对比在大明还多。”
赵乾景则道:“三位可以想想,那些亲王、郡王们都争抢着去,就连朝廷都专门开了个垦殖公司参与其中,这开辟瀛洲能不赚吗?”
钱唯、丁兰耀、周功普微微点头,相继道:“行,我们同意合作!”
其实他们来之前就打定主意同意此事了。
去瀛洲承包开发区赚多少钱对他们来说倒是其次,关键是又可以当大地主了,甚至可以光明正大的拥有私人武装,简直不要太美。
···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