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带着医院回80年 > 第630章 1987年的春节

带着医院回80年 第630章 1987年的春节

作者:烤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07 05:31:22 来源:笔趣阁

“叮~~~”

陈夏脑子里一下子就清醒了,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半承包性质”嘛,干多干少,利润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收入。

这个就来劲了,完全可以消除管理层没有积极性的弊端,

关键是从此这些工厂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也就不怕将来他们翅膀硬了单飞的风险。

至于厂长,什么本钱都不用出,每个月就能拿一笔远高于普通工人的工资,年底还能拿利润的5%。

按陈夏的估计,到时一家小工厂,哪怕只有100万的利润,厂长,或者说管理团队就能拿5万。

帮帮忙,这可是80年代的5万,人民币还是很值钱的。更何况万一利润是1000万呢,50万的奖金全国都可以排名第一了。

陈夏一拍大腿:“四爷爷,姜果然是老的辣,如果这20多家小厂能顺利成长,到时恐怕我们庆丰村又要多出20多个厂长经理了。”

陈亦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显得心情非常好。

爷孙俩又商量了半天,这次决定以自我报名的方式,然后再统一安排南瓜藤制药的人事部门进行面试。

年龄也放宽了,不局限于年轻人,哪怕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都可以上,只要你有这个自信和管理能力。

别忘了娃哈哈的宗老板可是43岁开始创业的,在没有上市,玩资本炒作的前提下,登上了全国首富,说明中年人拼起命来也是很厉害的。

至于怎么报名,怎么考核这个陈夏都不管了,全部都扔给了陈亦根老人去操心了,毕竟陈氏子弟哪些堪当大任,他这个族长心里一清二楚。

具体要招多少人,一切等过年后收购了那些工厂再说。

陈夏这种分分钟几百万的大老板哪里会管这些小事?好吧,他就是懒。

不过他也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能力和人品一样重要,如果硬要选,人品第一。

1987年的春节到了。

做为副院长就有这个好,上面有院长顶着,所以他过年期间都没有安排自己值班。

陈家全家,连同香江的大爷爷一家,全部都往首都去过年。

北方过年和南方过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香江过年是中西结合,如果硬要说特点,就是岭南风格明显。

比如舞龙舞狮、逛花市、派利是,但很少有香江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

像之江省,你说他是南方还是北方?

在首都人眼里,之江省就是南方。但对香江人或者东广省的人来说,之江就是典型的北方。

至于风俗方面,最突出的就是除夕的“祝福”,这个在《祥林嫂》里大家都知道,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之江人对神佛和祖先的重视。

其他,越州好像也没有特别的风俗,就是走走亲戚,大家吃吃喝喝。

是的,1987年的越州经济已经上来了,尤其是香江四季公司陆续投资,解决了越州几万人的就业问题。

于是这个“年”对这些老国企员工来说,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发愁了,除了吃吃喝喝,走走亲戚还能干嘛?

虽说越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可这些家门口的景点天天能见着,谁也没兴趣带着全家去玩玩。

想出门长途旅游,谁有这闲钱闲时间?除了陈副院长这样的“太子爷”以外。

所以陈夏带着一家老小,以及老丈人一家,非常时髦地全部前往首都旅行过年。

要说这年味最重的,当然就是北方了,什么扭秧歌、逛庙会、吃美食,再配上那皑皑白雪,简直就太有感觉了。

北方过年,最热闹的当然非首都莫属了,天子脚下,皇家气派,这可不是别的城市能比拟的。

而且陈家去首都,还有一个极大的便利,别忘了南瓜藤制药董事长总经理是谁?

人家陈德发老人和陈淑琴女士,可是现在著名的爱国港商,光是在内地的投资就超过了5亿港币,并且赚了钱也没有换成外汇跑路,继续在国内投资。

(5亿投资有多少水份就甭管了,官方就需要这样的典型。)

投资涉及的领域从制药业到服装业,还有传统酿酒业,关键还不像别的港商,只要收购内地的优质企业,说白了就是在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上面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香江商人的真实想法和下流行为?怎么会不知道国家资产流失的弊端?

可是没办法呀,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吸引港资,哪怕是千金买马,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由此可见,南瓜藤公司的珍贵性,人家只收购那些地方上濒临破产的国营厂,不但为国家减轻了负担,更是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

简直就是“港商好学生”的代表呀。

要不是陈家在香江的根基太浅,没有进入顶级富豪圈,否则早就全国都宣传推广,每次来都是红领巾机场迎接,钓鱼台一号接见了。

这样的好学生,上面当然是要大力鼓励和感谢的。

这不,陈德发和陈淑琴刚到首都,就被有关部门的人接走了,享受的都是“国宾”待遇。

随着“越州旅游团”的到来,全部都被安排进了“首都饭店”接待,出行全部都是专车接送,去景点全部都不用排队。

甚至大伙儿去东来顺吃刷羊肉,门口已经排了老长的队了,陈家人一到,直接被送进了楼上包厢,最好的食材,最客气的服务,还是接待部门买单。

直让外面排队等空位的人直骂娘。

如果陈夏此时有一辆奔驰大G,估计都能去故宫开几圈兜风了,反正这年头也没有微博抖音啥的,关上门儿谁知道呀。

不过陈夏他们最后没有住在宾馆,废话,人家在后海可是有“家”的,梅园,五进的大宅子,还不够一家人住的?

应元岳和几个陈家子弟长期驻扎在这里,就是为了收购古董,连同仁堂的那些安宫牛黄丸和虎骨酒,有相当多一部分就进了这四合院。

目前这院子的装修已经全部完工了,平时也有几个大妈在搞卫生,随时都恭迎主家的到来。

跟陈家“驻京办”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