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带着医院回80年 > 第474章 消化科国内天团

带着医院回80年 第474章 消化科国内天团

作者:烤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07 05:31:22 来源:笔趣阁

陈夏在前世看过一个视频印象特别深刻。

在首都某家医院里,挂号室一放号就显示某位专家已经是空号了,有个小姑娘边哭边骂。

“我排在第一个居然没号了,号子都去哪了?300元一个号子,在黄牛手上要卖4500元,到底有没有内外勾结?为什么老百姓想看一个病就这么难?”

医生也难啊,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挂号室和黄牛有幕后交易,医生是一点好处也收不到的,结果病人不满意,往往把气都撒在医生头上。

很多读者去医院看病,都喜欢说一句话:“看病难,看病贵。”

其实说实话,这跟医院根本就没有一毛钱关系,恰恰相反,华国的医生们真的已经是吐血加班在看病了。

像欧美国家,公立医院一个专科医生门诊,你得提前预约,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等不了可以,去私立医院,反正医药费成倍上涨。

华国医生一上午门诊最少就是50个起步,有些院长狠一点不限号,可能60个号,70个号都会放出来。

反正有多少病人你医生必须都看完才能走,看病跟打仗一样。

而欧美国家的医生呢?人家一天的门诊不会超过10个病人,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一边优雅地喝着咖啡,一边耐心地询问病情,仔细推敲。

可是华国医生的挂号费是多少?10元?20元?不能再多了。

配上点药,最多一次花你几百元,几千元吧,这就是病人口中,看病贵的所在。

但欧美医生的挂号费是多少?几百美金一人。

另外还要问你收检查费、诊疗费等等,如果配上点药,过几天账单一到,几千美金,甚至是几万美金,转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再打个比方,120急救车,霉国叫911。

华国一次急救车出动,收你两三百元人民币顶多了吧?

可霉国急救车出动,最少500美元,根据病情不同,大多数都是在两三千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几千到几万不等。

留学生中不是有一个笑话嘛,

一个人在路上晕倒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千万不要打911”,因为一次急救车出动,一套下来,没有几千美元根本拿不下来,上万美元是稀疏平常。

再举一个例子,高晓松在一期《晓说》里谈到了霉国的医疗制度,说去拍一个普通的X光片,最少就是1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6000多元了。

这要是在华国,医生敢这么收费,会不会被打成猪头?会不会又把《焦点防谈》去请来,然后媒体和社会齐齐声讨和谴责?

可为什么别的国家的人不抱怨他们的药费贵?其实原因很简单,医药费谁付的问题。作者君不好过多展开,反正大家自己想。

回到1984年的越州人民医院。

15号是专家团第一天门诊的日子,也不管是有病没病的都来凑热闹,医院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挂到号的胃也不疼了,人也舒服了,拿着号子得意洋洋。

没挂到号的一个个都羡慕地看着挂到号的病人进入了诊区,而他们则通通被拦在了外面。

什么叫老教授?别人8点准备上班,他们7点钟就出现在了门诊,后面还各自跟着几个徒弟,以及越州人民医院和省一院的见习医生们。

这年头没有电脑无纸化公办,还是需要手写处方的,徒弟们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帮老师写处方。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手写处方”的简单工作,专家的水平都体现在处方里,看病不就是一个“经验医学”嘛。

天天跟着这些老教授屁股后面,能接触他们开出来的第一手处方,甚至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这样的徒弟水平想不提高都难啊,多少人削尖了头想给教授写处方哦。

协和医院的徐光宙教授今天就带着小徒弟齐长华一起出门诊,而大徒弟平金锋则带着人等在病房里,一有住院病人,马上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陈春也跟着徐教授后面,不过她跟别人不一样,她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是4篇《柳叶刀》杂志论文的第一作者,尽管职称和资历都比较浅,但也安排了一个座位。

诊室里7个医生,只有徐教授、齐长华、陈春有座位,其他人都要站在后面。别忘了齐长华可是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相当于后世的主任医师级别了。

其他6位教授也全部到位,顾院长亲自站在导医台前,看到专家都到位了,也不等上班时间了,直接一声令下,门诊开始。

陈夏则没有出现在门诊,他本来就不是内科医生出身,对这些兴趣不大。他更多的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搞好人际关系。

7位教授牛不牛?牛啊,但教授高高在手,不食人间烟火一样了,医院里真正的话事人则是他们的徒弟一级。

比如徐教授的大徒弟平金锋就是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科主任,医院进什么药,进了药用多少量,还不是他说了算嘛,所以陈夏当然要拍好他的马屁。

同时,北大三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华国最顶级的消化科科主任、副主任全在越州人民医院了,此时不搞关系更待何时?

所以陈夏就一直在病房里,什么师兄啦、老师啦,真是逢人便打招呼,时不时开几句玩笑努力拉近双方的关系。

如果是别的医生,这些主任们可能也就客套几句,可是陈夏再怎么说也是论文的作者之一,于是他们也饶有兴趣地向陈夏请教起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些问题。

一方好奇,一方有心奉承,双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差不多就要称兄道弟了。

正在住院部里忙进忙出的顾琳看到老公和这些大城市来的医生聊得那么投机,心里也是充满了自豪感。

瞧瞧这陈老二,果然是她看中的男人,就是这么优秀。

随着门诊开始,住院部也马上忙开了,接着就是病理实验室也开始陆续收到了组织标本,当然这一切全部是有教授团队进行。

陈夏一点也不着急,这一切都是他希望看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