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带着医院回80年 > 第434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

带着医院回80年 第434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

作者:烤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07 05:31:22 来源:笔趣阁

陈淑琴笑着说道:“我之所以要将课题研究放到内地来,其实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香江的人力成本太高了,一位普通研究员一年的年薪就要达到10万港币,而几位主要教授的年薪甚至达到了30万港币,而内地的普通研究员一年是1200元人民币,两者相关太多。”

这时候几个年轻工作人员都在窃窃私语,“哇,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就能拿100元一个月,比我们工作还高哇。”

另一个工作人员不以为意:“你没听说嘛,在香江一年都可以拿到几十万,我们的收入真TM低。”

这也是在座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国内的收太低了,哪怕是在座的几位老教授,现在住的还是大学的筒子楼,卧室就是书房,非常不方便。

陈淑琴继续说道: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想为祖国大陆做点应有的贡献,我想我们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吧?他们做得到的事情,我们凭什么做不到?

所以我就毅然决定将课题组放到了国内来,就是想给国内的医生和研究员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让我们用实力去打那个国外专家的脸,谁说我们国家搞不出轰动世界的研究来?”

“好!!”

现在的人听到陈淑琴这番激昂的言论,纷纷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这话从一位香江同胞口中说出来,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这是别人对国内的肯定呀。

谁不愿意听听好话呢。

陈夏拼命鼓掌,对小姑姑这番机智的临时演讲大感佩服,果然是职场“白骨精”啊,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比他还高。

陈淑琴还没完,继续说道:

“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我的侄女陈春、侄子陈夏都是国内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当初我也鼓动他们两人移民香江去参加这个课题组。

但是他们两个坚持不同意,思想非常坚定,一定要留在国内,说要为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那我就没办法喽,山不就我,我来就山,肥水总不能流外人田吧?所以就将课题组移到了内地来。”

邹副部长一听,高兴地直拍桌子:

“好,陈春同志和陈夏同志是好样的,现在有一股不正之风,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很多人千方百计想出国去,像你们这样坚定爱国思想的同志,国家不会忘了你们。”

好嘛,这话真是神来之笔,从此陈春和陈夏的名字就算是在卫生部挂了号了,至少思想上绝对是没问题的,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坚定的***员。

领导最喜欢什么样的人?就是陈淑琴口中这样的好同志。

当然真相是不是如此并不重要,反正陈夏坐在一边,表情是神圣而严肃的,内心却是乐开了花。

这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如人生,何必当真?

陈淑琴同志不去当官真是可惜了,死的都可以说成活的。

邹副部长的这个讲话,就算是定下了调子,大家看向陈春和陈夏的眼光就不同了,尤其是几位老教授的感慨就特别多。

他们一直都在带学生,能拜入他们门下的学生,个个都是国内医学界的顶尖精英,至少个人能力和水平是不用说了。

可是等这些学生毕业,不是想着怎么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跑到国外去了,反正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不见他们回来一个。

这可伤透了这群老头老太太的心,要说心中没有怨念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陈春和陈夏两人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反而甘心清贫,留在国内搞研究,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这种思想觉悟得有多高啊。

于是几个老人看向陈春和陈夏的眼神要有多热烈就有多热烈,恨不得现在马上收入门下,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好好培养一下。

友谊医院的谢青教授继续提问道:

“既然你们连病理生理这一步都研究到了,有没有更深一步的研究?比如这些杆菌有没有什么治疗方法?”

朝阳医院的王晓稼教授接话道:

“对,这个就很关键了,就像很多病毒性疾病现在还不有特效药物,没有办法去治疗,这个太遗憾了。”

陈春笑着说道:

“几位教授,其实药物的研究反而比这个杆菌研究还要更进一步,不过这个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所以暂时还不能公开。但是按照目前我们的研究,有足够的信心去杀灭杆菌,治愈胃病。”

“真的?”

不光是教授们激动,连邹副部长都激动了。

还是那句话,国内还在的思维是偏临床的,你研究的头头是道,结果最后没办法治愈,在他们心里想的就觉得这研究有个毛用?

但如果有特效药物出来,能杀灭病菌,治愈胃病,那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不但在学术上有大成果,同时在经济上也会有大成果。

陈淑琴补弃道:

“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其实药物早就出来了,我们之所以会想到去研究这个不明杆菌,灵感来自于我们陈家的一个秘方。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对胃病特别有效,于是我就想深入研究一下,这才发现了这种不明杆菌的致病性。”

邹副部长非常好奇,问道:“是什么药?现在有在卖吗?”

陈夏连忙补充道:“这药就是我们国内生产的,在之江省卖得非常火,而且已经出口到了香江,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两千万港币的外汇。”

几位老教授纷纷惊呼:“什么药?”

陈淑琴淡定地说道:“三六胃泰。”

之江省卫生厅的带队干部显然还是很了解的,也开口道:

“这三六胃泰在我们之江临床应用非常好,目前已经成为了省内消化内科治疗胃病的主力药物,就是药品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大家都得排队等药,现在还要出口香江,国内配额就更少了。”

天坛医院的张沂平教授问道:“能说说具体成份吗?”

陈夏看着郑海东,笑道:“不好意思张教授,目前这个药物还在申请专利当中不易公开,但这郑医生就是药物研究者。”

大家把目光又转向了一脸腼腆的郑海生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