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聊聊体育那些事 > 第32章 聊聊中国奥运发展史

聊聊体育那些事 第32章 聊聊中国奥运发展史

作者:冰城陈九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11-24 18:35:45 来源:笔趣阁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的奥运发展史。

在去年结束的东京夏季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以一枚金牌之差屈居金牌榜第二,成为无可争议的体育强国第一阵营。

而这一路上由弱到强走过的曲折艰辛历程,让我们慢慢道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894年在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

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许多中国报刊曾报道过第三届奥运会的消息,奥运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

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的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了要争取这个盛会,并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年,中国政府发起参与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远东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而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年,中国奥委会的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成立。

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八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1924年5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上,中国三名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网球表演比赛。尽管他们在预赛时即被淘汰,但这却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奥运会的赛场上。

1928年5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上,中国派了观察员宋如海出席,当时正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留学的宋如海受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指派,由美国乘船前往荷兰,出席了赛会,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自此开始。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

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拟派刘长春、于希谓作为满洲国选手参加奥运会,舆论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

刘长春是中国短跑名将,中国当时多项短跑记录保持者。

1929年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先后打破了100m、200m和400m三个短跑项目的全国记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52.4秒。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决定以刘长春、于希谓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由于没有经费,张学良个人资助了刘长春等人。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六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于希谓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

刘长春在经过三个星期的海上旅行之后,体力大受影响,原来报名参加了三个项目。他终因体力不支,只参加了100米、200米,没有出场400米的比赛。

在高手如云的奥运赛场,刘长春在100m、200m预赛中分别位于小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中国奥运史。

此后,刘长春在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以10.7秒和22秒的成绩再创100m,200m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m记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打破。

在第十届奥运会闭幕后,由国际奥委会奥地利委员史密特、瑞士委员马苏里、李密三人组成的考察小组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的委托来华访问。

考察组首先到达北平,后启程去上海。在上海考察组谴责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暴行。而最早来中国访问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是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他是日本柔道的创始人。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了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七个项目的比赛。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杨秀琼作为唯一的中国游泳队女子选手参赛。在选拔赛中,她以1分21秒2和6分45秒2的成绩刷新了100m和400m的自由泳全国纪录。

杨秀琼曾是中国体育界的代表人物,12岁时就在游泳比赛中获得过冠军。

1933年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13岁的杨秀琼囊括女子游泳的全部金牌。

1934年,年仅16岁的杨秀琼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并独得四金。震撼了亚洲体坛,立刻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她在当时被国人称为南国“美人鱼”。

前往柏林进行奥运比赛的路途十分漫长,在长时间的海上旅行之后,杨秀琼已体力不支,加上奥运赛场是一个各国优秀运动员云集的地方,最终没能挺进决赛,以遗憾告终。

中国足球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也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尽管没有获得奖牌,但此次中国队的表现受到了欧洲各地报纸的赞扬,他们认为“中国足球水平不亚于欧洲各国,所差的是体力不如人”。

值得一提的是足球队的名将李惠堂。李惠堂于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四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一直到1947年作为队长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李惠堂在球场上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共打进1860球,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

他与巴西的李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的五大巨星。

在柏林奥运会上,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体育家袁敦礼、董宋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五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

伦敦奥运会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比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

在踏上伦敦这片土地之前,中国足球队便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由于缺乏经费,球队提前出发到东南亚等地打表演赛来赚取奥运期间的路费和经费。

一支奥运代表队竟不得不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赛费用,如今看来,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他们一路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抵达伦敦后与美国队的热身赛中也分别以5:2和3:2取得胜利。李惠堂也在采访中表示对国家代表队有很高的期望。

可惜的是,由于正式比赛当天下起了雨。球场积水很难控球,加之对手土耳其个个人高马大,中国队事先定好的短传渗透战术显出了劣势。

尽管如此,中国队场上队员仍然奋力拼搏,用尽最大的力气打完了比赛,没有留下遗憾。

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篮球队也表现不俗,打出了预赛3胜2负,落选赛2胜1负的成绩,在全部23支球队中位列第18名。

和国家足球队一样,篮球队也没有足够的出国比赛经费。他们提前29天从上海出发,取道香港和新加坡,在那里打了多场友谊赛和表演赛,门票收入用来补助奥运期间的路费和生活费用。

最终中国篮球队在奥运会小组赛中,3胜2负。分别负于智利、菲律宾,胜比利时、韩国、伊拉克。

其中以125:25的惊人比分战胜了伊拉克队,这也创造了这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得分最高纪录。

尽管最终没能取得名字,但中国篮球队已为中国挣足了面子。

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

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经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而当时的“中国台湾”拒绝出席此届奥运会。

195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年会中以23:21的票数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却保留了“中国台湾奥委会”,开了在一个国家中承认两个奥委会的先例。

新中国奥委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坚决反对国际奥会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在得知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参加这届奥运会时,立即致电国际奥委会表示抗议,并明确表示如果允许台湾参加,新中国将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

结果可想而知,台湾体育组织被邀请参加比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6年1月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

鉴于国际奥运会的少数人仍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故自本届奥运会起,新中国中断了对奥运会的参与。

中国先后拒绝参加1960年罗马第17届奥运会、1964年东京第18届奥运会、1968年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1972年德国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

而在此期间,中国台北则每届均派队参加。

1960年在罗马奥运会上,台湾选手杨传广夺得十项全能比赛银牌,这是中国人获得的首枚奥运会奖牌。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台湾女子选手纪正获得80m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自此中国又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

而设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的奥委会名称为“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至此,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1980年2月,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运会。

1980年7月将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第22届奥运会,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正式参加奥运会了。

然而当时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运动员们服从了中国奥委会于1980年4月24日发布的公告,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新中国运动健儿的首次亮相,还要等到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那么卧薪尝胆后的中国体育健儿,将会在下届奥运会中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