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九十三章 《吕氏春秋》

汉末之龙起荆襄 九十三章 《吕氏春秋》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军师,还是要麻烦你走一趟,去汉昌看一看,记得带军法官去!”

“也是,军队纪律尤其重要。”

刘琮有些担心,蒋钦带过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江匪,就怕他们死性不改,这是刘琮担心的。

“典韦,你随军师一起去汉昌。”

“主公不必了,我随便带点人过去就可以了,虎卫营的操练在关键阶段,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影响了大局。”

“好。”

军队的纪律是刘琮抓的尤为严格,一直能百战百胜的军队,军纪严明是最基本的,同时刘琮也要自己抓一下军队的纪律了。

“今日把你们叫来就是了加强军队建设,这是我列出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今日开始施行!严格执行,满韧,你作为伯宁的族弟,应当也是公正无私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除了在优待俘虏改为优待主动投诚的人,时代不同,自然有所变化,铁军必然要有铁的纪律。

“主公,这是必须的。”

“郑浑,满韧,你二人负责监督军法官,若军法官有徇私,加倍惩罚,包括我在内,该如何处罚,一视同仁。”

“诺。”

“都尉,这当兵的都是大老爷们,不能骂人是不是有些苛刻了?”

“别天天以大老爷们自居,我没教你们识字读书?既然识字读书了,那就是读书的军人,有文化的军人,要有血性,但是也要有理性!执行命令!”

“诺。”

军队是基础,若是不能加强军队建设,日后总会出大乱子,刘琮开始抓军队作风建设,加强军队的管理。

“典韦,王越,你们是亲卫营,要做好榜样!”

“主公放心,我等尽力做到!”

时间长的跟随刘琮已经五年了,短的也四五个月了,以老带新,也是时候改变一些情况了,既然在军营里面有教他们识字,教他们读书,教他们技能,同时也要学会涵养,不一定非要天天出口成脏就是军人,甚至有些人还以此为荣耀。

“子瑜,工程兵那边什么情况?”

“目前刘护团长正带着他们在章陵修马路,马路的要求是按照侯爷的标准,左右宽四丈,标准虽然不如中卢到襄阳的,但是目前也够用了。”

刘琮点点头,刘琮这半年关心的最多的是两样,一是个冶铁技术,一个是玻璃制造技术,一直在不停的改良,但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糜竺派人以剿匪的名义将萍草乡拿下之后,派了一营军士在此入驻,并且迅速的设立的萍县,在那边发现了大量的煤炭。

刘琮推广灌钢法对钢铁开始改良,灌钢法最重要的便是煤,不过目前生产出来的刀剑都还不够理想,在缺少铁矿的情况下,刘表让蔡家以及糜家去北方收购铁矿,但是运输非常困难。

铁矿是管制品,要通过重重检查运输到荆州是非常困难的,好在今年在上庸郡发现了两座铁矿以及在湘南县(湘潭)发现了铁矿,算是暂时缓解了荆州对铁矿的需求。

虽然刀剑枪斧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是由于灌钢法的使用,刘表大规模的炼制农具,铁犁,铁铲,铁锄开始慢慢推广。

灌钢法最强大的就是能用更少的劳动力进行大规模批量制造钢铁武器或者工具,前提是需要很多的煤,不过萍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霍笃,在军营几个月了,身体没有问题吧?各方面情况如何?”

“报告,身体很好,很强壮,没有问题!”

“听说你喜欢读书,最近在看什么书?”

“报告,在看主公给的《氾(fan)胜之书》!”

刘琮点点头,霍家出身本不错,霍笃两兄弟都读过书,识字,但是两人有区别,霍笃会喜欢看一些其他典籍,这本是西汉时期的农书,也是后世本誉为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以前也喜欢看这类书?”

“家里只有兵书,这类书籍家里没有!”

霍笃看了看,军营会有一个目录,里面有一些刘琮收集的书,如果要看可以申请,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的,刘琮正在做雕版,同时李整那边在加大竹纸的生产力度。

“部队有种植,有耕种,你可以学以致用,不要脱离实际!晚点我派人将此书送与你,是我亲自抄录的。”

“谢都尉。”

刘琮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抄录书籍,一是练字,二是为了静心,不过经常抄错字,所以每每抄完都会检查一遍。

刘琮其实对霍笃很关注,因为历史上记载他是早丧,但是没有说什么原因,而且刘琮发现霍笃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当然不希望其早丧。

“兄长,我刚才看到公子找你了!什么事?”

“问我在读什么书,还说要送我书籍!”

“真的假的?听说公子自己有编撰兵书,但是没有谁看过,是不是这本?”

霍笃有些无语的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弟弟,自己的这个弟弟就喜欢读兵书,好操练,每日操练非常积极。

“是农书!”

“霍笃在吗?”

“我就是!”

“这是都尉让我转交给你的,都尉不轻易赠人书,莫要辜负了都尉的期望!”

霍笃也是点头,打开一看,是两本书籍,一本是他刚才看的《氾胜之书》,另外一本是《四民月令》,而且是用竹纸抄录装订好的。

《四民月令》是东汉崔寔(shi)编撰的一本农书,刘琮也是在刘表那边抄录过来的,这本一般人看不到,之前保存在东观。霍笃也有些感动了。

“二弟,你认为都尉为人怎么样?”

“很好,同甘共苦,虽然他有一些特权,但是我们都理解,他事情很多,没办法完全跟我们一样,但是只要他在军营基本就是一样的,像他这样的出身能做到这样很难!

而且从未听说过他有欺男霸女的现象,几乎许多事情都是为了百姓着想,这点我很佩服,我知道兄长问我的意思!”

霍峻看了看旁边没有人,附耳问了一句。

“兄长,光武帝可是孝武皇帝的后人?”

霍笃听了也是沉默,东汉的继承本来就混乱,经历许多娃娃皇帝,自汉和帝死后,东汉就开始混乱的局势。

“我明白了。”

刘琮则每日操练,晚上则读书,查阅资料,为书籍做注,刘琮很推崇一本书,但是此书汉朝无人为其作注,刘琮记得有一人为此书作注过,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人居然还是卢植弟子,肯定还未成书。

至于刘洪被刘琮的脑洞大开之后,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每天都在忙碌不停,更是不可能找他,郑玄则每日与宋忠混到一起了。

刘琮记得宋忠本来对郑玄不服气的,但是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古文确实是晦涩难懂,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吕氏春秋里面的内容即便放到后世都不过时。

这句话就是说凭借着听闻就下结论的人,往往有所局限,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正确的。用现在的话就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吕氏春秋》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美玉,江汉的明珠,却喜欢一个次等的玉石,因为次等的玉石属于自己,而美玉明珠不属于我。就好比后世有人问你,你有一个亿捐款不?捐!十万呢?不捐!因为我真有十万。

当然刘琮作注不能用大白话,但是也颇为头疼,用词要准确,要后人比较容易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太多经典,但是用词之精练也是实属罕见,因此晦涩难懂。

《吕氏春秋》集百家之长,而且对黄老道家也有更积极的见解和看法,刘琮决定还是去找郑玄,谁让这老头精通古文,而且学识渊博。

“康成公,小子刘琮前来拜访!”

“哟,稀客啊,老夫来了之后,你可是经常躲着我!”

“世伯,这哪里的话,小子怎么可能躲着您,主要确实是公务繁忙,这几天还挨训了,这不带了美酒前来!”

葡萄酒,古人都喜欢酒,其实醉不醉无所谓,特别是文人骚客,主要是应景,至于武将们对葡萄酒并不感兴趣。

“这小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康成兄可要小心了!”

“宋叔,瞧您说的,今日读书有些不畅,特意来请教,既然是请教自然是要备一些礼物!”

“说吧,什么事,你可不是因为读书不畅就送礼的人!”

郑玄和宋忠两人一唱一和,刘琮也只能是实话实说了。

“近日读《吕氏春秋》,其中许多地方晦涩难懂,希望二位能为此《吕氏春秋》做注,方便后人学习!”

“为何是《吕氏春秋》?”

“我大汉一朝,居然无人为此书作注,都是先秦经典,为何独独此书不作注,莫非是里面的儒家经典不值一提?”

“你是景升的儿子,难道不清楚原因?”

“难道因为班孟坚一家之言就不做注了?这可不是二位的作风!难道因为仅仅一句批判的话就让儒家不满?心生怨恨?书籍本来传播文化的知识,难道诸位以为私心就不愿为此书作注?”

刘琮当然清楚,班固将《吕氏春秋》列为杂家,因此儒家便不在重视此书,而且《汉书》是得到朝廷承认的书籍。

其次是《吕氏春秋》里面有一句评论孔子的,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於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

刘琮读了几遍此书,当然清楚这句话,况且说的没有道理嘛?《吕氏春秋》包含了易学、阴阳、五行、干支、养生、军事学、政治学、音律、星象、农业生产、气象、自然、历史、地理、工艺、机械等多个方面。这么好的书籍无人为其传播,实在可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