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五十二章 联姻张鲁

汉末之龙起荆襄 二百五十二章 联姻张鲁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老师,保重!”

刘协似乎很多事情在这几天想明白了,如果说刚见到蔡邕的时候,他是欣喜的,是希望蔡邕留下来的,此刻他是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将《汉记》继续编撰下去,希望自己阿姐健康,快乐。

“陛下保重,如今天下局势风起云涌,陛下更应当学会如何应对当前时局,应当明白陛下现在最急需处理的事情!不要急于求成!”

蔡邕这几天在长安也拜访了一些人,大致了解了现在的情况,杨家算是汉室忠臣,但是忠臣未必就符合这时候的情况。

而且忠臣的理念未必就和当今天子一致,况且随着权势的增加,有时候杨彪也会身不由己,蔡邕劝谏道。

“嗯,这是我给阿姐的,告诉阿姐,不管她是什么想法,我这个弟弟都支持她!”

刘协突然靠近蔡邕低声说道,刘协非常聪慧,很多事情他掌控不了,这种事情,放在汉武帝那肯定是乾坤独断了。

蔡邕也点头,如今局势困难,他无心政事,只是想把《汉记》,以及自身毕生所学著书而已。

襄阳。

“主公,末将以为可派人去离间西城守将!”

“主公,根据张允将军的情报,此时正是取西城的最佳时机,为日后进攻汉中做准备!”

张允递过来情报,西城因为朱儁进攻汉中,大批军士返回南郑导致西城目前的防守力量比较松懈。

“德珪,子柔,你们都说说你们的意见!”

刘表也拿不定主意,此前上庸郡是刘琮力主拿下的,确实让刘表尝到了甜头,首先是耕地变多了,其次能安置更多的人口,降低了襄阳的压力。

“某有一个计策!听说张鲁之弟反对投降朝廷,不承认当今天子的地位!昔日张鲁曾经杀朝廷使者,也害怕朝廷翻旧账,因此他们势必有一战,谁胜谁负我荆州目前都太适合参战!

不过我荆州与汉中张鲁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荆州取上庸郡乃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想必张鲁也明白!主公可派以博学之士前往与张鲁交好!张允将军年龄也不小了!”

刘表一听也明白蒯柔的意思,张允作为刘表的外甥,在目前情况下不适合与荆州世家联姻,但是张鲁可以是一个选择!

张允已经结婚一次,但是死于难产,如今又是孤家寡人,刘表也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人选,婚姻乃大事,特别是对于豪门大族来说,更是大事!好的婚姻对大家族是有极大的帮助。

“张鲁的情况?”

“主公,张鲁的妹妹正是适婚年龄!”

蒯柔献策之前肯定已经做好了调查,张鲁之妹,张玉兰!张鲁一家在汉中有极大的影响力,蒯柔并没有考虑教派的事情,他只考虑政治因素,在他看来,道教还不是官府说了算。

“主公,参军所言极有道理,张鲁一家在汉中积累了不少财富!如今张鲁两面受敌,若我军示好,张鲁必然会欣喜万分!目前局势,张鲁命张卫抵挡朱儁,张卫必然不会是朱儁对手!”

此次朱儁出征,又有马腾等人辅佐,对汉中是势在必得,汉中一直都是战略要地,又是粮仓之地,朱儁当然不会放任这样的地方任由张鲁这样的人占据。

“让德高前往,先看看张鲁的态度!蔡瑁,蒯越,蒯良,诸葛玄留下!”

刘表说道,对于张鲁,刘表是不喜欢的,刘表讨厌这种装神弄鬼的人,但是蒯柔的意见不无道理,政治不能依靠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议论完之后,刘表留下了几个自己的心腹,长安的回信也先到了,如果路途不出意外,五日后将抵达襄阳,刘表也准备先和自己的心腹通气。

“有一个事情,吾一直隐瞒着,昔日先帝将万年公主托付于我,让我护其周全!公主一直在我府上,后来伯喈来襄阳,便让她住到伯喈府上,毕竟伯喈曾经为其老师!

如今公主已经到了婚嫁之龄,伯喈前往长安一是进贡,二是负责将此事告知与天子,天子使者预计在五日后抵达襄阳!”

几个人的都愣住了,先帝只有一个女儿,万年公主,由宫内婢女所生!蒯越看了看刘表这眉头紧皱的样子,问道。

“主公,其中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虽然公主很尊贵,但是处理起来并不麻烦,如果天子想接回长安便送回长安就是,并非难事,但是刘表的样子,蒯越已经猜到必然还有其他隐情。

“昔日先帝身体急转直下,万年公主的情况你们也都清楚,先帝当时怕她受到伤害,又担心吾不会尽心尽力,因此有遗诏,将万年公主许给琮儿!

琮儿当时在山阳郡,但是幼时曾经在洛阳有神童之名,此事只有我,蔡邕以及当时的上军校尉太监蹇硕知道!”

几个人一听也都是傻眼了,难怪!最近一直在传刘表准备给刘琮纳妾之事,这便是根源所在,毕竟这婚事难度太大了。

“主公,此事千真万确?”

“你们不要这么看我,我是拿这种事开玩笑的?先帝的性格你们不是不知道,先帝对于礼法本来就不屑一顾!

朝廷那边已经有了结论,此事朝廷准备征询郑玄,刘洪等人的意见,再做决定,准备先迎公主到长安!说说你们的看法!”

刘表说完之后,几个人也是无语了,这事情真不好处理,谁都知道,洛阳大火之后,很多诏书都已经不见了,也正因为如此,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昔日汉武帝时期,窦婴也是接过先帝遗诏,奈何宫中没有找到存档,窦婴也背上了伪造诏书的锅。

现在这种情况,当事人只有这几个,蹇硕已经死了,蔡邕与刘表是亲家,关键在于公主的说辞了,如果公主不承认,刘表也要背这个锅,名声就坏了许多!

所以,公主很重要,如果接到长安,那长安朝廷说什么便是什么了,到时候很多事情朝廷都可以名正言顺,在汉末,名正言顺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主公,公主什么态度?二公子什么意见!”

蒯越问道。

“公主的意思,哎!琮儿说以公主意思为主!”

几个人也明白了,其实也能理解,公主长期住在自己主公府上,而先帝又将她许配给二公子,自然容易芳心暗许!更何况二公子文武双全,相貌虽然不是顶尖,但是也不差,荆州不知道多少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希望嫁给二公子!

“主公,《左传》曰: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怕是有诸多儒生会以此攻击此事!”

晋文公的父母都是同姓之人,后面还有一句就是晋文公居然能活到现在,这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主公,二公子的意见?此事还是要考虑二公子的态度?”

诸葛玄问道。刘表什么也没说,将刘琮的信件让人传阅。众人看完之后,有诧异,有惊奇,也有沉默。

“让你们知晓此事是为了迎接天子,心里有些准备,郑玄和刘洪是不会前往长安的,这两人目前走醉心著书,何况长安朝廷的财力也负担不起!”

刘表说道,几个人还在议论刘琮所说的是否可行,其实这个问题在东方和西方的封建时期都进行过多次辩证。

西周就明确禁止!春秋战国时期有些混乱,战国末年到汉初这段时间,姓氏合一,姓氏颠倒,还是就是外族融入,所以汉朝没有同姓不婚的说法,也不禁止!

唐朝时候则有同姓不婚,且立法,凡是同姓结婚者,要受到朝廷的律法责罚,到近代,经过科学论证,规定了五服之内不得通婚!

西方封建时期也做过类似的情况,一开始是七代以内不得通婚,后来是四代!如日本也是七代之内不得通婚。

“主公,二公子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果真算起来,往上三四百年很多人都是同姓同宗,不过我们说了不算,这类事情只能是主公自己亲自上阵,我们负责协助!”

论学识,他们几个都不如刘表,刘琮的想法肯定是要经过一番争论的,而且他们对刘琮说的一点非常认同,确实要规范这方面的礼法,而不是继续沿用西周时期的礼法,毕竟都隔了千余年了。

按照西周的礼法,同姓不婚,嬴姓所处的姓,如诸葛,马,黄,赵等,这些人就不应该通婚!而由西周时期的姬姓衍生的就更多了,过于维护上古礼法,在刘琮看来是一种非常愚昧的事情。

中国的朝代一直是周而复始,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秦始皇没有让一些优秀的改革措施继续流传下来。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然到了汉朝,又有了分封制,刘邦采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虽然早期确实能巩固王朝,但是这种制度下很难坚持超过三百年。

主要在分封制之后,诸侯王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子嗣越来越多,这些人怎么处置,安排?汉朝推行了推恩令,即便国除,家族落寞,但是高祖之后依然享受不少特权,如免徭役,赋税减免等特权。

但是子孙太多,国家不堪重负,哪怕少府收入再多也经不住,以刘备先祖中山靖王为例,一百多个子女,子生孙,不出十代,人数最少都以十万计!

由于这类享有特权的人太多,赋税少!那只能加重对普通百姓的赋税徭役,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是农民起义了。

刘琮要一步一步的打破这种情况,既然历史证明了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好,只是还不够完善,刘琮当然要一步一步的破除这些依然迷信西周礼法的儒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