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一百零五章 筒车(加更)

汉末之龙起荆襄 一百零五章 筒车(加更)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6 13:11:31 来源:笔趣阁

“主公,今天才大年初七便在军营了!”

“嗯,有些思虑,家中小弟等人颇为吵闹,便来到了军营。曼成为何也如此早来军营?”

刘琮一看原来是李典,不由的有些奇怪,军营大部分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回家,除了少部分或者正好负责军营留守的,他们拿了刘琮俸禄,过年这么长的假期,正好是时候回去好好造人。

“卑职刚去了侯爷那边,侯爷说您在军营,此次是举荐一人,是主公希望的人才!”

“何人?”

“此人名陈悌,钜野县人,是陈宝光后人,擅长纺织!其还有一个妹妹名陈涵,根据其兄长说比他更擅长纺织,可惜是女儿身!我也是今年过年才发现他们一家也到了荆州,目前在当阳居住!”

“当真,元宵之后你带他们来见我!”

“诺。”

陈宝光其实不出名,但是陈宝光会被史书记载是因为其取了一个好老婆,史书记载,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光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至于陈涵为女人身,这点其实不用太在意,汉朝对女性是非常包容的,因此才有班昭参与国政,连大儒马融都曾在班昭门下学习。

汉朝以孝治国,从吕后到窦太后,从阴丽华到邓太后,两汉杰出的女政治家可不少,地位低下是不存在的。

正月十五一过,军队基本回归到正常的操练,大汉依然是有宵禁,并非如后世宋朝那般热闹。

“主公,陈家兄妹来了!”

“听说你们擅长纺织技术,你们不要拘谨,在我这里,只要有独特的手艺,我会给你们相对应的俸禄!”

刘琮打量了一下两人,两人都还是有些拘谨,北方战乱,应该是躲避战乱才移居到南方的。

“我兄妹二人皆是祖传手艺,应该还可以!”

“那行,刘郃,你安排他们到中卢,在中卢开始研发纺织,我希望你们能提高纺织的效率,在先人的基础上再提升,使得纺织更为方便,简单!”

“诺。”

此时的纺织虽然进步不错,但是织绫机是五十蹑,而织统机是六十蹑,效率低,而且操作费力,体力消耗极大。

历史上马钧改良纺织机,将织绫机和织统机纷纷改为十二蹑,提升了近5倍的工作效率,使得纺织业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

既然招不到马钧,刘琮只能是自己大力研发,能提升多少是多少,同时派人开始大力招募纺织能手,开始力推纺织。

“二公子,张怿前来听候二公子调遣!”

刘琮一看,原来是张怿过来了,看来张羡对这个事情也比较上心,刘琮也是非常欣喜,让其担任刘琮的亲兵护卫。

目前刘琮身边的亲兵护卫是刘郃,廖淳,刘郃比廖淳年纪大两岁,而廖淳与刘琮年纪相仿,张怿则已经是二十,刚刚及冠。

“我早就盼着你过来,家里都安顿好了?”

“安顿在中卢,正月十五之前我们便到了,首先在中卢购买了一套小院子,这安顿好了我就便过来了,内人则在中卢开始养蚕!”

“不错,准备在院内栽种多少桑树?”

“我那院子不大,总共才一亩地,因此准备先种上二十颗桑树,目前只有内人和几个下人在,因此也干不了太多的活!”

一亩地的小院,刨除房屋面积,那么种植的面积不多,能种二十颗桑树已经是不错了,毕竟古代院子大多是两层小院,而且房间都大。

“不错,能补贴家用,未来子孙也不会发愁!”

刘琮在长沙郡开始推广养蚕,种植桑麻,桂阳郡当然不会不清楚,南方养蚕在此时规模很小,历史上南方开始大规模养蚕是在衣冠南渡之后。当然益州是例外,益州的蜀锦一直都是非常出名。

“二公子是准备推广养蚕?”

“当然,有些地方过于贫穷,包括桂阳郡依然有不少贫穷之地,养蚕能给百姓带来不错的收益,况且如武陵,桂阳等地人均耕地本来就少,若是没有其他辅助,生活非常困难!”

武陵为什么乱,还不是穷闹得,山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就更少,在农业社会,如果没有官府协调,引导,那么基本是吃不饱的,吃不饱当然会闹事了。

“二公子心系百姓,乃百姓之福!听说桂阳操练新军之事,侯爷已经批准了?”

“嗯,确实已经批准了,但是具体安排还需要考虑,放心,荆南不会只发展长沙!”

新军的背后是刘表的支持,因为刘表也发现了新军的好处,将领,指导员,军法官三权分立,将领负责指挥打战和操练,指导员负责协调各种矛盾和内务以及教书识字,军法官负责军队纪律和思想教育。

这样既不会影响将领指挥作战,同时将领对于军队没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领拥兵自重。

“李将军,新军第四团麻烦你了,这是琮安排的副手名单,你看一下,是否有异议!”

李乾接过刘琮递过来的名单看了看,表示认同了,刘琮安排黄奉,张彪,陈凤等协助其操练新军,李乾如今快五十了,让其到处奔波作战是没有必要,而且他留在襄阳能平衡一下襄阳的势力。

陈凤是南阳人,是刘琮来襄阳之后招募的第一批军士,至于黄奉,张彪,李奕那都是跟随刘琮多年的人,黄奉担任指导员,李奕担任军法官。

“卑职明白了,以后为二公子冲锋陷阵就靠整儿和典儿了!”

李乾也清楚明白刘琮的做法,刘琮也是为了他好,他武力不如黄忠等人,也不如文聘,李通,年龄大了之后上战场会危险重重。

而且他跟随刘琮也这么久了,熟知军队操练流程,留在襄阳一样是为刘表出力,况且如今李整的发展比他还好,他这个父亲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文达,第三团就拜托你了!子方,你前往桂阳组建桂阳第一团,郑浑随军前往,詹晏,刘韧辅佐,子方,万事以文公为主,多听取他的意见!”

“诺。”

至于襄阳新军第一团,第二团,他们随时会根据庐江的情况出击作战,因此黄忠是不能动的,毕竟孙策勇猛,需要有勇将压阵。

李通,李乾负责起了第三团以及第四团的操练,第三团形成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李通实际上是摘了糜芳的桃子,因此刘琮也是特意留下糜芳进行安抚。

“子方,我知道你心里可能有怨言,辛辛苦苦操练了几个月,但是桂阳的情况非你不行,其他人都不是合适的人选,而且桂阳目前是操练一个团,未来可能是两个团,三个团,甚至是一个旅,其前景是非常好的。”

“主公,芳跟随您多年,知道主公不会亏待我的,我哪里有什么怨言,况且每每有什么主公都会记得糜家,糜家感激还来不及!”

糜芳经过三年多的新军锻炼,其性格稳重了不少,但是刘琮还是担心独当一面的时候容易被人下套,毕竟历史上他可是有这样的事情。

刘琮因此考虑再三还是派郑浑这样的有德有才之士进行辅佐,人以群分,希望郑浑能使得糜芳更加成熟,稳重,操行也更好。

玻璃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不错的地步了,刘琮准备在临湘设立分支,因为玻璃最大的问题是运输的问题,虽然刘琮用的全部都是小块玻璃,但是运输依然是个大问题。

目前主要切割出来的玻璃大小都是一尺的边长,就是在33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只有5寸,也就是在17厘米不到,大玻璃暂时是不生产的,因为没法运输或者说运输成本太高。

“廖淳,你跑这么急做什么?”

“这是韩大人给主公您,说是按照您说的理论研究出了新式灌溉工具!”

刘琮一听也是高兴,立马前往查看,刘琮之前将筒车的大概形状和工作原理告诉了韩暨,韩暨听了之后也是非常在意,没想到这么快就研究出来了!

“父亲!”

刘琮一看,刘表等人也已经在那边了,韩暨正带着人在试验,刘琮也站在刘表身边观看,筒车的价值很高。

筒车虽然效率极为低下,但是无需人力啊,通过对水流的运用将水用于灌溉,这发明可将河水蓄到小溪小流之中,琮儿引到田埂之间用于灌溉。

龙骨水车和筒车也能排涝,将江河之中的水排到蓄水池或者分支河流之中,降低洪涝灾害,荆州水道纵横,这些发明对荆州是极为有利的。

“琮儿,此事韩暨已经和我汇报过了,此物我看如果因地制宜,在某些合适的地方可能比龙骨水车还好用。”

刘琮当然清楚,筒车在原本的历史中是在唐朝发明,如今提早了数百年,而且筒车的应用知道后世都还有地方在用。

况且还有一种人力筒车,那边是高地筒车,那个比普通的筒车更复杂,应用了大量的齿轮,通过人力或者物力将地处的水流引导高处,完成灌溉。

如果能研发出高地筒车,对于荆南的丘陵地带的梯田是极大的帮助,而且刘琮可同时继续加身对齿轮的研究,后世几乎大部分机械都大规模的应用到了齿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