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首辅 > 第778章 收获的时候

我要做首辅 第778章 收获的时候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3:57 来源:笔趣阁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自从小站稻的名声打出去之后,一年之内,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二十万亩,八月份收获的时候,足足收获了六十万石稻谷,扣除百姓的口粮,供应天津三十万石,京城十五万石。

与此同时,稻田又出产了两百多万只稻田鸭,畅销京城,广受百姓欢迎。

唐毅在小站不到两年的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小站,就出现了三样拳头产品,苇席、水稻、鸭子,小站的户口增加了几十倍,变成了一个拥有两三万人的繁华小镇。平心而论,小站能发展起来,还是靠着地里位置,加上土地肥沃,得天独厚。

不过世人不会在乎这些,他们把功劳都记在唐毅的头上。

认为唐大人治理地方有法,而且小站的成功,反过头来又证明唐学的正确。小站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吸引着天南海北的读书人前来,尤其是心学士子,更是怀着朝圣的心里,来拜见心目中的偶像。

唐毅没有什么架子,他隔三差五,就会开课讲课,每一次都有几百人前来,多的时候,甚至上千人。

看起来人数比不得李贽他们,在东南聚众讲课,一下子就来了几万人,徐阶在京城讲课也有几千人。

如果知道内情,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前来唐毅这里听课,要经过筛选,要么是阳明学会推荐来的优秀后生,要么就是交通行推荐的金融商业人才,再有就是徐渭王世贞等人荐举的国子监生和年轻翰林,剩下的也是京津等地的士绅名流。

算起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下子能聚齐上千人,足见唐毅的号召力。

这帮人可不是寻常百姓,几句热情鼓舞的话就让他们飘飘然了,你要拿出真东西,要不然人家看着面子来一次,来两次,可不会来第三次,第四次。

只是唐毅就有本事,让这些人听得如醉如痴,顶礼膜拜,每一次讲课,都有无数人争抢着前来,甚至都必须限制名额,一票难求……

“还以为是躲清净呢,天天累得要死,干脆回京算了。”王悦影低声抱怨着。

“还不是时候啊,不过也快了。”唐毅突然笑道:“夫人,刚刚弄出了一样好东西,把平安和平凡叫来,咱们一起去看看景色。”

王悦影点头,“嗯,让琉莹妹妹也跟着吧,咱们家的两个皮猴子,我一个人可管不来。”王悦影起身去叫人,唐毅看着媳妇的背影,张了张嘴,老脸微红,想不出来说什么……赛马大会之后,唐毅迎来了一段平静的时候,人一安静就容易懈怠,懈怠了就忘了自律,有一次他喝得过了,竟然摸到了琉莹的房中。

等到第二天醒来,唐毅的脑子还晕乎乎的,他只记得琴声,如怨如诉的琴声……琉莹端着醒酒汤,缓缓走了进来。

“喝点汤吧。”

唐毅脸上发烧,闷着头把醒酒汤喝干,琉莹收起了碗,起身到了门口。

“昨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弹了一夜的琴。”琉莹大方笑道:“对了,师父,琉璃苑据说被人家超过了,都跌出了京城的前三名,明天我就准备回京,去好好教训那帮饭桶……”

她还要说下去,突然觉得肩头一紧,一双大手搂住了她。

啥时间,就好像无数的电流从身体里蹿过,琉莹的身躯变得僵直,不会动弹……

“傻丫头,都是我这个人演戏久了,竟然自欺欺人起来,来吧,欢迎进入唐家的大门!”

唐毅用力抱住琉莹,两个人都满心的感慨,为了这一天,两个人都等得太久了。琉莹是个爱惜体面,又十分自尊自贵的女孩子,她认识唐毅比王悦影更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心里都被这个人装满了。

只是琉莹很聪明,她知道两个人身份天差地远,没法成为唐家明媒正娶的夫人,不能得到,又不舍得放手,这些年来,琉莹的心里,其实是很苦,很矛盾的。

反观唐毅,他也有很多顾忌,比如琉莹的身份,比如王悦影,比如上辈子的观念……不过说到底,就是一个问题!

“我不会再逃避,该是我的责任,一定会扛起来的!”唐毅的臂膀更加用力了。

“嗯。”琉莹声音颤抖,用力点头,“老爷,夫人哪……”

唐毅爽朗一笑,“她还敢造反不成?”

唐大人说得大气,可一转头,就抱着搓衣板,去找夫人认罪去了。

……

算起来琉莹进入唐家也有一个月了,一家人还没在一起出去过,也不知道会不会习惯?

唐毅满心疑惑,可是一抬头,王悦影拉着琉莹,一人牵着一个孩子,四个人甜甜蜜蜜,欢声笑语,仿佛他这个当家人才是多余的一般。

王悦影只是在门口喊了一声,“快点走吧。”

转身,她们两个拉着平凡先走了,只剩下平安,鬼兮兮地跑进来,抱着唐毅的脖子。

“爹爹好,平安喜欢爹爹,抱抱……”小家伙张开了双臂。

唐毅哼了一声,“你个臭小子,是看你娘抱不动你了,才跑我这卖好的!”

虽然嘴上说着,唐毅还是把儿子抱在怀里,从书房出来,一路到了后院。唐毅在小站的住处,经过了两次扩建,差不多有几十间房子,虽然不算奢华,却十足宽敞干净,后面是专门的马房。

在院子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东西,上面用苇席覆盖着。

琉莹好奇之下,和王悦影一起扯去苇席,露出了里面的庐山真面目。

看过之后,两个人都满脸的失望。

“还当是什么宝贝儿呢,原来就是马车啊!”

“马车和马车可不一样,睿智的夫人没有看出不同之处吗?”唐毅笑道

“不同,不就是四个轮子吗?路上又不是没有。”王悦影随口说道,唐毅没有多说,拉着她上了马车,琉莹抱着平凡也上去了,两个人并排而坐,中间坐着乖巧的平凡,和他哥不一样,小平凡不声不响,从来都是安安静静,和丫头似的。不过小家伙脑筋却很好,简直堪称天才,刚刚三岁,就能背诵一百多首诗词,唐毅颇为得意。

安排妻儿坐好,唐毅亲自牵来了两匹高头大马,准备妥当,他抄起鞭子,轻轻一挥儿,马车就启动了,快速向外面跑去。

王悦影坐在马车上,先是皱了皱眉,随机叹道:“的确有些不同,好像这个马车更平稳了。"

琉莹点头称是,又走了一会儿,她突然眼前一亮,“姐姐,你注意没有,咱们方才走的是村子里的路,七拐八拐的就出来了,这马车的确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

这可是唐毅几个月来的辛苦成果,当然这么说有些不要脸,实际上还是有一大帮工匠,大家一起努力,唐毅最多提出一点建议而已。

自从准备发展马匹,顺理成章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马车!

在汽车出现之前,马车都是最高效的运载工具,尤其是四轮马车,更是运量大,十分平稳,堪称一大利器,只是在大明却不多见。

唐毅吸取之前的经验,没有急着指手画脚,他查了一番,结果发现四轮马车中国古已有之,两汉的时候就出现了,甚至更早的春秋战国就有了。

还记得那幅《清明上河图》吗,唐毅就在上面发现好多四轮马车。

只不过这些四轮马车,和唐毅设想中的并不一样。

唐毅让人从京城弄到了一辆大明版的四轮马车,亲自驾驶,走了一圈下来,就明白差别在哪了,没有转向装置,要想转弯,就要绕非常大的一个圈,绕的人都头晕了。而且缺少减震弹簧,遇到了一点不平整,屁股就遭殃了。

唐毅找来了工匠,交流之后,他们纷纷拍着胸脯保证,都说能做出转向架。

果然,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人拿出了成品,前车桥与双辕杆制作在一起,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能够灵活转动,而且前轮要比后轮小一圈,十分精巧。

唐毅又坐上了马车,走了一圈,的确方便多了,可怎么还是有些不舒服,他百思不解,恰巧平安跑来喊老爹吃饭,脱口而出,“拉车的马好小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唐毅仔细看了看,突然恍然大悟,他把平安抱在了怀里,狠狠亲了好几口!

小家伙帮他解开了一个难题,中国的四轮马车落后,问题不在马车,而在马!

由于缺少力量足够的挽马,四轮马车即便是做了出来,也没有能拉得动的马。如今大明的街头,四轮马车都是在特定的道路上运行,要求路面宽敞,平坦,没有上坡下坡。体型单薄的马儿才能拉得动。

因此,四轮马车只能在城里使用,出了城也就玩不转了。

使用的范围那么点,谁还在四轮马车上下功夫啊!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西方的国家很小,运输距离短,而且地形平坦,又有高大强壮的挽马,发展四轮马车,得天独厚。

大明可不行,光是漕粮北运,要经过两千里的大运河,期间山川道路,河网交错,有多少困难?要是用马车运输,还不一定累死多少马匹呢!故此选择运河,才是王道!

发展道路的不同,完全是地理环境和经济需要决定的,根本不需要自卑,甚至是妄自菲薄。

马匹最大的困难在唐毅这里根本不是困难。

很快,能工巧匠就制作出了一辆唐毅心目中的四轮马车,有灵活的转向装置,工匠们甚至耗费功夫,制作出了弹簧。

四轮马车一下子变得平稳灵活,坐在上面,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王悦影和琉莹兴奋地撩开车帘,看着两旁的风景,一望无际的稻田收获完毕了,只剩下一堆堆的稻草,显示着丰收的成果。

又走出了一段距离,就看到了马场。

低矮的山丘,草色微黄,时不时能看到马儿往来,悠闲地吃草。

唐毅摆着手指头算了算,年初的时候,引入的阿拉伯马,差不多十个月出头,该有结果了!

“驾!”

马车飞驰,一口气跑出了十里远,到了马场的外面,离着好远,就有卫兵主动跑了过来,如临大敌的模样。

“有什么事情吗?”

“回禀大人,生了,马要生了!”卫兵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满脸得意的笑。

唐毅同样大喜,让卫兵带路,兴匆匆到了俞大猷的住处,唐毅一家子刚进去,就见俞大猷抱着一匹小马,从外面跑了进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见到唐毅,献宝儿般喊道:“大人快看,这是咱们马场的第一匹小马,快看看,小东西的腿多长啊,长大了保证跑得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