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首辅 > 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见闻

我要做首辅 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见闻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3:57 来源:笔趣阁

三艘硕大的海船,驶入长江口,早有奉命巡逻的船只迎了上去,双方交涉没几句,竟然崇明的水师港口又驶出两艘军舰,拱卫在在海船的两边,一起溯江而上。

双方保持着一样的航速,从战舰上抛过绳索,和海船连结起来,接着就有一个个二尺见方的木箱,从战舰上滑索到了海船,邋遢的水手们欢呼雀跃,里面装着他们最盼望的东西,新鲜的蔬菜,肥嫩好吃的羊肉,刚刚收割的大米,还有葡萄,苹果,梨子,种种水果不下几十样。

水手们眼睛都绿了,抓起一串葡萄就往嘴里塞,狼吞虎咽,没几下就给吃光了,等到军官的鞭子打过来,他们咧着大嘴傻笑,不管打不打,反正老子过瘾了,气得军官只能跺脚。

“愣着装死啊,还不给大公子送去!”

“唉,这就去!”

几个士兵抱着箱子撒腿往船舱里跑,从年初的时候离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唐平安比原先高了一大截,可是也瘦了很多,原本可爱的婴儿肥都没了,变成眼睛大大的,颧骨很高,嘴唇紧闭的英气少年。

他默默坐在船舱里,不断翻着一本书,书页却都磨毛了,字里行间,写满了注释的小字,显然看得非常用功。

当他把书页合上,有三个大字显露出来:四夷志!

在下面还有一行字,嘉靖四十二年小站心斋初稿。

这本《四夷志》正式唐毅在小站时候写的。

唐毅出道十几年,除了唐学三书之外,他貌似没有写过别的东西,其实不然,唐毅还动笔写过一部总体战,一部会计纪要,以及这一部《四夷志》。

在这本书中,唐毅探究了周边几乎所有国家的历史,分析他们的民族个性,提出解决边境问题的方略。唐毅提出了主要三**宝,一个是推广儒家理念,弱化各国实力,二是自有贸易,促进人员交流,三是鼓励移民通婚,同化。

唐毅认为,以往受限于山岭隔绝,使得中原王朝对于四夷有心无力,如今海路通畅,坐船前往安南等地,甚至比大明南北交通还要方便,由此大明就具备了同化四夷的物理条件。

甚至唐毅还提出了随着西夷侵入东方,南洋等地的藩属小国势必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危机,如果大明能扛起对抗西夷的大旗,借机收服藩国,驱逐西洋人,进而掌控南洋,兵进印度次大陆,大明就拥有了和本土人口相仿的庞大人力资源。

到了那时候,就相当于每个大明人都有一个海外奴隶,日子不要太美好……

《四夷志》中,充满了阴谋算计,弱肉强食,别说嘉靖朝的时候,唐毅不敢拿出来,就算到了隆庆朝,他也吃不准该不该抛出来。

不过别人不知道,天天在唐毅书房转悠的平安却发现了这个秘密,小时候老爹在油灯下著书的场景他还记忆犹新,当时太小了,字都认不全,自然不懂书中的关键,等到十一二岁,学了四书五经,也通过了史记,资治通鉴,有了史学基础,再来翻老爹的著作,唐平安彻底被惊呆了。

原来在老爹谦谦君子的面具之下,竟然是如此狠辣阴险的面孔的,偏偏如此对自己的胃口,平安一度都觉得自己有当小奸臣的潜质,不过自己是小奸臣,那老爹岂不是大奸臣了?

直到随着爷爷出海,又在日本转了一圈,平安终于想明白了,国家之间,和国内真的不一样。

身在大明,哪怕再不好,还有规矩,还有王法,可是到了海外,就是最残酷的丛林法则,没有任何的仁义可讲。

平安把书放好,伸了伸懒腰,迈步往外面走。

“大公子,快看,有水果。”

水手献宝一样,把箱子送到了平安的面前。

平安眼睛也亮了,吃了十几天的豆芽,船上的水还变质了,只好用米酒煮豆芽,难吃不说了,还有好些没发芽的豆子,吃下去之后,噗噗放屁,船舱里头的味儿啊,简直没法形容。所幸倭国和大明还不算远,要是环球航行,听说肉都会长满驱虫,水手们不得不吃蛆吃剩下的,有的干脆吃虫子……想想就浑身鸡皮疙瘩。

“去把那个大胖子叫过来,让他也吃点吧。”

没多大一会儿,从外面晃晃悠悠,小跑着过来一个中年汉子,看身形不算胖大,只是脸上的皮都垂了下来,跟沙皮狗似的。

他进来就兴奋大叫:“陆地,陆地,我看到陆地了!”

“真是少见多怪!”平安满心鄙夷,“德川家康先生,恭喜你,活着到了大明!”

这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德川家康。

在明人的帮助之下,织田信长打败了对手,战后他越发意识到大明的重要,必须派遣重要人士,前往大明取经。他本想自己前往,可是刚刚打赢,千头万绪,他不敢离开。

最后思前想后,就选了德川家康,这家伙早年当过质子,和织田信长交情深厚,全倭国都反对织田,只有德川家康站在了他的一边,虽然德川实力不怎么样,让武田信玄都打出尿了,但是好歹是心腹盟友,又挺聪明的,就派遣了他,跟着唐平安一起回大明。

进入长江口,见到了自己人,平安才知道,原来老爹陪着皇上到了苏州,马上就能见到老爹了!

平安突然鼻子发酸,眼圈红红的。

闷头咳梨子的德川瞄到了,贼兮兮问道:“想,想家了”

“想你个大头鬼!”

平安狠狠瞪了一眼德川,还踹了他两脚。

恼火地掐着腰,“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不睡觉,本少爷要好好教你汉话,学觐见皇帝的大礼!”

“皇!帝?”德川家康用力吞下了一大块梨,脑袋都死机了。

平安恨铁不成钢,骂道:“蠢材,就是我大明至高无上的君王,富有四海的天子,不是你们国家的摆设可比的!你丫的真幸运了,能见到我大明的皇帝,还能看到我爹,真不知道你走了什么****运!”

坦白讲德川家康很聪明,可惜他只是坐船的时候,吐够了,才借机学了一点汉语,只能听到不到三成。

不过从平安的神情来看,应该不是坏事情。

很快平安就把船上的几位先生叫过来,教给德川家康喊吾皇万岁,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大胖子一路上就缩水了,这么一折腾,眼看着小了一圈。

别管礼仪学得咋样了,总算有些人模样,能拿得出手了。

他们一样从刘家港上岸,踏上了大明的土地,回到了家乡,平安压在心里的少年心性释放出来,一路跑着,跳着,大声叫着,弄得行人以为来了个小疯子。

倒是德川家康,在后面紧紧跟着,不时往道路两边看去,坦白讲,他的心是震撼的,还是无以复加的那种!

宽阔平坦的道路,也不知用什么制作的,坚硬如石,也不怕水,整个京都都找不出一条。

在道路两边,是灌溉用的水渠,一直绵延到天际,一块块的水田,农人正在忙着收割,稻子割下来了,泥水里面竟然还有许多鱼儿游动。原来在春天插秧的时候,把鱼苗放入稻田,鱼儿会吃掉害虫,杂草,螺丝,小螃蟹一类的东西,使得稻苗免受其害,鱼儿的粪便又能肥田。

等到稻子收割之后,再把稻花鱼抓走,家里人可以享用肥美的鱼肉,还能腌制成鱼干,要是还有剩余,也不打紧,东南的赛马盛行,鱼粉可是顶好的东西。

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巨大的汤锅,把鱼简单收拾一下,就扔进锅里,煮得骨酥肉烂,到处飘荡着香气。

德川家康拼命咽吐沫,乖乖,真是太奢侈了,这就是天朝上邦啊,简直是天堂啊?

平安受不了这家伙咽口水的声音,找到了一个老乡家,拿一个银元,换了五尾肥硕的稻花鱼,猴子手脚麻利,把鱼鳞、鱼鳃、鱼肠都清理干净,扔到锅里炖上了。

德川家康频频摇头,“鱼是上天赐予的食材,要完整吃下,才能品味到自然的味道,对身体最健康。”

戚安国捅了一下平安,“是真的吗?”

平安翻了翻眼皮,“穷人舍不得扔东西,都说破家值万贯!”

戚安国捧腹大笑,“兄弟,够犀利!”

德川家康把脑袋埋在胸口,不说话,很快他就抬起了头,鱼的香气飘了出来。猴子往锅里撒了一圈盐巴,用铲子翻过鱼身,饱饮汤汁,先给平安一条,他和戚安国一人一条,剩下的俩,不用问了,都归德川大胖子了。

他们三个闷头吃着,每个人都消灭了大半条,抬头看去,德川家康正在把锅里的汤汁都舀出来,沾着馒头,快速消灭干净,而后打了一个舒舒服服的饱嗝儿,靠在灶台边,打起了震天响的呼噜。

能吃能睡,怪不得那么胖呢!

戚安国捂着脸,郁闷道:“我说平安,咱们带来一头猪啊,指着他能干什么?”

平安不以为意,“猪好啊,容易养活,只要他听话,咱们就有本事把他变成一条龙,他要是不听话,那怕是一条龙,也能给他顿了吃肉!”

猴子听完,连连点头,“平安少爷就是霸气,说的真好!”

三个小家伙有说有笑,却没有注意到德川家康的耳朵轻轻动了两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