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四百二十四章 低调的登基称帝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蜀汉覆亡之前,姜维就是大将军,在这个职位上,姜维几起几落,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

不过,与军政一手掌控的诸葛亮、赵广不同,姜维的大将军名不符实,朝堂方面由蒋琬、费祎、董允、陈祇、黄皓等人说了算,军队方面,姜维就算是权力最大的那几年,也没有完全掌握蜀汉的全部军队。

为了实现诸葛亮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遗志,姜维十一次北伐,其中有胜有败,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就是狄道大捷,但正当姜维要兵进关中时,刘禅却听信谗言,害怕姜维坐大一纸诏令下来,蜀军只能大胜无功而返。

为将者的无奈和悲凉,在姜维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有志不能伸,有才不得展,这背后的冷暖辛酸,非经历者不能知晓。

历史上,姜维一生忠义无双,为蜀汉战至最后一息,就算无奈投降,也在暗中谋划游说钟会自立,可惜的是结果不如人意,姜维被乱兵所杀,连胆子都被人剖出来,其状之惨,无人可及。

相比之下,刘禅这个无能懦弱的荒唐皇帝却是结局甚好,到了洛阳之后,还有心思畅谈:此间乐,不思蜀。这个小名叫阿斗的懦夫,最合适的岗位不是皇帝,而是厨子,或者是美食评论员。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蜀军在矢志北伐,刘禅一群人在享乐,这国家能强盛才怪。

姜维对大汉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的话对罗宪、李遗、李球、黄崇、马融、诸葛尚等蜀汉系官员、将领影响甚大。

实际上,对赵广登基称帝有不同意见的,也主要是原蜀国的官员,他们心中多多少少还念想着曾经的那个季汉。

“谁能让大汉强大起来,谁能让汉人不受胡虏欺凌,谁能勒马阴山、燕然立碑,谁就是大汉的皇帝。”

而在淡出朝堂之后,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蜀汉至新汉的这一段历史,姜维终于看清楚了:唯有能者,方能居其位。若是无能之辈,一旦为皇,只能损兵折将,只能误国害民,只能让前线作战的将士流血又流汗。

身为武将,姜维对赵广统兵征战的战绩高度肯定,孤军出关中,建都长安城,收复洛阳城,冀州破胡虏,这些辉煌的战绩,让姜维每每谈及,都恨不得化身汉军一将,撕杀于赵广的将旗之下,甘做阵前一陷阱小卒。

这朝代变了。

谁能让国家强大起来,谁就是皇帝,相反,愚昧的守着昭烈帝刘备的血脉,让一个德能皆不配位的人在朝堂上惑乱朝纲,将整个国家带入不覆境地,那才是不忠不义的行径。

至于以后的朝代,是汉,还是其他,姜维已经不再关心。

他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柱着拐杖,顺着儿时的那条山道,寻觅童年和少时的那份记忆,曾经的玩伴,一个个都去了,姜维一边回忆,一边微笑,他过一段时间,也要去该去的地方了。

黄崇带着姜维最后的嘱托返回长安,为赵广登基铺平了道路。

赵广的影响力无疑要比姜维大的多,从沓中孤军断后起步,一路血战一路搏杀,赵广没有依靠过蜀汉朝堂什么,他也没指望刘禅能给予什么帮助。

在姜维表态支持之后,罗宪、傅佥两个掌握兵权的汉国大将也表达了拥立赵广的愿望。

罗宪久镇永安,当时就是被黄皓排挤出成都的,对刘禅一系殊无好感,如今赵广挟连胜的功绩,又有众多将领、官员的拥戴,罗宪觉得这样水到渠成的交接也是不错。傅佥与赵广交情莫逆,在赵广任大将军期间又屡屡被重用,自不可能有反对的意见。

真正指责和反对赵广的,只是一些不上台面的小鱼小虾。

比如在天水郡西海一带的氐胡李痒所部,在得知了二哥李流被杀之后,狂怒之下立即召集本部族兵,向汉国边境发起了袭击。

单凭李痒那点人,自然掀不起什么大浪,为了扩充实力,李痒在西海召集周围的氐、羌诸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讨逆同盟,参加这个临时联合的成员,是被赵广打得哭爹叫娘的诸胡残部。

羌人姚弋伯、姚弋仲带着烧当羌从高原上杀来,自从西海失去后,他们不得已退到了黄河源头的高山草甸一带,日子过得艰苦异常。

氐人酋帅蒲怀归带着儿子蒲洪也参加了这次联盟,蒲怀归倒不是和赵广有多大的怨仇,而是李痒和蒲氏都是氐人,同宗同源要是不出兵说不过去。

在西北方向的灵州一带,齐万年这个氐人流寇也闻到了血腥之气,立即祭起大旗,号令起灵州一带被汉军打散的秃发鲜卑、河西鲜卑、氐羌、匈奴诸胡,一时间,以灵州为中心,响应齐万年起兵的队伍声势浩大。

面对西部边境的严峻形势,赵广已经无暇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要是西部边城一个个沦陷,那对于汉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强大是相对的。

大汉的周围,俱是诸胡,盟友一个也没有。

晋国、吴国两个汉人政权,还是拖后腿的角色,依照赵广的判断,晋、吴两国朝堂上,此时估计已经在讨论,如何趁着汉国皇帝更迭的有利时机,出兵伐汉收复失地了。

汉贞观四年,六月十六日。

赵广在这一日,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在长安未央宫登基称帝,相比其它人当皇帝时的轰动,赵广这个皇帝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四周皆是外敌,国内还有动荡,于赵广来说,真正扫平外虏,平定天下之时,才是他大庆的时候。

国号没有变,依旧为汉,这是赵广的意思。

其实,拥立的群臣对国号也议了多次,汉这个国号是前朝的,继续用似乎不适合,毕竟,赵广不姓刘,而是姓赵。

对改国号这件事,赵广没有采纳。在他看来,汉这个词已经不只是一个朝代的名称,而是代表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这个民族。

汉人,汉族,强盛如斯。

新皇登基,国号不改,年号再不改说不过去,在刚刚被提拔为少府詹事的张宾提议下,改贞观为大业,其的出处来自《易经·系辞上》,即“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朝堂方面,汉国诸臣、将领本来就是赵广一手提拔,自然不用多作变动,一切以稳定为主,要清除的,只是一小部分跟着费氏的死忠和投机份子。

至于后宫,也没什么复杂的。

赵广眼下真正有肌肤之亲的,也就三个女人,张星彩为皇后,诸葛婉、胡芳为东、西两宫的嫔妃,莫说与司马炎相比,就是与朝中的一些大臣相比,赵广都显得寒酸。

张星彩为人霸气又坚定,在赵广不在的情况下,能够临朝称制,代理主持朝政,相比之下,诸葛婉的性子显然无法胜任皇后。

张星彩本不欲为后,毕竟她的身份特殊,赵广对此并不以为然。

皇后德行亏不亏,不是闲杂人等说了算,而是他赵广说了算,确切的说,是赵广的兄弟说了算,在这一点上,赵广绝对相信自己的兄弟。

亲身经历,总比道听途说要可信的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