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四百十九章 皇帝亲政的危机

董宏眼眸中俱是兴奋,脸上神情狰狞,在说话时双手不住的颤抖!

他太激动了。

告密这一步,看来是走对了!陈寿是个老实人,没有贪墨自己的功劳。

赵广和风细雨的问询,让董宏感受到浓浓的“关爱”,在一五一十的说出樊建等人的图谋后,董宏还添油加醋将费氏和李流的丑事也描述了一遍。

费氏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董宏与费承接近,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堪的想法,当然,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等野心极大又不知进退的女人,早晚会出事。离得远远的,才是最稳妥的应对之策。

董宏怀着被重用的憧憬被带了下去,全不知,盯着他离开的身影,马融、陈寿俱是冷意森森,这等无义小人,今日能出卖樊建、费氏,他日也会出卖其他人。

要不是留着他作个证人,这一会董宏就已经凉凉了。

马融在听罢董宏告发之言后,点了点头道:“大将军,这些日子来,参军司也已察探到,汉国朝堂上,还有各地郡县中,有不少的官员对陛下亲政呼声渐炽,这个势头要是不加以制止,一旦形成风潮,将会给大汉带来内部局势的不稳定和动荡。”

相比其他蜀中出仕的官员,马融是赵广在北伐关中之时一力提拔的年轻官员,也是赵广核心团队的重要成员,他的地位和荣耀都是赵广给的,在旁人看来,马融就是赵广的铁杆心腹。

陈寿的情况基本也是一样。

这位大学者心思相对单纯一点,但并不代表他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读史可以明智。

汉国是什么情况,陈寿一清二楚。

在其他人看来,汉国的强大主要是赵广一人所为,汉军的常胜战绩也是因赵广无敌而存在,但背后的真正原因,他们却不知道。

陈寿却是看清楚了,这些年来,赵广力排众议,大力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军功受爵制度的恢复,不法坞堡豪族被重点打击,鼓励农桑、商贸等等,看似不起眼,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汉国的实力,这为汉军四处征战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没有后方支持,单靠汉军不断的征战,结果只能是穷兵黩武,无法继续。

外部的威胁,赵广不担心,不服就干,直到将来犯之敌打趴下为止。

内部的危机,赵广心有戚戚,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之所以很快就衰败下来,不就是主战派、主和派、荆州派、巴蜀本土派内部争权夺利,导致朝政不能很好施行,最后无奈走向亡国。

权力,是一剂让人无法抗拒的毒药。

该来了,早晚要来。

皇权和相权的争夺战,从先秦两汉开始起,就没有停歇过。

最为有名的就是始皇帝亲政前后,相邦吕不韦和嬴政为了秦国的大权,明争暗斗不断,直到最后始皇胜出为止。

樊建这个伪君子、费氏这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在闻到味道后就“奋不顾身”的扑上来了。

这一场汉国内部的权力争斗,看似是樊建等人在郁郁不得志之后的爆发,但究其根源,还是皇帝刘衡即将成年,大权却旁落到了赵广手中,在一些心怀异志的人看来,这是他们推翻赵广“独裁”统治的好借口。

其实,樊建等人并不明白,并不是赵广挡了他们升官发财的路,而是他们这些无能又无为的垃圾,在汉国崛起的过程中掉队了。

就比如樊建,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只要他压中一次,就能在汉国享受被推崇、被尊重的待遇,但偏偏是他自己,把路给走死了。

在忠诚方面,樊建远不如宗预,宗大司马虽然刚烈耿直,但却能陪着刘谌一直战斗到最后一息,他的事略也在汉国屡屡被年轻后辈提起。

在能力方面,樊建虽然曾是蜀汉的尚书令,也有一些好评,但综合来看,赵广却认为樊建的好名声就是和稀泥,做老好人。

堂堂尚书令,为了在青史上留下好名声,完全不顾蜀汉当时岌岌可危的局面,搞平衡,搞牵制,搞皇帝刘禅要投降,也跟着投降,这样的人和谯周等人也没什么区别。

谯周的伪装是蜀中孔圣的大儒身份,樊建的伪装是忠贞正直的名声。

至于费氏,赵广已经不想多说了。

放在后世,她是妥妥的绿茶婊,装可怜的小白菜。

当初,张星彩一时心软,将其接回长安,本想着让失去父母的刘衡能够再见到亲人,弥补自小失去母爱的缺憾,现在看来,起到反作用了。

“想当太后,她也配?”赵广心中对这个水性扬花的女人无比的厌恶。

汉国这些年战场上节节胜利,地盘也急剧扩张,大发展时期容易召来心怀不轨之徒,汉国官员包括将领龙蛇混杂,是应该好好的清扫一番了。

否则的话,万一哪一次赵广征战在外,说不定就又有如樊建这样的跳梁小丑跳出来,劝说刘衡效始皇“亲政”。

赵广来回的在书房内踱着步,没有立即表态该如何处置,兼听则明,刚刚回到长安,他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情况,比如说有多少人明里暗里的支持刘衡亲政的主张,这一点不弄清楚,就算这有一次压下去了,下一次还会有人跳出来。

是夜。

大将军府,戒备森严,薛季带着亲兵守在外面,不得征召,不许任何人进入。

赵广的书房内,油灯一夜通亮,除了陈寿、马融外,参与机密要事的,又增加了一人:张宾。

这个刚刚投靠赵广即受到重用的冀州士子,马融和陈寿在汉国官员的名刺中看到过名字,但真人是第一次见到。

“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竟然会得到大将军这般信任?”马融一见张宾,就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浮于心头。

双方都是谋士,都靠出主意吃饭,竞争关系不可避免。

马融心中不安,隐隐觉得张宾受到重用,是不是大将军对北参军司的运转不太满意。要不然的话,不会把张宾带在身边。

其实,这是马融想多了,张宾和马融都是谋士,但不是同一个路子,要形容的话,相当于曹操身边的荀彧和贾诩。

一个出谋划策堂堂正正,一个喜欢剑走偏门,不走寻常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