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四百十六章 投降大臣来摘桃

赵广班师回朝。

让平静的汉国朝堂激荡起层层波澜。

赵广不在长安之时,朝堂辅政的黄崇、诸葛绪、苏愉、张华四人,分别代表了蜀中元从、外戚、关中大族、新附势力,总体上保证了朝政的运转正常。

胜利掩盖矛盾,汉、晋大势已经明朗,汉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也昭示着统一天下的步伐正在加快,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野心家施展权谋的时代。

大将军府上。

诸葛婉在厅堂已经等了好久,派出去的仆妇不时的回来给她报信,大将军的车队已经过了城门,经过未央宫时没有停留,现在正朝府里而来。

“没在宫中停留?”诸葛婉俏脸上掠过一丝惊异,赵广之前的也回师过长安,大多会先到未央宫见张星彩一面,然后再往家中来,这一次行程竟然改变了。

这么看的话,赵广心里还有这个家。

诸葛婉本来想着,要冷着脸给赵广一点颜色看看,但想到自己的位置比张星彩要高,心中又隐隐的有些兴奋。

女人的虚荣心让她原本幽怨的心里得到了满足,当府门外的人喊马嘶声传来时,她却再也坐不住跑到了门口。

“大将军.........。”瞧着赵广的身影从马上下来,诸葛婉眼眸里已是雾气一片,眼前的这个男人,是她的天和地,但现在,却有一个角被别人给偷去了。

赵广凝神见诸葛婉跌跌撞撞的跑过来,连忙一把抱在怀中,然后旁若无人的抱起,朝着府内大步流星走了进去。

自家女人欲哭含泪,一点小心思全摆在脸上,让赵广有些过意不去。

怎么办?无其他办法,只有一个哄字。

相比这个时代的男子,赵广有后世万万千千的情爱经典事例熏陶,要应付诸葛婉这样的小少妇,计谋自然一个接一个。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

国与家密不可分,赵广可不想自已拼死拼活,后院却不慎失火。

幸好的是,诸葛婉也不是任性之人,她也只是想让赵广知晓下自己的委屈罢了,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男人才是大权在握的人,女人没有多少发言权。

当晚,赵广与诸葛婉长谈了一次,对赵广提出的要求,诸葛婉虽然羞羞答答,最后还是半推半就的同意了,这让赵广的弟弟很是兴奋,表现也格外的勇猛。

长安城中。

这一晚未眠的人还有很多。

关注的人明里、暗里都有不少,除了诸葛婉、张星彩外,小皇帝刘衡也对这个相父兼大将军的回归充满了期许。

自小失了父亲,母亲费氏又被掳走,是张星彩的母亲将其从成都抱了出来,然后又是张星彩一手将其养大,刘衡从内心来讲,对张星彩的感情亦如母亲。

也正因如此,所以他才会在稍有学识后,认赵广为相父。

相父的称号,源于先秦,是国君对丞相的极为尊敬的称号,表示视之如父。

一般老的国君驾崩之后,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其言听计从,恭敬有加。

比如周武王的相父姜子牙,刘禅的相父诸葛亮。

蜀汉于覆亡的边缘重建,刘衡虽然年幼,并不是十分清楚具体的过程,但他也从姜维、黄崇、马融等蜀汉旧臣那里,了解了祖父刘禅投降后,父亲刘璿及一众叔父被押送到洛阳,最后成为司马炎手里一枚棋子的事情。

“大将军挽汉室于危亡,是国之栋梁,亦是朕之相父。”刘衡六岁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赵广行了相父之礼。

其后,汉军攻取凉州,刘衡的亲生母亲费氏被汉军从胡虏那里解救了回来,开始时,刘衡心里还是很兴奋的,他对费氏的印象很模糊,在确认了是亲生母亲之后,本以为费氏会和张星彩一样,对自己关爱有加。

但让刘衡失望的是,费氏在刚开始回来时,还有几分装出来的疼爱,随后就暴露出了争权、贪财和专横的本性。

长安,吉庆坊。

皇帝刘衡的舅父,郎中费承的府上,一场私下的聚会,在赵广回转长安之时召开。

参与此时会议的人员,有官员,有将领,也有失意的隐士,其中不乏熟悉的名字。

官员之中,费承、董宏两个前蜀汉的官员俱在,将领之中,凉州酒泉氐人酋帅李流在列,隐士也有好几个人,为首一人,已是白发苍苍,正是前蜀汉尚书令樊建。

樊建在随同刘禅到达洛阳后,就消失在了汉晋争斗的视野之中,与文立不同,樊建在投晋之后,迅速的见风使舵,很受司马炎的重用,被任命为了散骑常侍,给事中。

文立上窜下跳,结果跑到刘渊那里当谋士,被冤枉后只能自杀以证清白,樊建则不然,他明智的选择了隐身。

不引人注意,不出头露面,不和赵广正面为敌,是樊建保全自己的方法。

聪明的人,总能比别人更快的看出端倪。

在司马炎死后,樊建察觉到晋国行将不保,立即辞官西来,到达长安寻找故友,看看能不能在汉国这边谋一份好差使。

汉国国势蒸蒸日上,但皇帝刘衡年幼,急需要名望高、有德才、有宽宏之心的贤臣辅佐,樊建觉得汉国的大权,不应该有赵广这个武夫来操弄,而应由他这样的贤臣来治理。

想当年,在成都时樊建就有忠贞正直,少有文名的雅号,同时,他还曾经追随诸葛亮北伐,可以说是蜀汉一朝硕果仅存的元老了。

如果一直在蜀汉的话,他的地位不会比姜维差多少,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汉国,是新一辈年轻人的天下。

樊建认识的蜀汉的老一辈旧臣中,仅有姜维、张翼、罗宪等寥寥几人在朝,而不幸的是,樊建和这几位还分属两个阵营。

樊建和姜维,分属主和、主战两派。

诸葛亮病逝之后,蒋琬、费袆、董允等人先后接任丞相,樊建是最后一任尚书令。

费、董两人曾是蜀汉的丞相,在任期间,基本保持了诸葛亮丞相府时的政策,但在北伐这一件大事上,费祎、董允的态度与诸葛亮截然相反。

费祎、董允等人认为,蜀汉国小力弱,连年北伐劳民伤财,与其伐而无功,还不如休养生息,先把国力提升上去。

樊建也是费董一系的干将,只不过当年他是年轻后辈,如今是“德高望重”的长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