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四百零八章 毒士张宾来投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四百零八章 毒士张宾来投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打了大胜仗,自然要论功行赏。

赵广不是吝啬的人,柳初、张瑛、寇林、独孤胜还有呼延衍等有功之将,在北参军司郭正、祖纳等谋士叙功之后,分别得到了封赏。

以赵广的战略眼光,自然不会埋没了寇林的功劳。

这个老兄弟打硬仗不行,打打这种灵活机动的战事倒是屡屡出人意料之外。

若是没有寇林奇袭铜雀台这一个变数,北宫纯的凉州大马将负责最后的一记重击,至于说效果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漳水畔的地势地形条件,属于河湾与沼泽相间的地段,轻骑作战问题不大,重骑的话,极有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脱身。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派出合适的军队,是评判一个将领是否优秀的标准。

赵广在这方面,早已尽得精髓。

漳水大战后,汉国朝堂上下如何收拾胜利成果,宣传汉胡大战功绩,这些自有句安的博闻司、祖该、祖纳等北参军司官员负责,赵广不需要去过多操心。

刘渊已经南逃。

从斥候探知的情报来看,应该是往开封方向去了,崔游和朱纪早一步在开封活动的消息,韩寿已在逃出城之前送到了赵广这里。

冀州的民心已经因汉军抗虏、晋军溃逃而转向,而在争取士子之心方面,汉胡大战的影响力也在日渐扩大。

读书人心思活络,在汉胡未分胜负之前,他们一个个不作声的观望,赵广虽然在对晋、对吴作战时屡战屡胜,但那只是听说,他们并没有亲眼所见。

这一回,战事就发生在漳水,从漳水、浊水飘浮到下游大陆泽的胡虏尸体已经开始发臭,为了防止发生瘟疫,这些士子的所在家族、坞堡已经连夜动员,命仆从清理河道,掩埋死尸。

从发现的汉胡两军的数量,他们也能判断出,汉军是实实在在的大胜,而不是像以往晋军击胡一样,说是破虏多少级,实际上是杀良冒功,虚假的很。

汉贞观三年(公元279年),七月至十月,汉军攻略冀州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清河郡、魏郡、渤海郡、中山国、赵国等地的驻守官员,在听闻了刘渊大败后,与胡人牵扯深的立马卷了铺盖南逃,期盼跑到晋国的地盘上谋一个官职,与胡人没什么联系,依旧扛着晋国旗帜的,这一次也很干脆的决定弃晋投汉了。

晋国失去冀州,就相当于没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剩下的就只有青州、兖州一半郡县、徐州和扬州的江北地带。

从地域范围来看,晋国从一个占据整个北方的大国沦落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相比而言,汉国幅员辽阔,南至南中,北至河套,西至河西,东面也推进到了渤海郡,这样一个强大、自信的大国如果还不能吸引有才能的人的投奔,那只能说,那些死抱着晋国大腿的人,愚忠之极不值得期待。

邯郸。

汉军北伐军,大将军赵广驻节之地。

城门口,汉国张榜招贤的榜文下,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士子正伸颈观望,其中一人,瘦高的个子,面颊尖秃,眼睛里白多黑少,正站在最前面逐字逐句的默读着。

“张孟孙,你在前面可驻足了半个时辰了,且与我等说说,你这个自诩张良的大智者,这次遇上的是否是汉高祖?”

人群之中,一个士子认识这瘦高年轻士子,连忙叫喊起来。

张宾听到有人叫自己表字,回头看去,却是旧日在中山国时就读的同窗。

“大将军不是高祖皇帝,但大将军却比高祖皇帝还要厉害,宾服了。”张宾微微一笑,撩起袍子下摆,第一个朝着署阁而去。

“孟孙,你这是要投汉?”有犹豫不决的士子没想到眼高过顶的张宾这么说,遂用惊异的目光投向张宾。

“这天下九州,汉国已占其六,吾等若还是观望,那岂不是坐失良机,宾先行一步,在大将军府上等着诸位。”

张宾说罢,也不停留,即快步向署阁,也就是赵广大将军府所在而去。

张宾是冀州少有才名的智士,其父是晋国中山太守张瑶,在汉国占领了冀州之后,张瑶这个晋国任命的太守也没有了继续留任的底气,只能辞官先回赵郡南和县故里。

没了父亲的蔽护,张宾便想着,投奔赵广试试运气。

从他打探到的消息来看,这位雄才伟略的汉国大将军经历甚是传奇,区区一个军侯,居然逆势而上,一路搏杀成为了大将军,这还在其次,更让张宾惊讶的是,赵广并不只是一个军中猛将,而且更颇有权谋。

刘谌的继位和随后的战死,在旁人看来,再是正常不过,抵抗魏军最后兵败被杀,但在饱读过经书史籍,又崇拜张良、陈平这等谋士的张宾看来,赵广虽然没有什么异常动作,但却客观上漠视了刘谌败亡的结果。

要是赵广不起意北伐关中,留在刘谌身边,会是什么结果?

以赵广的本事,如果一直留在巴蜀的话,恢复蜀汉三分天下的局面应当没有问题,至于如现在这样开创新汉的基业,张宾认为,蜀汉要谋取关中的机会,就只有钟会兵发成都那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魏军内讧,正好给了赵广以可乘之机。

而等到如历史上那样,司马炎整合完入蜀魏军诸部,那赵广再想孤军北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赵广不知道,他的经历和事迹已经在冀州传开,张宾这样喜好权谋的读书士子更是把其中的细节分析又分析,解码又解码,恨不得把赵广没有考虑到的细节都计算进去。

“张宾,张孟孙,冀州赵郡南和县人,是他?”赵广听到守门小校禀报有一群士子投来拜贴,为首之人姓名为张宾时,心中一时觉得这名字熟悉的很。

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人不就是石勒身边的智囊,后赵国的右侯,人称张相的张宾吗?

石勒能够在诸胡争雄的乱局中,建立后赵国,张宾功不可没。

从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真正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汉之张良、陈平的谋士,以赵广的眼光来评判,只有两位:后赵张宾,前秦王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