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四百零九章 大将军欲效曹公乎?

张宾在冀州士子中号召力很大。

不仅仅是因为他智略出众,更是因为他出身寒门,张宾的身后,站着的是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一群读书人。

“诸位,且听我一言,看今日之晋国,如坟中枯骨,腐朽不堪;看未来之汉国,如初生朝阳,光芒万丈!”

“愿意随张某投汉的,且来.......。”张宾朗声一笑,眼白一翻,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即一马当先的进城而去。

晋国那边,张宾不是没有出仕过。

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张宾张孟孙还是晋国中丘王帐下都督,但很快就被罢官了,原因让人气愤难平。

竟然是因为张宾长得太难看了。

在以姿容为美的魏晋,张宾的面相只有减分,没有加分,他的脸有些瘦长,个子也过于高大,加上眼白多于黑瞳,使得他看人时,往往给人一种邈视他人的感受。

没有一个好皮囊,张宾在晋国也就失去了向上走入朝堂的机会。

长得有些丑又怎么了,长相是爹娘给的,儿子有什么资格嫌弃,那些长得好看的小白脸,内里就是草包一个,也就骗骗贾南风那个荒后。

在他张孟孙的眼里,屁都不是。

“孟孙兄,且等小弟徐光一下,小弟也有意投汉。”刚才出声相询的少年郎急急的跑了过来,朝张宾挥手示意同往。

张宾先行一步,决心归汉,让观望中的冀州士子终于不再犹豫,纷纷跟进。

就比如刚才的少年郎徐光,字季武,顿丘人,后来曾做到后赵石勒的记室参军,这人的能力比不上张宾,但也算是不错的一个谋士,在石勒死后,徐光因劝谏石虎被杀。

唯才是举。

这是当年魏武帝曹操提出的人才选拔措施,依靠着这一超前时代的政策,曹操麾下,名将、谋士、能臣、干吏云集,也使得曹操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举奠定了曹魏的基业。

可惜,曹操之后,曹丕被陈群一顿瞎逼逼,搞了这个九品中正取士,陈群的本意是好的,想着优中选优,将最有能力的人才推荐到朝堂上,但他却忘了,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整个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就会走向极端。

魏晋以来的读书之人,主要有两类,一是豪门,也就是清河崔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这样的大族子弟,不用怎么努力,只要在清淡的玄学圈子里露个脸,搏一点名声,就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金谷二十四友”中,潘岳、左思、陆机、陆云都是大门阀的子弟或者亲戚,诸葛诠也有幸列于其中,只不过诸葛氏已经没落,只能勉强的排到最后几位。

二是寒门,也包括了张宾这样的小族,他们不像豪族有数代的传承,有千丝万缕的姻亲牵线,他们可能只是在某一代崛起过历史留名的人物,随即又黯淡了下去,他们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家族也随着人脉的失去而沦为孤立无援的弃儿。

重门弟,轻寒士渐渐成为选拔官员约定俗成的规矩。等到司马炎建立晋国时,除了豪门大族外,其他寒门士子基本上没有了上升的希望。

寒门士子心向大汉。

这对于汉国在冀州的治理至关重要。

张宾等人现在,急需要寻找另一条仕途大道。

在历史上,他在无奈之下效忠了石勒这个胡人首领,而这一次,张宾发现他有了更好的选择。

邯郸城内,署阁正厅。

赵广专门抽出时间,来接待冀州的这群即将出仕汉国的知识份子,薛季早早的得了命令,在门口迎接张宾等人。

汉国的地盘越来越大,仅靠关中、巴蜀培养的后备人才,又哪里够用,更何况,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习惯,官员异地任职也有水土不服的弊端。

就比如李球,参军司大佬,跟着赵广最久的得力谋士,就是由于不适应关中干燥的气候,只能留在成都统筹南方事务。

罗宪的情况也是一样,留在荆州没有问题,到北方饮食就不习惯,这些最早从蜀汉一路跟来的老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少了一具健康的身体。

“大将军,快看,那是大将军。”在几个沉不住气的士子惊叫声中,薛季唬着一张黑脸,挺胸叠肚的站在廊前,他的眼睛呈45度眺望远方,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这黑汉是赵广?

张宾一阵恍惚,传闻赵广大将军长得俊朗,不输其父常山赵云赵子龙,怎么竟是一个相貌丑陋的黑大汉。

“怎么,某脸上有字,某怎么不能是赵大将军?你们这些士子,莫要以貌取人?”薛季瞪着一双牛眼,恶狠狠的瞪视众人。

张宾一愣,薛季这话怎么这般熟悉。

分明是他辞去中丘王帐下都督时的感叹,难不成眼前这粗汉,就是大将军赵广?

就在张宾、徐光等人将信将疑之时,赵广终于从署阁内出来,将薛季喝斥到一旁。

“薛季,快快退下,万万不可轻慢各位贤士,哪一位是张宾张孟孙,且上来一叙?”赵广笑意吟吟的对着冀州众士子道。

“某南和张宾见过大将军。”张宾长吁了一口气,连忙上前道。

冀州学子们终于见到了传闻中的汉国大将军,赵广俊朗又不失威严的气度,从容又平等相待的态度,让张宾、徐光等人很是惊讶。

一番会面之后,徐光等人自有祖该、郭正等人安排,接下来就是按各个的能力,放在合适的职位上去。

赵广单独留下了张宾,想更多的了解这个石勒手下天才谋士胸中究竟韬略究竟如何?

“大将军,宾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张宾见赵广独留他一人,心中已是明了,赵广这是要考校他的才能。

“孟孙且讲来?”赵广微点了下头,道。

“宾有一疑问,他日天下九州尽归大汉,不知大将军是欲效曹公,留待后人改汉为魏,还是另有其他的谋算?”张宾咬了咬牙,说出心中疑问。

曹公,即曹操,在世之时,奉汉献帝为皇帝,打的也是汉家的旗号,但大权在握,汉国大事唯他一人决定。

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汉国由此正式终结。

在张宾看来,赵广接下来的方向,多半是效仿曹操,大权独揽,事实上现在的新汉政权,也确实是这样,上上下下的朝臣,唯赵广一人而决,皇帝刘衡更多的是傀儡,起一个象征性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