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十万僧兵护大晋

爱江山,更爱美人。

后世有一首经典的歌曲,说的就是风流皇帝的韵事。

司马炎在历代帝王中间,纳妃之多,韵事之多,可能不是第一,但排前三位还是稳稳的。

这一次,要不是汉军兵临城下,司马炎还想抱着杨芷高卧不起,毕竟,四十岁的男人重振一次雄风不容易。

议事殿内,寂静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声响。

司马炎坐在中央位置,他的神情苍白,眼袋高高鼓起,腹部也肿胀得犹如怀胎的妇人,从外表来看,不像四旬的中年男人,倒像是年已古稀的老者。

单单从精神状态来看,五十开外的马隆脸色红润,腰杆挺拔,反而要比司马炎更显得年轻一些。

“诸位臣工,免礼吧,这伪汉大兵压境,开封城危在旦夕,大晋之存亡,朕之生死、诸位之荣辱,俱在一念之间,有什么好的想法和谏议,今日就一并说了吧。”司马炎扫视廖廖不到的十余个大臣,长长的叹了口气,冲着陈骞等人说道。

“陛下,臣等惶恐!”贾充、荀勖等幸臣齐声泣泪道。

论表演的功底,陈骞、马隆,包括杨骏这个外戚国丈,都不是贾、荀二人组的对手。

司马炎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两人,语气和缓了一些,问道:“吴国方面,答应出兵了吗?前年孙皓打败仗的时候,是我大晋出兵救了他,这一回他要是忘恩负义,休怪我对他不客气。”

贾充连忙上前,回报道:“陛下,吴国已经出兵了,丞相张悌领着一万僧兵已经从建业动身,预计二十余天后就能到达开封城。”

司马炎一愣,道:“张悌,为什么不是陆抗?还有怎么是僧兵,吴国的精兵在什么地方?”

贾充被司马炎问的不知如何回答,陆抗对晋国的态度一贯不睦,再加上年纪实在太大,交趾一行已是去了半条命,再经不起长途奔波之苦。

孙皓就算同意,陆抗也不愿意来援开封。

好在陈骞这时替贾充打了圈场:“陆抗没来,是因为还要应对武昌方向的罗宪。僧兵有一万,也算不错,老夫在庐州听说了,这些僧人都是武僧,身手很是了得。”

武僧一词对于长期深居宫中的司马炎来说,是一个新鲜名词。

贾充擦了一把汗水,见司马炎露出疑惑神情,连忙上前解答起武僧的情况来。

佛教在东土的传播已经有百余年时间,而真正的兴盛还是在魏晋三国时期,其中,吴国所处的江南佛寺最为兴盛,到了东晋宋齐梁陈时期,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孙权、孙亮、孙皓三位吴国皇帝对佛教的支持,让佛寺一座又一座的修建起来,而随着僧产的增加,佛寺也成为了压迫民众的第三种势力。

皇室、士族、再加上佛寺,江东一隅之地,就在层层的盘剥中渐渐的凋敝,而晋国的情况如今和吴国如出一辙。

汉、晋、吴三国之中,唯一大力打击佛教的是赵广治下的汉国,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次江南的佛教领袖康僧会决定,带领众佛寺的僧兵北上,驱奸邪,护佛身,登大道。

司马炎听得佛寺还有护国的能力,心中不由大喜,立即颁下诏书,将康僧会封为护国大禅师,统领晋国的诸多佛寺僧众。

要是这一次保卫开封的战事中僧众表现出众,司马炎更是许诺,他将正式下诏,将佛教定为护国的神教。

有神僧的加入,司马炎的心情大好。

陈骞等人也是一时无语,他们虽然对僧众介入国战不以为然,但晋国现在能找到一个帮手就算一个,已经没有资格再挑三捡四。

十万僧众十万兵。

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老的还是少的,但凡信佛之人,在大禅师的号召下,在众僧侣的颂经护佑下,战斗力增幅将会相当惊人。

看到守住开封希望的晋国朝臣们一个个兴奋起来,贾充由于从吴国搬来了僧兵,更是成为了司马炎跟前的红人。

开封城中,贾充府上。

六月初夏,傍晚时分。

韩寿与贾午请安过后,回到自已居住的偏院,四岁小儿韩谧没有在他们身边,而是被贾充、郭槐给留在了正房,老俩口捉摸着如何让这小外孙改姓贾呢。

“阿午,丈人真的有意让谧儿改姓贾,不能再商议下吗?”韩寿凑近贾午的身边,环抱少妇人生产后略略丰腴的腰肢,问道。

“韩郎,父亲和母亲都有这个意思,太子妃那里也已经和我说过几次了,要想谧儿继续姓韩,除非你能当上大官,在这个家里当家作主。”贾午幽幽一叹,纤手回抱丈夫。

贾午年方二十,相貌颇为清秀,性子有些任性,与后世网红孙某宁有几分神似,女为悦已者容,贾午当年窃玉偷香与韩寿有私情,相貌上肯定是不差的。

自由恋爱相识,贾午与韩寿的夫妻关系不错,要不是有贾午的抚慰,韩寿这一大才子就算再能忍,也受不了当上门女婿的羞辱。

贾充的原配李婉是前中书令李丰之女,生长女贾褒,嫁给司马攸为妻,李丰被杀后,贾充与李婉和离,继娶郭槐,又生二女贾南风、贾午。

在这期间,贾充长子贾黎民、幼子先后因郭槐善妒而死,这两儿子估计都是侍妾所生,贾家没了男丁,诺大家业要传给谁,贾充、郭槐细细的一盘算,就将主意打到了韩谧身上。

郭槐连生两个女儿,对这小女儿的宠爱要超过了已经贵为太子妃的贾南风。

贾南风虽然也是亲生的,但在相貌上实在失分太多,要不是司马衷是个傻子,估计太子妃也轮不到贾南风头上。

其实,刚开始时,贾充是想将贾午嫁给司马衷,岂料想后院起火,贾午甚是聪明,一听说要将自己嫁给个傻子,就立即找了韩寿来一个先下手为强。

韩谧这幸运的小家伙,就是韩寿、贾午两人未经同意即在一起的见证。

贾午生下来的,也歹也是贾家的血脉,过续改一个姓就行了,韩寿一个上门女婿,靠着贾充的支持才混了一个司空椽,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本钱。

更重要的是,韩谧这小儿自小聪慧,又喜读书,隔代亲的加成下,贾充和郭槐对这外孙喜欢得紧,每日里要是见不着都要想念不已。

这四年来,韩寿一直在贾家当赘婿,虽然在晋国朝堂上颇得司马炎的重用,当上了秘书郎,但心中的憋屈始终存在。

如果没有汉国暗间的这个身份,韩寿这辈子也就和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个被人讥笑吃软饭的风流士子。

而在有了长安的那段经历、看到了汉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后,韩寿更加坚定了信心,要立一次大功,重树韩家门楣,要给妻子贾午、儿子韩谧寻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