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放走一兵一卒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杜预之前是晋将,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得到公认的,要不是遇上赵广,杜预也是除了羊祜、陆抗之外,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家。

“元凯以为,我关中接下来要如何布防为好?”姜维点了点头,问道。

杜预想了想,开口道:“大司马,曹昙有野心,但却无耐心,他这一次出兵关中,就如困兽进笼,进不得,退不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扎紧秦岭几条谷道的入口,以防魏军伺隙进入关中,特别是子午谷、骆谷二条靠东向的谷道,更要严密布防,不仅是谷道口,就是周围的猎道,也要派得力的将领驻守,以防魏军渗入。”

“若是大司马和诸位大臣、将领信任的话,杜某不才,愿领一支兵马驻守在子午谷子口,我杜元凯愿以头颅和杜氏前途担保,绝不让一兵一卒过了关口。”

杜预语气坚定,神态从若,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证明自己真心投汉的机会,若是能够献计并剿灭魏军入侵部队,则以往在蜀中时的所作所为也就揭过了。

想到追杀刘谌身死之事,杜预心中就对司马炎暗恨起来。

这一次堵截魏军,不仅仅是功劳,更是赎罪的机会,若是让曹昙入了关中,则什么都不能说了,杜预再有能耐再有口才,也无法澄清自己所作所为。

“好,元凯既有领兵征剿的想法,扶风郡的郡兵就归你统率,不过,丑话要说在前头,要是放了魏军进了关中,可休怪我姜维不讲情面。”

白发苍苍下,姜维老辣的眼眸显露出凌厉之色,对着杜预沉声道。

“请大司马和诸位大臣放心,杜某这次领兵,别的不敢保证,临阵杀敌,我京兆杜家的子弟兵第一个上。”

杜预昂首接过令箭,胸中一口浊气也跟着发泄了出来。

只要过了剿魏这一关,为汉国立下大功的杜预,不仅有功劳在身,还有关中杜家、韦家、苏家等诸多大族在背后支持,接下来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坦途。

杜预接了征剿的命令后,姜维又对沿秦岭北线的各处谷口兵力进行了调动,特别是将驻扎在金城、陇西一带的牵弘、郭统二部东移,以备万一之需。

长安城方面。

姜维在请示了张星彩、诸葛婉之后,决定征召各府的部曲、私兵整编成伍,加以训练,作为守卫长安的最后力量。

汉国全面动员。

张绍、张遵、诸葛绪、诸葛诠这两大家族也是派出了得力的家仆,参与到长安守城战中来,于他们两家来说,长安是根基,也是家族兴盛之地,万万不容有失。

赵广久不在长安,朝中官员遇上不决之事,多找张星彩、诸葛婉来协商解决,这种外戚当权的局面,在东汉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好在不管是张星彩也好,还是诸葛婉也好,对把持大汉朝堂并没有多大兴趣,在赵广的启发下,她们一头扎进大汉商贸里面,立志要恢复西域丝绸之路的荣光,把财富从胡商那里夺回来。

与汉晋吴魏之间的内斗相比,开疆拓土,从胡虏处得好处,要更有挑战性。

且说魏军方面。

曹昙、桓楷于四月二十日进入子午谷道,作为先锋的典玄早在十日就北上了,这一路上,树木森森,参天蔽日,若不是有前人走过的痕迹,典玄茫然四顾,不知该往何方?

万幸的是,当年魏容、寇林经过时,在谷道的宽敞地带修葺了简易的营地,后面来往于汉中、关中的商队又经常性的休整,才始得这条谷道得到存续。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这个时间段的秦岭属于春夏两季交替之际,同时,也是草木快速生长、动物出来觅食的重要节点。

碾子坪,玄都观。

子午谷秦岭中线最高点。

典玄抬头看了一眼盘旋的飞鹰,按耐住想要射上一箭的冲动,对着麾下的将卒吩咐道:“速报陛下知晓,我军已顺利占领玄都观,未见有汉军拦路,预计五日之后出子口,入关中,取长安。”

说这番话时,典玄心中兴奋难以莫名。

当初投魏的几个将领,许综、文武据说已被汉国俘虏,夏侯威、夏侯骏兄弟在中军陪着曹昙,也立不到什么大功,唯有他典玄,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劳苦功高。

等到兵出子午谷时,魏军诸将论功行赏,谁能胜过他典玄?

没有人。

前军进展顺利的消息传到魏军中军,曹昙和桓楷不约而同的长出了一口气。

碾子坪一过,子午谷最为奇险的一段就算通过了,再往北行已是秦岭山脉的北坡,道路属于越往北走越是宽敞的一段。

曹昙已经开始憧憬,长安城是怎么个样子,他又要穿什么来体现魏国皇帝的雍容华贵,才能让关中的百姓惊讶惊异。

得悉前军进展顺利的消息,魏军上下欢声雷动,就连背负粮秣、辎重的后军负粮兵,疲惫的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魏将张统长吁了一口气,这一路来,最辛苦的莫过于他。

要知道子午谷这一路上,谁最辛苦,不是开道的典玄军,也不是曹昙的中军,恰恰是负责补给的张统。

前一阵,魏军在襄阳、谷城、房陵等地强征了大量的粮秣,沿着汉水逆流而上,到了子午谷口时,再依靠船只已是不能。

依靠人力背负,魏军负粮兵艰难的将辎重从子午谷道上向北输送,这一路的征途,于他们来说,就是血与汗的苦难行程。

战事变幻莫测。

曾经欣欣向荣的魏国渐渐走向末路,军中的支柱将领徐胤、徐霸兄弟一走一死,许综、文武在武关道上降了汉国,当年的几个兄弟,如今只剩下了张统一人还在军中效力。

这种孤单的滋味,每每夜晚想来,都让张统心生沮丧,并让他对投魏是否正确怀疑起来。

对魏国前途失望的,当然不只是张统一人。

曹昙在襄阳时依靠复魏的响亮口号,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军心和士气,也在一天天的艰难行军中失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