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二十三章 赵广破竹入襄阳

上洛军事会议定下总体方略。

赵广对祖逖所判断的魏军动向又进行了一番细探,其中有系统统帅术10级、明察秋毫术8级两项辅助,又有前出的汉军斥候送回的零散情报,魏军主力转向往西终于得到确认。

“当年魏老大和我走子午谷道,只率了千余人的小股部队,等出了子口时都差点成了乞丐,魏军大队人马入谷,曹昙这是在找死呀!”

寇林听到曹昙等人西进消息,心喜之余不由得感叹起来。

“大将军,属下记得,朝堂在两年前对子午谷道上的险峻路道进行了疏通,来往于汉中东部、新城三郡和关中的商队,赶时间的话,也多走这一条谷道。”未等寇林高兴起来,周巨出声打断了他的妄想。

周巨巴西阆中人氏,从长安回故里的话,最近的一条谷道正是子午谷,听周巨这么一说,寇林脸色立时垮了下来。

“哼,难不成你失了谷城,还有功了?”赵广冷哼一声,对寇林幸灾乐祸的心态有些不满。

寇林这人忠诚度没有问题,但就是有些没心没肺,这次轻敌的教训就在眼前,但寇林似乎没记住多少,与更为年轻的汉军将校相比,寇林这些最早追随自己的老人终究还是跟不上了。

其实,子午谷道能不能走?

桓楷已经摸了个七七八八,要是真如魏容、寇林走时那样荒芜,他也不会在曹昙面前提及走这条谷道,毕竟被洪水泥石流覆盖的遭遇谁也不会经历。

“好了,子午谷能否通行,不由我们来决定,那要看老天给不给曹昙机会,周巨,你速速回转长安,给大司马、杜长史两人送信,就说子午谷、骆谷等北出口,要严加防范,以防有魏军从谷道杀出,惑乱我关中腹地。”

周巨应声领令,急急向峣关方向而去。

在初步判明了魏军的动向后,赵广即以祖逖的提议为基础,向关中、汉中等地郡、县发出紧急大将军令。

子午谷能不能陷住曹昙?

赵广不敢抱着侥幸心理,万一曹昙这家伙大气运在身,一路之上平平安安,那接近二万的魏军攻城关中,势必引发汉国大震动。

真到那时,单靠姜维、杜预一支机动部队,短时间内难以围堵住曹昙的兵马,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全民皆兵,处处壁野,让魏军一路之上饥寒交迫,没有补给,缺少辎重,将卒再无为曹昙死战之心。

在部署好关中、汉中方向的围堵策略后,赵广即令本部人马沿着武关道,向魏军驻守的围堵回逼过去。

有赵广亲自坐镇,汉军上下士气大涨,虽然上洛的守军人数也不过三千余人,但面对几乎相同数量的魏军断后部队,已经占得了明显的上风。

许综、文武两人在武关道的围堵上,一面抵挡汉军的反扑,一面等待曹昙的回报,但不知为何,曹昙却像忘记他们一样,一直没有回音。

得不到曹昙的确切回复,许综、文武只能在汉军的反扑下苦苦支撑,幸好武关道上地势险要,赵广又不想折损太多生力军,才使得许、文两人勉强能够支撑下去。

且说还在新城郡一带坚守的张瑛,一路从房陵、上庸退守到新城,虽然拖住了典玄的步伐,但无当营的损失也在七百人左右,已经占了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

其实,典玄的损失比张瑛要多了一倍,但他此时已经得到魏军主力的增援,曹昙、桓楷在定下西进汉中的策略后,开始向汉中方向调动兵力。

张瑛越守越是艰难,他本已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无当飞军的荣誉不允许他撤退,张嶷、张护雄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同意张瑛临阵而逃。

好在,薛季的及时到来,让张瑛鼓足的一口气又松懈了下来,十六字的方略,他在加入汉军时就已知晓,现在赵广郑重的命亲将薛季送信而来,足见其对无当营的重视。

“大将军.........。”张瑛动容无语,眼眸中涌起感激之情。

薛季大大咧咧的笑了笑,安慰道:“哈哈,幸好咱腿长跑得快,要是晚了,那回去还不被大将军骂死,赶紧收拾收拾,这新城就留给曹昙,我们且到汉中休整一阵。”

无当飞军从新城溃败。

得悉这一胜报,典玄喜形于色,他这一回终于可以在文武面前出一口气了,武关道上,文武受阻于上洛,而他典玄却一路攻城夺隘,胜仗连连。

“追击,不要让张瑛那小白脸跑了?”典玄一张黑脸泛着油花,冲着麾下的魏军将卒大叫大嚷。

典玄一路猛追。

张瑛在薛季的协助下,朝汉中的汉、乐、黄金城方向撤退,这三座城位于汉中谷地的中腹,汉城偏东,在新城郡的西面,子午谷午谷口以西,黄金城居中,位于骆谷的南谷口,乐城则在阳平关的东面。

无当飞军退守汉城,相当于是放开了子午谷午口的通道,魏军要是想从此谷入关中的话,只要守住木阑隘,就能将无当飞军挡在汉中不得东进。

曹昙、桓楷得悉典玄进展顺利,已经拿下新城,心中兴奋不言自喻。

“西进子午谷,打下长安城。”

一万七千余魏军沿汉水逆流而上,曹昙弃了皇辇,乘着一艘走舸在前军阵中,汉水一路的秀丽风光让他有了几分当年曾祖父曹操入汉中的感慨与激昂。

“啊!”曹昙张开嘴,纵情大叫起来。

他本想着和曹操、曹植他们一样赋诗一首,但肚中文墨实在不多,憋了好半天,才始出声一个啊字。

建安风骨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曹操、曹丕、曹植用才华挣回来的,曹昙虽然心比天高,但才不具备也只能哀叹老天不公。

正是这等自怨生不逢时的心态,让曹昙对赵广及汉国欣欣向荣的盛景更加的妨忌,他要破坏这一切,他要将长安占为已有,立为魏国的新都。

曹昙陷入异想天开臆想之中。

为了实现进军关中的愿望,他已不顾一切。

且说正在武关道上反击的赵广,在得悉魏军主力西移之后,立即对魏军断后的许综、文武所部加大了追剿力度。

许、文两人兵少力弱,又被曹昙当成了断后的弃子,背后追杀的又是赵广这个阎王,一时间被打得哭爹叫娘,再不复从谷城出征时的意气风发。

等好不容易撤回到谷城,许综看到空城一座时,与文武一起不禁绝望大呼起来。

“这曹昙过河拆桥,枉为曹家子弟,老子拼死拼活,他却自己逃了?”许综怒气直冲脑门,一脚踢翻城楼上的魏字旗帜。

“许将军,看来我们要重新选择了?”文武幽幽一叹道。

甫一出仕,就投资失败,文武心中也是不甘,但这曹昙不争气,作为部属他也没有办法。

文武的心里,倒没有许综这般生气,江夏文氏真正关注的是自身宗族的实力壮大,而不是曹魏的存与亡,曹昙既然不值得辅佐,那就换一个主君。

徐胤脱离曹昙自立的路子文武不敢走,从上洛撤退的那一时起,文武就暗下了决心,良臣择明主而投,他要弃魏投汉。

许综听文武心有所属,再瞧文武的脸色,心中已猜测到大半,再考虑了好一阵后,许综终于无奈的长叹一声:“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我们不打了,降了。”

魏军将卒早就疲惫不堪,撤退到谷城已是他们的极限,本想着有后续部队来接应,却不想到了谷城,人没有,粮秣也没有。

饿着肚子继续和汉军拼杀,就算许综、文武有这个心思,这些断后的魏卒也没有再拿起武器的心思。

赵广在后追杀,等前军回报,谷城之敌投降时,还有些不信,待见到许综、文武两人垂头丧气的神情时,赵广才始相信,这两人是被抛弃了。

断后这个任务,非心志坚毅之人不能担当。

当初在沓中时,姜维之所以选择赵广,而不是其他人断后,就是看中了赵广临危不乱,遇敌不慌的忠勇,就是认可了赵广的坚韧品行。

要是换了董厥等人,只怕未等邓艾进攻,沓中的石围就已经举起了白旗。

顺利收编许综、文武的三千降卒,赵广即马不停蹄,遣了许、文两将在前带路,直往曹昙的老巢襄阳进军。

汉中地贫民困,又有山道险阻,曹昙钻进去想要出来不易,关中有姜维、杜预坐镇,赵广也不担心曹昙被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相比较而言,襄阳位置十分重要,若是能趁着空虚的机会拿下,则汉国向东扩张的版图就能越过中轴线,继续向东部施压。

汉建隆八年,三月十日。

赵广率部进抵襄阳外城樊城,魏国守卒只剩下了不到二千人的吏兵,由夏侯威指挥,在见过了城外劝降的许综、文武之后,夏侯威惊吓之下,连滚带爬的即令开城投降。

曹昙要复国,他夏侯家可不是这个心思,也就是夏侯令女还顾念着曹芳的那点情谊,夏侯威则早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魏国复立固然好,魏国要是没有了,那也没什么?

夏侯家已经风风雨雨经历了太多,汉国那边夏侯家也不是没有路子,张星彩的母亲夏侯氏、羊祜的夫人夏侯英,都是夏侯家的人,虽说不可能给予更多的帮助,但至少出仕的机会还是会有的。

赵广兵不血刃拿下襄阳,心情一时大好。

司马炎苦心竭虑的联魏大战略,随着襄阳被占领,曹昙成了子午谷中的孤魂野鬼而彻底破产。

至于另外一个联吴的策略,孙皓倒是不折不扣在认真的执行,并且还把名将陆抗调到了交趾,但随着襄阳落到汉军之手,孙皓突然发现自己作茧自缚了。

“江陵危矣,武昌危矣,荆州危殆。”

这就是东吴在襄阳归汉之后的形势,本来西陵、宜都、公安三城是汉国的突出部,三面被吴、魏两国包围着,罗宪、张翼、周处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动弹不得。

而现在,襄阳在汉军手中,突出部被一举抹平,只要时机成熟,汉军完全可以顺汉水一路东进,从西面、北面两路进攻吴国的江陵和武昌两座重镇。

孙皓在武昌行宫得知襄阳陷落的消息,急得直跳脚,他这段时间亲自接手了吴国的荆州部分,没有了陆抗的制约,孙皓可以说如鱼得水,快活得不得了。

和平时期,孙皓怎么折腾都没问题,但一旦战事即起,孙皓的胡作非为恶果就显现出来了。

“陛下,赵阎王兵入襄阳,我大吴无有良将,臣提议,还是速召大司马回师吧。”侍中薛莹、江陵督张咸等人急急跑到行宫,跪倒在孙皓面前,大声哭泣起来。

薛莹、张咸都是陆抗的支持者,不过,他们和陆晏、陆景不一样,还算是吴国的大臣和将领,只不过出于对陆抗能力的肯定而力谏。

要是换一个皇帝,一般就是安抚一下,放心,陆大司马的功绩谁也抹杀不了,朕这就下诏,将陆大司马召回。

这么一弄,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偏偏孙皓不是这等平常人,听到薛、张二人力谏,孙皓的心中无名怒火升腾。

让陆抗回来,那岂不是说,我孙皓之前调离陆抗的命令就是在乱搞,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汝二人,再胡言乱语,休怪朕不客气。”在狠狠的将薛、张二人打了一顿板子后,孙皓气势汹汹的斥骂道。

可怜薛莹辛苦为吴国效力东奔西走,也算劳苦功高,这一回却被孙皓打得起不来床,而张咸则更惨,这位耿直的吴国宿将实在气不过,回到家中后一病不起,只三、五日后就染病而亡。

吴国的荆州军中,施绩资格最老,排在第一;陆抗能力最强,人又谦虚排第二,张咸是吴军中的宿将,经历阵仗大小二十余次,威望相当的高,尤其是在陆抗离开之后,张咸可以说是吴军中的依靠,而这样一员宿将,竟又被孙皓给气死了。

吴军上下士气低落到极点,孙皓得到张咸死讯,象征性的掉了几滴眼泪后,也就不再关注,江陵城的守卫则被移交到右将军诸葛靓的手里。

诸葛靓是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儿子,淮南三叛之后逃到吴国,在经历了起起伏伏的波折后,诸葛世家在吴国终于又有了新的代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