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三百十一章 文鸯回马枪挑徐霸

徐霸的个性鲁莽骄横,在乡里时横行惯了,也没有人来惹他这个名将之后,此一时听到文鸯言语中如此轻视自己,不由得怒火中烧。

“太狂妄了?”徐霸眼眸中掠过阵阵寒意,开山斧斧刃已然对准了文鸯的方向。

“驾!”

“杀杀,杀!”

文鸯、徐霸各自大喝一声,纵马疾进,这一次徐霸终于学聪明了,开山斧斧刃朝外,一招平推疾扫,攻中带守,朝着文鸯而去。

斧面开阔,横扫的打击面比枪要大的多,这也是冷兵器时代,刀斧最后取代枪矛的重要原因。

文鸯也不慌张,格挡一枪之后,未等徐霸下一斧再来,即虚晃一枪,拔马往洛阳东门方向便走。

“哈哈,文鸯不过如此……。”

徐霸一斧占了先机,取得优势后信心倍增,急急策马疾追而来。

文鸯倒拖梨花枪,嘴角微扬,露出让人不易察觉的笑意,自从淮南七进七出大战后,他再没有祭出绝招回马枪来,而这一次,徐霸中奖了。

猛然间,文鸯握住梨花枪的右手一紧,这一刻,晋军的呐喊声在文鸯心中已经远离,他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了身后越追越近的徐霸。

“咻!”

徐霸逼近,开山斧再一次扫将过来,同时,前襟处空档也跟着显露了出来。

“死!”

文鸯的身躯出乎意料的一侧,寒光从战马的另一边亮起,梨花枪诡异扬起,疾如闪电般往后倒刺而回。

“噗……,啪塔!”梨花枪枪如闪电,如骄龙入海让人防不胜防,瞬间一下刺穿徐霸的咽喉。

徐霸瞪大了眼睛,茫然的目视着前方,胯下的战马犹在前冲,手中的开山斧却已经丢落到了地上。

几步之后,徐霸失去生命气息的身躯终于颓然从马上滚落下来,在翻滚了几下之后,再无没了动静。

文鸯回马枪刺死徐霸。

拔马而回之际,文鸯勒马横枪,遥向晋军军阵大喝:“徐霸,已是枪下之鬼,何人还敢出战!”

“何人还敢出战!”

刚才还很热闹讨论晋军将校,此时一个个鸦雀无声,不少胆小之辈更是垂下脑袋,生怕被文鸯凌厉的目光扫到。

徐霸尸体还在前面,王浑垂头丧气的将鼓槌扔到地上,半响才始出声道:“鸣金,收兵!”

今日一战,折了徐霸对淮扬兵来说,没有什么损失,但对士气的伤害却是成倍增长,王浑本想着用徐霸出战,消耗一下文鸯的锐气,却没想到,自家的胆气却已丧了个干净。

晋军鸣金收兵,王浑、王戎两个自诩智谋之士,灰头土脸相对无语。

本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好戏,却让文鸯这等蛮不讲理的武夫给砸了场,王浑心中别提有多憋屈了。

王戎也没好的脸色,他本想徐霸这人即便不济,也能和文鸯战上二、三十合,消耗一番文鸯锐气之后,洛阳守军的士气也就下来了。

岂料想,徐霸如此不争气,竟被文鸯当场斩杀。

“唉,没想到,徐公明的孙子如此无用,这洛阳怕是难以攻取了?”王戎低叹一声,试图将徐霸这一次失利掩饰过去。算计别人大半天,结果却被人一下撞的人仰马翻,这心情实在糟透了。

“濬冲,你可还有什么好的招数?”王浑将头盔摘下,重重的砸到地上,不甘心的问道。

“京陵公,徐霸被杀之事,确实让人痛惜,不过,我们可速速告知徐胤,兄弟之仇,他应当不会坐视不理。”王戎眼珠子转了转,建言道。

王浑一怔,待回过神来,即醒悟道:“徐胤要报此仇,必调兵遣将猛攻洛阳,如此,则我军不需折损太多兵卒,就能捡一个便宜,濬冲不愧是鬼才。”

王戎会意的一点头:“这事成与不成,还要看徐胤的态度,这人久在荆州军中,战阵经验比徐霸要强得多,我们且等待些时日,再看结果。”

有学问的人一般分二种情况。

一是死读书,也就是说钻进书堆里出不来,碰到事情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拿古人的例子来解释今时之事。

二是活读书,谋略想法一个接一个,一环套一环,你入了第一个坑,却不想后面还有一坑在等着你。

徐霸已死,坑不坑已经无关紧要。

但徐胤还活着,而且是魏国手握重兵的大将,王戎当初提议游说徐霸,真正盯着的人就是徐胤。

龙门。

魏国征北将军、都督徐胤眼眸泛红,他刚刚接到徐霸在东门战死的消息,胸口只感到一阵悸痛袭来。

徐霸这个堂弟虽然浑不咎,但打小就跟在自己后面,感情与亲兄弟也没什么两样。

“文次骞,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明知徐霸是吾弟,还下此毒手?”徐胤咬牙切齿,一把将案上令箭抓在手里。

徐胤和文鸯虽然不熟,但也算是昔日同僚,这一次徐霸被杀,算是彻底的成了仇人。

荀頵在旁听的真切,急上前道:“都督息怒,徐将军驻军在南门,为何却到了东门与晋军合并攻城,这事情怕不简单。”

王戎自诩聪明,但魏国这边荀頵也是足智多谋之士,如挑拔徐霸出战这类的小伎俩,荀頵稍稍一想就已猜了个七、八分。

徐胤在荆州军担任第三把手多年,自也不是无智之人,经荀頵一提醒,即立即反应起来。

“王家小儿、竹林酒徒,竟敢谄我兄弟。”

徐胤怒骂一声,对王浑、王戎明着联合暗里拆台的把戏气愤不已。

荀頵见徐胤不再冲动,心中也是宽慰不少,想了想又谏道:“都督,我军将士多从荆襄一带征募,熟询水战而不习骑战,这洛阳再往北去,骑战不可避免,到时候我军以短击敌之长,是为不智。”

“故以頵之见,我军可暂先入驻许昌,并以此为根基,经营颖川、江夏等地,如此则进可谋江淮,退可保荆襄,是为万全之策。”

荀家世代在颖川繁衍,对汝南一带的情况知之甚详,在荀頵看来,洛阳现在已经火中之粟,晋国要保、汉国要取,对于实力还不足的魏国来说,与其取洛阳,还不如先取汝南。

徐胤想了想,问道:“主公前番有意北上洛阳之时,汝为何不力谏汝南之议。”

荀頵微微一笑,答道:“今吾向都督建言,而非向主公谏言。洛阳,天下之中心,主公有意恢复大魏,必以取洛阳为宗旨,与洛阳相比,汝南不过是弹丸暂息之地,不在主公考虑之内,所以,就算是谏了也是无用。”

“汝南于主公来说,是鸡肋,而于将军来说,则是张燕之黑山,将军若取了汝南颖川,千里伏牛山,进可攻,退可守,纵算这天下再如何纷争,也不伤将军之分毫。”

徐胤听荀頵这么一说,陷入沉思之中久久无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