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诸葛尚不再躺平

诸葛尚冒险潜入开封。

胆量非同小可。

要是被人认出而抓住。

那绝对是惊动晋汉两朝的大事,原因就是他的身份太显眼了,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孙子,被晋国拿下,那可做的文章就多了。

赵广在看罢韩寿的信件后,即有意派遣一个得力人手与韩寿专门对接,用于传递重要的情报,这个人相当于交通员的性质,非常考验智慧和能力。

只是选来选去,合适的人选一直没有。

直到还在长安的诸葛尚听闻这消息后,主动请缨上阵。

诸葛尚在随同蒋显出使了二次吴国后,与人交际的经验上已经相当不错,察颜观色的本事也比之前不谙世事的小年轻要胜过甚多。

而更重要的是,诸葛尚赫然发现,他的技能点有点歪,祖父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本事没有学到多少,侦察探听消息方面倒是天赋满满。

既然诸葛尚不想躺在祖父的功劳薄上混日子,赵广也没有再多犹豫,都是一样的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也是另一种尊重。

诸葛尚需要的,并不是养尊处优的王侯日子,他要的是肯定和承认。

且说诸葛尚与韩寿在开封谋会,韩寿好不容易见到旧人,也是急忙将打探到的晋国联吴联魏的策略一一告知。

诸葛尚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

这里面最为关键的是晋国的底线,还有具体的时间点,掌握了这二点,汉国这边就能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应对可能突然其来的变化。

“德真,今日是你喜添麟儿的日子,早些回吧,也好好庆祝一番。”诸葛尚面带笑意,向韩寿恭喜道。

人长得好看就是占便宜。

韩寿这边已开花结果了,诸葛尚还没有着落。

这倒不是诸葛尚长得不行,而是他的标准现在高了,侍妾女人又不缺,妻子的话还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而能够配得上诸葛丞相门弟的,确实是少之又少。

韩寿苦笑一声,道:“这儿子倒是不假,只不是姓韩还是姓贾,就不好说了。”

贾充对贾午肚子里这个婴儿的热切眼神,韩寿早就看得清楚,贾家的情况是什么样,韩寿也知晓。

平素的时候,贾充、郭槐老两口也没少在韩寿面前提及,要把韩寿、贾午这个儿子过继给贾家。

“德真、你们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儿子,但我这把年纪了,实在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况且,就算是有了,也活不长。”

一次醉酒之后,贾充在韩寿面前老泪纵横,两个儿子自小夭折,还是被郭槐吓死的,这事情已经成为了贾充的心病,也让他在晋国朝堂上抬不起头来。

贾充府中,新生小儿正在啼哭,韩寿不能在外呆多久,诸葛尚简单的将联络的暗号告知之后,即与韩寿分头离开。

潜伏在开封,对于诸葛尚来说,是一件挑战性极大的任务。

诸葛尚这个名字,肯定是不能用了,朱裳,字彭祖,琅琊郡人氏,出身寒门,少游历吴、蜀诸地,成年后入晋,开封立都后,游历徐州、兖州一带,广结好友,竹林高醉,为一浪荡闲散士子。

晋国什么人最多?

空谈玄学的士子最多,买醉高歌的隐士最多。

诸葛尚在蜀汉覆亡之前,就是成都城中的士子精英,以诸葛尚的学识见解,假扮作不如意的士子也是还原本来面目,比假扮什么小贩、商贾之类的要贴切的多。

而且,士子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身份地位高,虽然暂时没有出仕,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被大人物看中,比如韩寿这样幸运的人,那就是一步登天。

韩寿成为卧底,潜伏在司马炎的身边,诸葛尚化名朱裳,在开封负责传递情报。

赵广人未回归,即在老对手司马炎的身边布下了两颗棋子。

从韩寿处得悉了晋国已经启动联吴联魏的计划之后,赵广也不再拖延,北征驱逐胡虏的目的基本已经实现,以汉国现有的国力,继续在草原和诸胡拼杀消耗,那是不明智的行为。

要想在汉胡交锋中取得完胜,最好是先具备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力。

而在晋、吴、魏三国尚占据了中原半壁的情况下,汉军孤军北征到达九原已是极限。

汉建隆七年,十月。

赵广留傅佥、北宫纯、独孤胜、郭正、王深等将领,率地方郡兵约二万人,守卫太原、马邑至九原防线。

在临别傅佥之时,赵广也是再三叮嘱傅佥,让他千万注意诸胡是否有联合的迹象。

同时,有鉴于傅佥个性耿直,对权谋应变不足,赵广又任命刚刚出使鲜卑回来的卫操为讨虏校尉部长史,协助傅佥处置对胡诸事。

内政方面,太原王湛、王深、郭正都是本地郡望,并州的洪桐等地,也是汉文明的发源地,只要精心图治,再建一个新关中并不是奢望。

针对司马炎与孙皓、曹昙三家联合的不利局面,赵广在回师的途中,也与马融、杜模、周巨等北参军司再三推演,得到的结果喜忧参半。

喜的是,汉国现在占据的地方防御条件不错。

南面荆西的宜城、公安、西陵一带,属于丘陵地貌,防御起来比较容易,另外,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也在汉军水军手里,吴军要逆流往上攻难度比顺江而下要大的多。

中部的新城三郡,相对来说是薄弱的一环,守将寇林的能力也不强,但好在张瑛的无当飞军已经重建的差不多了,这支新军或许进攻能力还有不足,在山地防御战特别是最为熟悉的汉中山地作战中,其战斗力会更上一层楼。

至于北线的弘农、河东一带,倒是赵广最为放心的一路。不仅仅是因为函谷关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这里最接近关中,增援起来也更为方便。

同时,赵广的北征大军也在回师途中,魏容只要坚守五、六日,就能等到赵广沿汾水一路而来,晋军将领要是有脑子的话,相信也不会鸡蛋往石头上碰。

以上这些都是好消息,不利的情况也有。

比如河内郡,孤悬于黄河以北的突出部,东面就是司马氏的老巢温县,北面的浊漳邺城也是魏晋的旧都,南面一河之隔更是羊祜守卫的洛阳。

三面临敌,在汉军面临多数进攻的情况下,兵力不足如何坚守,赵广一时也是踌躇无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