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九十章 与吴国太子联姻

联吴、联魏。

说说轻松,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就拿吴国来说,魏吴、晋吴之间大小战事打的已经数不清了,彼此之间仇怨结得太深,联合之议即便是大势,也总有人反对。

而要想说服这些反对的人,晋国这边必须拿出真真实实的诚意来,而且这诚意还不能是空口白话,因为晋吴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信任感。

前番司马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赵广,曾经将寿春让给了孙皓,但后来晋国又复夺了寿春,这件事让主张北伐的老将丁奉很是不满。

幸运的是,八月份的时候,丁奉终于死了。

司马炎及晋国朝堂听到丁奉死去后,群情振奋,高兴不已。

迁都开封之后,晋吴之间的距离拉近,晋国这边对吴国的情况也更加的了解。吴国看似强大,实际却是弱的一逼。

吴国真正的支柱只有两个人:丁奉和陆抗。

吴国大司马丁奉,活了足足八十有余,前期只是小将,不显山露水,而到了后期,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甚称老当益壮的典范,

如果真拿一个人和其相比的话,蜀汉这边廖化勉强算一个,但就取得成就来说,丁奉要比廖化超越太多。

丁奉一死,支撑吴国的支柱就倾倒了一半,只剩下荆州的陆抗在苦苦支撑,而且陆抗的身体也极是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也病逝了。

“陛下,孙皓那残暴屠夫还整天喊着北伐北伐,这一回丁承渊一死,臣看他连带兵的将领都派不出来?”

荀勖等人一脸的幸灾乐祸,这几年来晋国被汉国欺负的够呛,连吴国也时不时的派兵打打江淮,虽然没有什么战果,但也牵制了晋军一半的力量。

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晋军只能疲于应付,发动不了对汉国的反攻。

“好了,丁奉是吴国的主战派,他这一死,我国在江淮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陆抗还在,我们又共同面临汉国这个强大的敌人,能避免争端最好。”

司马炎在稍一沉吟之后,便理智的做出了选择,于他来说,赵广才是真正的对手,而孙皓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何邵,你和**师辛苦一下,出使建业一趟,将我大晋有意联合吴国,共同抗汉的诚意告知孙皓及吴国朝堂。”

“只要吴国同意出兵,与伪汉接战,不管是荆州方向,还是交州方向,都可以作数。至于我大晋的诚意,朕听闻孙皓恨宗室孙秀入骨,要食其肉而后快,你告诉他,答应联合攻打伪汉,孙秀可以交还给吴国。”

“另外,听说吴国太子瑾知书达礼,为人恭谨,年龄与平阳相仿,两人又都是嫡长子、嫡长女,身份上也合适,若是两国能结秦晋之好,也是一桩美谈。”

吴国太子孙瑾,在宝鼎四年(公元269年)被孙皓立为太子。

平阳公主司马徽,司马炎和杨艳的嫡长女。

现年只有十四岁,长得花容月貌,又兼善书女工,是洛阳和开封两地世家子弟的倾慕对象,司马炎生性风流,对女子很是偏爱,对这个长女也是视若珍宝。

但这一次,为了联吴,司马炎也是豁出去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要,但江山一定不能丢。

为了进一步促成联姻之事,司马炎还说动了高僧竺法护与何邵一起出使,佛教在吴国的传播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孙权、孙亮当权时,江南一带的佛寺建设比晋国这边还要更多。

宗教这个东西。

看起来不起眼,但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这些年来,竺法护与支谦、康僧会等江南僧人之间,来往频繁,特别是在孙皓毁佛事件中,竺法护给康僧会传授了许多如何和汉人朝廷打交道的法子。

毁佛事件,是发生在孙皓登基为帝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69年。

起因是孙皓在登基之后,大兴土木却没有财帛,在从大臣处抄不到什么东西后,孙皓忽然发现佛寺太富有了,而自己却太穷了,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比和尚还穷?

孙皓于是下令拆毁寺庙、没收佛像、勒令僧尼还俗,收回寺产,这些措施其实都不错,孙皓也是照着汉国赵广那边的办法做的,但有一点孙皓没有学到,那就是没收来的金银、财帛没有充入国库,而是被他自己挥霍了。

得了好处一个人享用。

这怎么可以?

孙皓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乎,很快他就遭到了朝野上下、包括普通信佛民众的一致声讨,在无奈之下,孙皓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就是和胡僧康僧会来了一场辩论。

这场辩论的具体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反正结果就是孙皓低头认输,从不信佛转为一个忠诚的佛徒。

康僧会最后还为杀人无数的孙皓授了五戒,孙皓也在吴国下令,不再禁止修建寺庙。

有竺法护、康僧会代为说项,再迂回下路线,从孙皓的母亲何太后那里找到突破口,讲一讲司马徽的秀外惠中,美貌可人,这一桩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多了三成。

定下联合吴国的方略后,晋国又着手部署与魏国曹昙这边的交涉。

晋魏之间的战事经过半年的开打之后,从最初的激烈争夺,渐渐变成对峙状态,两军的战线也基本稳定在了许昌、宛城一线。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

就是晋、魏两边都打不动了,晋国虽然实力要更强,但多线作战又要防备最强大的汉国、北方的胡虏,开封的晋国官员们觉得,和曾经同出一脉的魏国打,有同室操戈的意味,根本不值得。

魏国那边,曹昙虽然还想着开拓疆土,但奈何他手底下的将领、官员不这么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实力派官员徐胤、徐霸兄弟,直接和曹昙挑明,他们不会再和晋国开战了。

都是自己人,打个屁?

魏军一上战场,看了看对面的晋军,嘿,哥哥兄弟,原来是你呀!

晋军也是一样,瞧瞧魏军将卒,好像认识,再一问询,原来是一个地方的乡党,再细排排祖上,竟然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干脆,不打了。

兄弟咱找个地方喝酒去?当然,这是说笑之言,但事实就是如此。

许昌战场上,晋魏两军对峙了半年多,双方死伤的将卒不足五百人,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的愣头青、倒霉鬼。

晋国有意停战联合,司马炎也是很诚意的派出了侍中荀勖出马,荀勖前番被桓楷所欺骗,以致于羊祜、杜预被疑襄阳丢失,为此,荀勖还被冷落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现在,晋魏要联合了,荀勖和桓楷的这一层友好关系又成了好事情。

桓楷是曹昙手底下的贾诩,他要是同意联合,这事情就成了八成,荀勖接到联魏的任务,自信心一下子高涨起来。

此一时彼一时。

若是没有当初高看桓楷一眼的眼力,怎么有今日朝堂上舍我其谁的风光。至于桓楷当时送的巨额财帛,荀勖表示那并不重要。

在临行告别司马炎时,荀勖意气风发,脸上的层层皱纹也跟着洋溢着由衷的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