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五十五章 魏吴VS晋国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五十五章 魏吴VS晋国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汉建隆五年,元月。

赵广留文虎、马融率一万精兵驻守函谷关,亲率东征汉军二万人北渡,向空虚的河内郡进军。

同时,在安邑的王训所部也开始翻越王屋、中条两山,向野王、武遂、恒曲一带推进,两部汉军一南一西夹击,攻势异常凌厉。

在短短的二十余天时间内,晋国在河内郡的轵县、野王、沁水等地,纷纷被汉军占领,其中,素有河内门户之称的野王,因为马隆的离开,而被赵广一战而下。

到了二月中旬时,河内郡除温县尚在晋国手里外,其余各县已经全部失守。

随后,赵广率中军驻守野王,薛季所部以轵县为出发点,向温县步步紧逼。其中,程亥、李柔各率一部沿黄河东进,向孟津渡进军,准备切断河南河北的联系。

温县。

司马家族的老巢,在汉军的进攻面前,已经乱作一团。

司马炎以晋代魏,定都洛阳之后,司马家族的重要人物、年轻子弟,也纷纷搬到了一河之隔的洛阳居住,温县只是乡野小县,繁华自不能和洛阳相比。

留守在温县的司马家子弟,除了年长的族老外,地位最高的是司马懿第五个儿子司马干。

司马干在晋国建立后,受封为平原王,食邑一万一千三百户,司马炎还特赐他鼓吹、副车之马二匹及侍中的服饰。

不过,司马干最出名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因为他是高度精神病患者,性格极为不正常。

按历史记载,司马干曾经把俸禄和布帛放在露天堆积,结果让它们因淋雨而腐烂;另外,这位仁兄的爱妾死后放在棺椁里,等着下葬,司马干竟然命令打开棺椁,对尸体作出不能理喻的行为。

在一众惊慌失措的司马家子弟中,齐王司马攸站了出来,接替司马干主持大局。

司马攸就是司马炎那个过继给司马师的弟弟,这个人能力相当不错,风评也甚佳,当初还和司马炎争过皇位。

因为司马衷心智不全的原因,晋国朝中要求司马攸继承皇位的呼声非常高,但也因此,司马攸遭到谗言猜忌,不得不回温县暂避风头。

这一次,汉军兵进河内,要不是司马攸在温县坐镇,组织起县中子弟兵据坞堡抵抗,赵广说不得一鼓作气将温县也一并拿下。

对付温县的这些司马家族死硬支持者,汉军上下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办法。在与王训、薛季等人商量后,赵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层层压迫,逐次平推,一个坞堡接着一个坞堡的攻打。

温县的范围不大,司马家的根基最雄厚,相信也经受不起子弟兵不断战死的损失,而对于汉军来说,正好可以借打温县坞堡的机会,练一练军队的攻坚能力。

赵广在河内郡高歌猛进,被围在温县的司马攸拆东墙补西墙,将有限的兵力调动来调动去,四处补漏却又无可奈何看着一个个坞堡被汉军烧毁。

司马攸送到洛阳的求救信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司马炎的回音,这倒不是司马炎不想救,而是他实在无暇关注温县的战况。

黄河南岸。

马隆急冲冲奔向洛阳,却不料扑了个空,燃起的烟尘只是汉军留后部队放出了烟幕弹,等司马炎反应过来赵广跑到河内时,洛阳又迎来了一波新的对手。

不想放过一丝一毫机会的曹昙出手了,魏军从襄阳一路尾追着王浑军,南阳郡的宛城一带激战连连,急于撤退的晋军无心恋战,被徐霸、徐胤、许综指挥的魏军咬住后营不放。

王浑无奈之下,只得留孟观一部守在宛城,阻断魏军向洛阳进军的步伐,荆州晋军主力则继续向北增援。

孟观终于有了独立领军的机会,虽然他的军队不过三千人,但面对上万魏军的进攻,孟观毫无惧色,依托宛城残破的城垣,硬是顶住了魏军十余日的进攻。

宛城在三国前期是西凉大将,枪王张绣的地盘,曹操还曾在这里偷妻了一回,结果很悲催的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

到了三国末期的时候,由于襄阳在魏国、晋国手里,宛城的军事地位下降,其城墙也多有破损,渐渐的沦落了一座平常的小县城。

徐胤等人本以为打宛城轻轻松松,却不想被孟观阻住了去路。

等到二月初的时候,王浑在洛阳面见司马炎,得知赵广已经北渡黄河,王浑与羊祜、杜预等人商议一番,遂决定先将曹昙给打趴下,收复被魏军占领的襄阳。

相比温县,襄阳确实更加重要。

还有一点,王浑手底下的晋军,多来自荆州北部,其家眷现在已经落到了魏国手里,要是时间再拖延下去的话,王浑担心晋军将卒会哗变。

魏、晋宛城之战从元月末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中旬,两边大小战事无数,打的甚是激烈,却一时分不出胜负。

曹昙为了支援宛城战事,连续的遣使往东吴,向孙皓陈说厉害修好,已经被曹昙视为贾诩再生的桓楷又想出了一个毒计,让曹昙奉孙皓为兄长,且魏国愿为吴国的附庸国存在。

魏向吴称臣。

桓楷的这一计策,正是瞄准了孙皓好大喜功的弱点。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孙权在袭杀关羽之后,面临刘备征讨夷陵的报复,只得屈膝向曹操称臣,于禁等降将也是在那个时候回到了魏国。

不过,在陆逊夷陵大战胜利后,孙权也是立即拔刀相向,魏吴臣属关系从此破裂。

这一段魏吴之间的纠葛,虽然是孙权的权宜之计,但终归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孙权在位时也每每为此而感叹。

孙皓登基,数次北伐晋国,原因就是想要洗涮这段过往,现在曹昙称臣,正中孙皓下怀。

吴国朝堂上,左丞相陆凯已经去世,其余老臣丁奉、施绩、陆抗等皆领兵在外,掌权的右相张悌刚刚从军师位置上提拔上来,资历不够,孙皓无人制约,也就更加的为所欲为。

接受魏国称臣之后,孙皓作为兄长,也很是大方,即诏令江陵的吴军支援襄阳,魏吴两军这一联合,让晋国方面压力倍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