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三十六章 阎王杀人不留情

司马伦兵败解池。

七千余河内温县精兵,大半陷在了解池里面,跟着司马伦逃出来的不足一千五百余人,将领方面更是凄惨,**被杀,孙秀下落不明,这样一来,留守茅津渡的韩寿反倒成了仅剩的一个。

司马伦惶惶然丧家之犬,急急从中条山原路返回,在经过汉军布下的第一道隘口时,正好撞见薛季兴冲冲的领着一众盐兵得胜归来。

薛季刚刚斩杀晋军都伯孙兴,正不尽兴,此时见对面黄罗伞盖,一人穿着明黄色的锦袍,正朝着自己这厢逃窜过来,薛季顿时热血猛涌上头。

“弟兄们,来横财了,干不干?”

听得薛季这么一说,一众脏得不成样子的盐池糙汉轰然应和一声:“薛大哥说干,咱就干,怕他乍得,就是洛阳的司马皇帝到了这里,也得给咱爷爷们跪下。”

豪情万丈的盐兵们叫喊着,朝着司马伦等人挺刀杀将了过去,薛季个子高大,双臂持着一把类似于方天画戟一样的兵器,使将开来呼呼挂风,横扫之下无人能够接近。

戟这种兵器,在春秋战国时很流行,用于格挡对手的兵器,既能刺,又能挡,多种用途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戟的实用性并不强。

三国时期,吕布吕奉先的兵器是方天画戟,但实际上吕布在交战时,更多的是用取了小戟的长戟,吕布死后,用戟的高手就极为少见了。

司马伦的队伍本就惶惶不已,被薛季等人一冲,立时溃散的不成样子,司马伦拼命叫喊着想要聚拢兵马保护自己,然而,除了一直守着的百余部曲外,其余温县郡兵早已逃散。

仗打到这个份上,这些晋兵也瞧清楚了。

司马伦目标太大,和他在一起,逃得性命的可能性太小,还不如早早的分开,即便最后不济被围,也可以辩称自己不过一小卒,或许还能留得一条性命。

薛季一番冲杀,与司马伦部曲混战一处,正撕杀间,后面王训已是带兵赶到,两边一夹击,司马伦的部曲再忠勇,也是支撑不住,很快就被歼灭殆尽。

司马伦呆呆的坐在地上,身上的锦袍已经和泥水混在一起,都是黄色倒也相映,他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得意自豪的表情,两只眼睛无神的瞪着眼前杀戮的场面,双腿更是不停的颤抖着,胯下隐隐有尿迹渗了出来。

“别,别杀我!”

“我是大晋的赵王殿下,我有钱,有财帛,有女人,你要什么我都能给你,只求别.......。”司马伦看着越来越近的王训,喉咙里发出嘶哑的救助声音。

“赵王,狗屁?司马家没一个好东西。”王训冷哼一声,手中钢刀猛的劈落,将司马伦的颈上人头从脖子上砍了下来。

血流如注。

司马伦无首的身体微微抖动着,脖颈处先是一股污血喷涌而出,然后便是胸腔内的五脏等器物,让人观之,无不侧然。

王训一脚将司马伦的尸体踢翻在地,弯腰将其首级拎在手中,见其眼睛已经微微闭上,好似已经认命的一般,倒是有些惊奇。

但凡战场被杀之人,无不带有一股怨气,死不瞑目也是常有的事,这司马伦估计平素作恶多了,在临死一刻怨鬼上身,让他的魂魄失了心智。

解池一战,赵广以盐兵为主力,借助盐池主场之利,将司马伦的温县兵击溃。

在乘胜追击之时,亲将王训在得到薛季帮忙后,顺利将司马伦堵在中条山道上,最后一刀了结了这个八王之乱中野心王的性命。

王训也不贪功,在拎着司马伦首级向赵广禀报时,将薛季一并带上,在他看来,眼前这大个子勇猛异常,颇有昔日曹公帐下典韦、许褚之勇,比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要更适合当赵广的亲将。

赵广此时,正与杜轸一起,统领着将士在解池主战场收拢将卒、辩认降兵,王训这人打仗倒是勇猛,但统筹能力方面还是稍弱了点,一听说司马伦在前面,就不管不顾的掩杀了过去,赵广就只好留在后面帮他收拾残局了。

降兵之中,孙秀低着头,穿着一身普通伍卒的片甲,混在队伍之中,看上去颇不起眼。

要是能躲过排查,就算在新汉服劳役、当田奴,也能留得一条性命,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孙秀还没有多去考虑。

不过,他也不是怎么担心,凭他孙秀的脑子,总有再出头的一天。

孙秀在幻想着以后的新生活,浑不想他有心低调,但其他人却不是这么想。

“我要揭发,这人是孙秀,赵王身边的谋吏,我认识他,不会认错。”一个尖叫的声音,将孙秀从幻想中拉回现实。

杜轸一惊,孙秀,这可是一条大鱼。

这个人是洛阳之战的帮凶,也是司马伦的左膀右臂,想不到竟然藏在降兵之中,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杜轸手底下的盐兵一拥而上,将还在发愣的孙秀按倒在地,等扒开身上的甲衣瞧里面看去,果然是锦衣绸缎,不是寻常兵士。

赵广听到杜轸遣人来报抓住了孙秀,也颇为意外,这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看来河东战事的艰难时期就要过去了。

司马伦已经授首。

孙秀这个以后权倾一时,杀人无数的宠臣也已落到汉军的手里,对于这样一个惑乱朝纲的奸妄之徒,赵广自然没什么兴趣饶他一命。

“来人,将孙秀给活埋了,让一众降兵看着,凡是与我大汉作对者,都没有好下场。”赵广沉声喝令道。

虽然孙秀现在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残杀张华、解系等人,但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孙秀这样的人,属于一有空子就钻的老鼠,要是留他一条命,最终有可能被他反噬。

为长远考虑,让孙秀去死,才是最稳妥的处理。

不过,砍头太便宜孙秀了。

当众活埋孙秀,正好可以震慑一众河内郡的降兵,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不再反抗,这些俘获的降兵身体情况都很不错,是当田奴耕作的好手。

茅津渡口。

王濬带着一支船队从潼关顺流而下,朝着韩寿留守的渡口而来。

茅津渡虽然位于河东郡范围内,但与弘农郡只一河之隔,王濬本身就是弘农郡人,从小就在黄河边上生活,水战也是他的看家本领。

韩寿不过是一耍嘴皮子、靠着脸蛋骗骗贾午这样小娘的货色,打仗如何能是王濬的对手。

不过,韩寿的眼光倒是不错。

远远的瞧见汉军舰队驶来,韩寿二话没说,就直接开了寨门,亲自乘了一艘盐船跑到王濬的连舫大船上痛哭起来。

王濬被韩寿这一手搞的措手不及,只能无奈的摆摆手,示意韩寿赶紧将水寨给腾空出来,他要率领船队进驻。

韩寿的伯父韩邦、老爹韩洪与王濬旧识,相互关系还不错,韩邦在晋国代魏之后,因为举荐与曹魏有牵连的故友而被司马炎杀死,韩洪原本担任的侍御史也跟着被免职,老韩家在晋国一边已经没落,韩寿自然也没有为司马家赴死的心思。

历史上,韩寿在晋国飞黄腾达还要等他与贾午成亲之后,他与贾午生下的儿子韩谧,后来过继给贾充儿子贾黎民,改名贾谧。

贾谧这个人好学有才思,也颇有组织能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就是在贾谧的领导下成立的。

这些人中间,有“第一美男”潘安(潘岳)、“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洛阳纸贵”“左思风力”的左思、“东南二陆”陆机、陆云二兄弟,“巨富公子”石崇。

诸葛婉那个不成器的老哥诸葛诠也是其中之一,当然,诸葛诠的排名在后面几位,连一个名号也没混上。

不过,现在的诸葛诠在关中扶风郡当上了郡丞,每日里忙的脚朝天,估计也没有什么心思来吟诗作赋,写一些词藻堆砌的文章,再说了,有诸葛婉帮衬着,诸葛诠以后纵算能力一般般,在新汉的职位也不会太差。

这些都扯远了。

韩寿既降,守卫茅津渡的一千余晋军二线部队也无甚战心,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与前往解池的温县兵主力不同,这些守在渡口的晋军本来就是黄河上的巡河兵卒,他们与上游潼关、蒲津关之间,往来没有中断,自是知晓新汉这边的政策。

有操舟的一技之长,这些晋军水卒不愁无用武之地。

河东这边,战事进展顺利,且说从平阳出兵往野王奔袭的魏容,在翻越了王屋山后,魏容率本部三千精兵进入到了上党郡郡内。

原本想要顺着沁水直下河内郡的汉军,意外的在端氏遇上了同样前往野王的晋将马隆的人马。

马隆在进攻峣关失利之后,即被调往上党一带驻守,原本他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匈奴五部的异动,但谁知平阳战事忽起,马隆一时也不知道是帮哪一边为好。

帮着匈奴一方,马隆觉得自己是汉人,怎么能和胡虏一起对付汉人。

帮着新汉一方,那又是与敌为谋,晋国朝堂上怪罪下来,马隆吃罪不起。

一番思来想去,马隆最后只能两眼一闭,只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要上党在手里,他也不管平阳那边是谁胜谁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