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盐兵对民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三十四章 盐兵对民兵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故事的一切来源于,十六岁那年,风陵渡口。”

赵广对风陵渡的全部印象,来自后世一部《神雕侠侣》的小说,而作为一个金庸迷来说,郭襄与杨过在风陵渡口的相遇,又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宋朝还没有到来。

赵广带着穿越者的梦想而来,风陵渡口的风花雪月,终要被金戈铁马所替代。

赵广的亲兵营人数并不是很多,从最初的十来人,到百余人,再到现在的二千将士,这些亲兵营将士均是军中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产生,每一个放出去,都可以担当其他部队的都伯,甚至是军侯一级低级军官。

严阵以待的汉军守卒,高高的挺着胸脯,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骄傲,王训一身黑色的铠甲,外面罩着同样颜色的披风,远远的看去,就像一团屹立的黑影,让人不寒而栗。

“禀大将军,斥候回报,晋军已过武遂,正水陆并进往茅津渡而来。”王训稍一低头,向赵广禀报刚刚探知的最新军情。

赵广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示意已经知晓:“茅津渡的守军,先撤下来吧,没有必要作无谓的牺牲。”

王训一怔,追问道:“茅津渡若失,晋军以渡口为依托,可以援援不断的增兵,我军防线被开了一个缺口,接下来就难办了。”

赵广淡然一笑,安慰道:“司马伦不就想着进河东吗?要不把他放进来,他怎么可能投入兵力,茅津渡的北面,隔着中条山就是解池,司马伦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这里,我们就在解池等着晋军来送死。”

河东最富庶的地方,就是解池。

谁拿下解池,谁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司马伦在八王之乱中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这家伙后面还干出逼惠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元建始的事情。

不过,司马伦并不知道,解池其实一点也不好打。

刘弘镇守解池时,因为出兵洛阳,带走了五千余盐兵,但也留下了将近六千多的盐民在解池,这些盐民后来都归顺了新汉。

经过两年时间的沉积,解池盐民的数量又恢复到了万余人以上,这些盐民因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关系,个个身体强壮,很有战斗力。

他们欠缺的,只是足够的甲械,还有经验丰富的中低级将校。

而这些恰恰是王训亲兵营的强项。

亲兵营和盐民取长补短之后,一支不下万余的解池新兵就能迅速的组建起来,这支队伍虽然进攻能力不足,但用来守御解池则完全没有问题。

赵广相信,司马伦要是真来解池,势必将碰一个头破血流。

解池。

赵广率亲兵营抢先一步,到达解池收编盐民,在他到达之前,负责盐井开采的大汉矿业解池负责人杜轸已经早早的等在那里。

杜轸投靠赵广已经很久了。

军务非其所长,内政方面杜轸的能力不错,仅比坐镇长安的陈寿稍差一些,不过,杜轸还年轻,以后当个一郡太守应当没有问题。

这一次,从巴蜀调任河东,杜轸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是继续在蜀中为官的话,稳当是蛮稳当的,但他充其量也只能做到蜀郡太守的位置。

这还要看运气好不好,万一中途挂了那就什么都没有,而到了河东就不一样,这里的局势正在动荡之中。

动荡就代表很重要。

这不,杜轸没来解池二个月,就已经见到赵广三次了,一次在安邑、一次在蒲阪,而这次则是在解池。

“报,盐兵已经召集待命,王偏将已安排各部将校分队指挥,请大将军吩咐。”杜轸拱了拱手,向赵广报告盐兵整训情况。

赵广目光看了看杜轸身后,站得笔直的盐兵队列,对自己近乎于撒豆成兵的这一手很是得意。

“你们,中间的许多人,以前可能见过我,没错,我就是赵广,汉国的大将军,也被人称为赵阎王。”

“不用害怕,也不用担心,我这个阎王不杀百姓,只杀胡虏和强盗。我现在告诉你们,晋国司马家的军队快要来了,他们已经在茅津渡登岸,马上就要到这里来了,他们来干什么,来抢我们辛苦开采的盐巴,抢我们救命的口粮,他们是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

“你们,有没有勇气,有没有信心,愿不愿意,跟着我赵广一起,去向来抢我们解池的强盗索命。”

“愿意,愿意!”人群中,杜轸第一个高声叫喊起来,随后,众盐兵在悲愤之中,也跟着扯着嗓子怒吼。

盐,对于盐兵来说,就是粮秣,就是生命。

没有盐,他们每天的食粮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谈养活一家老小。

“只要愿意跟着我赵广的,我绝不会让你们吃亏。以后,解池开采的每一石盐中,都有你们的一份,谁杀敌最多,谁的份额就越大,你们都听清楚了没有?”赵广继续大声鼓动士气。

这一手立功分享池盐的份额,实际上就是后世创业板企业惯用的招数,要留住骨干,他们没钱怎么办,就给股份。

骨干人才有了股份,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老板创业,而等到以后企业上市,老板发大财,员工发小财,皆大欢喜。

赵广现在也是这样。

若是打败司马伦的温县兵,那赵广保住解池,又有歼灭司马家最强力量的功绩,自然是得利最多的。

盐兵们虽然每个人可得的份额不多,但对于穷的叮当响的他们来说,分到的那一点点盐巴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全部。

晋国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率温县民兵水陆并进,沿武遂、垣曲一路向西,在汉军的配合下,司马伦如愿以偿,顺利拿下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茅津渡。

守卫渡口的汉军不战而逃。

这是以往汉、晋交战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司马伦忽然发现,自已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具备了名将的资质。

“赵广小儿,也不过如此。”司马伦顾盼左右,一时意气风发,兴奋的不能自持。

可惜,他的身边,司马骏、司马亮这二个竞争对手都不在,站在司马伦身后的,是两个刚刚投靠的佐吏:孙秀、韩寿。

孙秀这个人,也是晋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名望的朝望之臣张华、解系、解结、裴頠等,以后都死在他的手里。

这几个都是晋国朝堂上少数的能干重臣,特别是张华,治政能力非常出众,有丞相之大才,却不想被孙秀小人所害。

另外,还有潘岳,也就是貌比潘安的那一位,也因孙秀妒忌而被砍了头,潘岳、潘安是一个人,潘安的老婆杨容姬,就是在西陵之战时曾经出场过的,荆州刺史杨肇的女儿。

韩寿字德真,是曹魏司徒韩暨曾孙,相传是汉初韩王韩信之后,这个韩信不是我们熟知的兵法大家韩信,是另一位韩王信,后来这家伙还投奔了匈奴,后来被刘邦大将柴武阵斩。

韩寿这个人,长得玉树临风,善于作曲,曾把与贾充小女儿贾午偷情之事写成《偷香》一曲,广为传播,让贾充贾公闾很没有面子。

女儿未婚就怀孕。

这等事情发生在普通小民身上还好说,发生在贾家这样的大族则是一桩羞耻之事。

不过,贾充也拿贾午没办法,郭槐护女儿护的紧,贾充无奈之下,只得赶紧将贾午嫁给了韩寿。

孙、韩二人,均是洛阳城中有名的清淡玄学之士,不管真实才干如何,他们是司马伦在洛阳吸纳的第一批幕僚。

另外,这两人还有让司马伦满意的一点,就是很会察颜观色,而且会说话宽慰人。

孙秀听到司马伦感叹,连忙谄媚的点头,陪笑道:“征西大将军说的是,赵广哪有什么能耐,不过都是那些吃了败仗的无能之辈,为了推脱失利的罪责而硬捧了他上去。那赵广要是碰上大将军,那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司马伦被孙秀这一通马屁拍的甚是舒服,心中也是豪情满怀,回想起组建温县兵之后,用兵的策略和战绩,还真如孙秀所言,几乎没有败绩。

韩寿见孙秀抢了先,也不甘示弱:“大将军,属下以为,我军当乘胜追击,攻占河东的重要城池,比如安邑、闻喜等地方,将那些投靠赵广的人全部抓起来........。”

孙秀一皱眉,立即打断韩寿的话,道:“安邑有什么重要的,二年前羯胡屠城,安邑已成一片废墟,现在估计也恢复不了多少,要依属下看,我们应当先拿下解池,那里的解盐可是洛阳城中的抢手货,皇帝陛下可惦记解盐很久了。”

“好,很好,传令下去,全军出发,进军解池。”司马伦听孙秀这么一说,脸上也是喜形于色,大声挥动手臂叫嚷起来。

孙秀却是一怔,他刚才只是为了和韩寿别苗头,再加上拍拍马屁而已,却不想司马伦有这么大的魄力。

其实,孙秀这是陷入了思想的误区。

有句话说的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的英雄豪杰,就是倒在了马屁上面,就算那位以铜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皇帝的最后几年,也不再有贞观之治时的虚心纳谏心态。

司马伦与李世民,那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飘飘然也在情理之中。

韩寿一句话未说完,就被孙秀打断,只能恨的牙痒痒的,司马伦主意既定,他再劝谏也是无用,此时暗恨的韩寿,只能在心中默念,解池打不下来,解池打不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