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强马壮齐出征

兵强马壮气势盛。

一呼百应健儿从。

连续的胜利刺激下,赵广的声望在新汉已经如日中天。

在赵广的命令下,新汉全面动员,为出征并州、讨伐匈奴作各种准备。

听说要打匈奴杂胡,新汉各军将领无不踊跃,姜维这次安安心心的留守长安,不再想着出征了,倒让赵广放心不少。

出征将领方面,魏容就驻守在安邑,这回不管他请不请令,都绕不过他,马承、关彝的骁骑营在凉州之战一直无出战的机会,这一次肯定要带上他们。

文鸯、文虎两将,在近期的战事中表现出色,赵广一时也离不开文氏兄弟二员猛将,这次也一并带上,镇守潼关的任务则交给了王含和张瑛。

潼关位置重要,王含在乐城、峣关等地有多次守城的经验,张瑛刚刚重建了无当飞军,这支新军野战阵形配合等方面还要提升,正好在潼关练练兵,有他们两个守关,又有姜维在长安留守,随时可以增援。

其余将领中,罗宪、张翼、罗尚、罗袭这次被赵广留在了西陵、建平一线,虽然攻取了新城、上庸、房陵,让西陵的汉军又多了一条退路,但毕竟与关中距离不近,赵广担心万一有变,他出兵救援不及,罗宪镇守在那里,正好起到震慑作用。

另外,牵弘、郭统在凉州金城镇守,寇林在谷城守卫,都有重要职责,脱身不得。

年轻一辈将领和佐吏中,马融、柳初、徐武、裴越、周巨、董宏等也跟在军中历练,增长见识,其中裴越是河东闻喜大族子弟,这一次东征,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次重回故土的征途。

同时,为了确保水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赵广特意任命刚刚归顺的王濬率一部水军驻守在蒲津关,督造连舫大船、艨艟及走舸,保障全军辎重补给。

汉军正兵加辅兵将近十五万大军的规模,是新汉重建以来最为庞大的一次,这也是赵广有意向天下诸豪彰显新汉实力的机会。

在调齐将领、士卒、粮秣、器械等一应辎重的同时,赵广也重新察看了一遍自己的系统属性值。

姓名:赵广。

英雄值:55( 5,西陵、新城三郡相继归入新汉版图。)

武力值:92。

内政值:84。

声望值:82。( 2,西陵、新城三郡胜利,声望值增加2个点。)

技能值:8。(养生之道,百鸟朝凤枪,七探盘蛇枪、天眼地图,寻宝探矿、明察秋毫、统帅千军、龙骨战船)。

养生之道:lv5。

百鸟朝凤枪:lv10。

七探盘蛇枪:lv5。(七探盘蛇枪战胜周处,升1级。)

天眼地图:lv9。

寻宝探矿:lv8。(新城三郡发现赤铁矿升1级。)

明察秋毫:lv6。( 1,上庸之战升1级。)

统帅千军:lv10。

龙骨战船:lv2。

各项基础属性值正在一点点的增长中,势头虽然没有开始时那么猛,但有进步就是好事情,技能值方面,探矿术、造船术都有了提升,这也是好事情。

特别是龙骨战船升到2级,也给这次出征带来了好的兆头。

黄河、汾水这一条水运辎重的路线,对于东征匈奴相当重要,王濬这次也是被赵广委以了重任。

谁是真汉,谁是假汉?

既然辩不清楚,那就以实力来说话吧。

赵广考虑问题,一向很是直接,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让匈奴大单于刘渊很不适应。

汉人不是最讲究礼义吗?怎么到了赵广这里,就成了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这倒底谁是胡虏,谁又是汉人?

还在幻想着赵广会出兵河套的刘渊,得到赵广在新汉全面动员讨伐自己的消息时,震惊的差一点从马上掉下来。

他这边还在河套兴冲冲的操练着骑兵,可赵广这阎王去渡河来打他的平阳和左国城了,这还按不按牌理出牌了。

文立也有点傻眼。

他出主意在河套袭扰汉军,就是瞄准了新汉的弱点而来,前不久,在匈奴骑兵的连续袭扰下,驻守在上郡的傅佥所部汉军已经被挑动出了火气。

汉匈双方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眼看着新汉那边就要上当了,怎么一转眼,赵广就直奔黄河东岸的平阳、离石去了。

要是早知道赵广不上当,他们远远的跑到九原去作啥?还不如好好的把平阳防线整饬一番,做好抵御新汉军队进攻的准备。

刘渊被赵广这一手声东击西,搞得措不及防,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匈奴骑兵从九原再次南下,两个“汉国”的军队开始在平阳、离石一线缔结。

汉匈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双方都打了汉字的旗号,要区别开来颇不容易。

在赵广这里很简单,刘渊搞的“汉”国,充其量就是一个诸侯国的规模,地域和实力比他这边要差了许多。

刘渊不配称什么汉,如历史上一般,给他一个“前赵”的名头就算不错了。

当然,刘渊也不是没有优势,他可以依仗的一点就是胡人在山西内附多年,对这一带地形地貌比较熟悉,在并州一带不仅有胡人支持他们,就连生活在那里的汉人,也有不少心向刘渊。

五胡乱华的苗头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发展到晋国灭亡、前赵后赵十六国惑乱中原的最混乱关头,许多有识之士预见到了未来不妙,但也有许多人只看到眼前,没有去想未来。

比如崔游、文立这些投奔刘渊的汉人,他们的心中,只有谁重用自己,谁能给予自已机会,而并没有汉胡民族矛盾的概念。

洛阳的晋国朝堂上,情况也是一样,张华、裴秀、羊祜等人的忧心冲冲,并不能改变晋国官员们总体支持上刘渊,扶持匈奴对抗新汉的格局。

司马炎在连续对赵广吃败仗之后,也渐渐的对战场上打败赵广不抱多大的希望,他现在寄以更多厚望的,就是让匈奴诸胡和新汉先打一打,消耗赵广的实力和精力。

同时,司马炎也开始效仿赵广在长安的做法,在洛阳建立晋国的太学、官学等机构,准备养精蓄锐,收拢人才,培养和提拔更多的年轻将领。

综合国力的比拼,成为未来汉、晋之间此消彼长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