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十八章 王濬投降了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二百十八章 王濬投降了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王濬苦着脸,缓缓的走到上庸城头最高处,远眺城外的连绵汉营。

抬眼看去,只见城外的汉营戒备森严,将卒气宇轩昂,有的在操练阵形,有的在清理道路,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颇有一股百战精兵的劲头。

这是他在新城晋军的身上看不到的。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

在不知不觉中,赵广骨子里的勇猛、坚韧和不服输的劲头,也感染到了麾下的汉军将士身上。

这些在汉营里显得很普通的场景,让王濬的心情更加的沉重。

精兵与庸兵的区别就在于骨子里的那股劲头。

一方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也百折不回,另一方稍遇挫折,就已经惊惶不安。

接下来怎么办?是继续死守到底,还是归顺新汉,王濬还没有下定决心。

这倒不是他对司马炎有多么忠诚,更多的是王濬感激羊祜的知遇之恩,要是没有羊祜的举荐,他王濬还是不入流的小官,镇南大将军府的征南从事官职,也没有资格担负起处理三郡事务的重任。

正是羊祜的信任,才让王濬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而他要是投降新汉,对举荐他的羊祜无疑将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王濬下不了决心。

赵广并不意外,虽然魏晋士大夫的节操已经丢了一地,但其中也还有品行高洁之人,羊祜和王濬都是值得称道的名士。

要想拿下王濬,看来还必须另觅途径。

正在赵广思谋如何说服王濬时,后军王含给他送来了一份大礼,房陵的晋军守将徐武主动投降了。

七日前,徐武在房陵城头,一脸绝望的看到王濬的船队仓皇撤退,这让徐武原本就不甚坚定的心更加的无助。

房陵深陷汉军重重包围之中。

徐武左思右想,不得脱身之计,当汉军击败夜袭蛮兵的消息传到房陵时,徐武终于决定不守了,直接投降拉倒。

连凶悍的蛮兵都打不过赵广。

其他人更不用说。

与其破城后被杀,还不如早早投降了事,反正他徐家和新汉这一边,也没有什么结怨的,说不定投降之后,还能得到重用。

就像文鸯,当初在晋国也是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现在却是意气风发,隐隐已经成为了赵广麾下的头号猛将。

徐武觉得,凭徐家的人脉,还有自己的本事,若是投了新汉,纵算成不了文鸯,也还有机会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有心投降之后,徐武即与汉水畔留守的王含接洽,王含听到徐武愿献房陵投降,心中也是欣喜不已,没想到留守后方还有一份大功劳等着自己。

王含不敢怠慢,立即将徐武愿降的消息报给赵广,赵广闻听徐武这个王濬的小舅子投降,对如何说服王濬更有了信心。

王濬怕老婆的名声早就世人皆知。

徐氏心忧弟弟徐武的安危,必然会劝说王濬归顺,这小舅子劝姐夫的好戏,要是不用起来,那岂不是浪费。

而且,有这一层姻亲关系在,王濬就算不降,司马炎也不会再相信他,羊祜那里也是一样。

徐武很快就被带到上庸,在城门外,徐武在接受了赵广游说王濬的命令后,也是好好的准备了一番,要在王濬面前演一出好戏。

一整天时间,徐武在上庸城下表演的很逼真,一会儿哭,一会儿喊,不是叫姐夫,就是叫姐姐,看他的样子,悲惨的无以复加。

王濬在城内,也是水深火热。

原因就是夫人徐氏心疼弟弟,给他下了最后的通谍,要么开城门投降,要么出城解救徐武。

这两个选择,对于王濬来说,其实就是没有选择,他要是打得过赵广,早就出城了,还用等到现在。

至于投降?

行不行。

当然.........行。

“夫君不在的时候,还有蛮兵闯进府内,要想沾污我的清白。”徐氏见王濬低头不语,终于拿出杀手锏来。

在徐姜拿清白威胁、又是雨打海棠的哭诉下,王濬从犹豫到心动,用了不过稍臾的功夫。

王濬仰天长叹一声:“叔子,此时势所迫,非我王士治负汝矣。”

叹毕,王濬脸上露出黯然神伤的表情,无力的摆了摆手,示意李毅、何攀等亲信与城外联络,商讨献城事宜。

李、何两人见王濬屈从,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们两个跟王濬的时间不短了,王濬什么脾气性格也摸了个七七八八,在他们看来,这王使君怕是早就想降了,却还要惺惺作态一番,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两人草草一商议,最后决定何攀为使者,到城外洽谈,何攀是蜀郡人,在汉军中总有老乡可寻,叙话起来比较方便。

赵广在汉营中得到城中使者何攀到来,本有些不快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这一次攻伐新城三郡,开始时相当的困难,武关道被堵,姜维一军不得不深入到晋国境内,以攻打洛阳的冒险行动来吸引晋军主力。

姜维在撤退的过程中,更是付出了无当营张护雄所部全军覆没的代价,幸好,随后的战事都在赵广的预料之中,进展的很顺利。

王濬虽然也是西晋的开国名将,但毕竟已经六十多岁,不复年轻时那种气盛决绝之势,在面临真正的决择的时候,显得有些瞻前顾后,这给了赵广围歼新城三郡守军的机会。

赵广与何攀的面谈没有什么可以多讨论的,唯一有变动的,就是归顺之后王濬及何攀、李毅等人的安置。

在这个方面,赵广显得很大度,王濬这样的文武全才,弃之不用那是不可能的。

但若是留在新城三郡,与荆州的羊祜对垒,王濬必定不愿,在一番思量之后,赵广决定把王濬调到上郡一带,与傅佥一道,负责起大汉对匈奴、鲜卑及诸胡的事务。

与诸胡的战事,是外战,赵广相信王濬会发挥出全部的本领来。徐武也跟着一起去,寒冷的北方对其他人来说,会很不适应,但对于出身于燕地的徐武来说,则是如鱼得水。

何攀、李毅这样的年轻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治政经验,需要的是下一步的积累,赵广将他们安排到了长安,也让他们先开一开眼界,找到自己的长处,再考虑哪个位置更合适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