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十四章 连舫大船谁能破

赵广在谷城排兵布阵,意在把新城三郡纳入汉国版图。

若这一设想达成,则汉国的东部边境线,从最北面的上郡、中间的冯翊郡、新城三郡、再到荆州的西陵,最后在南中的夜郎收尾,自北向南几乎就是一条笔直的竖线。

另外,赵广之所以一力要拿下三郡,就是想要拔除王濬这个钉子。

有王濬在汉国腹地盯着,对于赵广来说,就是卧榻之旁,有人酣睡,这还得了,要是以后汉军出征关东,攻打洛阳,那王濬在背后来一下子,比如说从武关道直趋长安,那赵广苦心经营的基业立马就会崩溃。

上庸。

郡署内。

司马炎任命的南中郎将司马晃坐在正中央的位置,在他的左首尊位,是新城三郡征南从事、前巴郡太守王濬。

在他们的下首,是十余个大大小小的三郡将校、官员,其中还有四、五个身躯魁梧、戴着骨头等奇异服饰的蛮王。

司马晃一脸的无奈和可怜巴巴,他在这会议上,就是一个十足十的摆设。

一番简单的问好寒喧之后,司马晃终于可以退下,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吉祥物,借着南中郎将的名头号令一下三郡的官员、将领。

司马孚死后,司马炎听到族老对司马晃敛财吝涩的不满,又气不过司马晃的无能表现,遂下诏封司马晃为新城王,食邑就在三郡这里。

换句话说,司马晃很不幸的成为了新城这里的土皇帝,这要是换到以前,巴蜀、关中都在晋国手里,那他是求之不得,但现在司马晃只觉得生无可恋。

行军打仗之事,司马晃是屁都不懂,他的一生所学,就都放在了钻研发财这件事上了。就比如不久前,他就在上庸的南山一带,发现了一处半暴露于地上的黄铜矿。

铜矿这东西,那就是宝贝,因为它是铸造钱币的主要原料,有了铜矿石之后,他就可以提炼出铸币的铜汁,不管是卖给朝廷,还是自己私铸,都是一条取之不竭的发财之路。

可惜,司马晃的美梦刚刚做了个开头,赵广这阎王爷就又来了。

这次听闻汉军杀到,要不是有王濬镇着,司马晃恨不得马上寻条路跑回洛阳,至于司马炎要如何处置自己,那等以后再说,反正司马炎也不会杀了自己。

相反,要是落到赵广手里,司马晃觉得自己小命肯定不保。

司马晃心里怎么想,王濬也没有过多的关心,司马家的事太乱,不是他一个外人能插手的,他现在只集中精心做一件事,那就是击退汉军,保住三郡。

司马晃离开后,郡署中众人正式转入军事层面的话题。

王濬脸色很平静,手捋着须然,听取着各部官员、将领的禀报。

谷城失陷的消息传来,王濬并没有过多的惊惶失措,对于新城三郡不利的局势,他已经早有准备,也一早就开始了针对汉军入侵的军事部署。

时间回溯到去年,王濬协同羊祜进攻汉中无果,不得已退回新城,在此之后,他的表现甚是低调,差一点让人忽略了他的存在。

就算赵广攻打西陵,将汉中、永安的驻军抽调一空,罗宪、张翼等有名大将也俱不在原先所在的驻防之地,王濬也没有袭扰汉地的动作。

这等情况,在李球、马融等不熟悉王濬的人看来,是这个六旬的老将已经不行了,有心养老归隐了,要不然的话,他不会放着好处不捞。

但实际上,王濬这一年来,在新城三郡深耕细作,挖掘潜力,发现人才,笼络诸蛮,可以说表现的相当出色。

王濬部下,文有广汉郪人李毅、蜀郡郫县人何攀,武有巴单程、覃盘等蛮将,还小舅子燕人徐武也投奔而来,三郡的兵马合计下来虽然不足万人,但七、八千人还是有的。

李毅、何攀个人的能力也都不错,在历史上他们都是西晋时期的重要官员,徐武更是厉害,最后做到了豫州刺史的位置。

王濬在巴西、巴郡任上时,减轻徭役课税,鼓励生育,保全幼婴,活人无数。李毅、何攀就是王濬在巴西太守任上时的属官。

这两人还都很年轻,也没有什么名望,但他们和王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爽朗旷达,不苟小节,体恤民生。

也正是彼此意气相投、理念相似,王濬才能在汉国攻占巴蜀,民心归汉的情况下,收拢李、何这两个有才能的年轻人。

巴单程、覃盘是新城竹溪蛮两个最大的洞蛮的首领,巴氏这个姓追溯来说,可以前提到古巴国,巴单程的部落与长江以南的五溪蛮,也就是蛮王沙摩柯的部落同根同源,只不过后来五溪蛮南迁,巴单程所部则继续留在了巴西、新城一带。

王濬治巴郡,受益更大的就是巴氏部落,覃盘的部落与巴部相邻,两个部族之间,通婚频繁,巴单程还是覃盘的姐夫,有这一层关系上,覃氏部落自然也站在了王濬这一边。

“禀使君,连舫大船已经打造完成三艘,船长一百二十步,每艘若是满载的话,可装载千余人。大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可随时听候调遣,出兵征战。”

李毅、何攀是王濬的左右手,军议一开始,就抛出了王濬精心准备的水战巨舰,以坚定众人的信心。

连舫大船,王濬在历史上就督造过,攻吴时大船多达二十余艘,不过那时王濬已是益州刺史,控制了整个巴蜀,财力足以支撑大船的督造。

而现在,王濬只占领了偏僻的新城三郡,自然不可能有这个力量,所以,连舫大船也只造了三艘,但这已经足够在汉水在纵横了。

毕竟,汉水不是长江,江面在上庸一带虽然已经开阔了不少,但若是船只过大,通行之时只能在江心位置,转向也颇为不便。

以连舫大船作为母舰,以大大小小的艨艟、走舸环护四周,这种移动又坚固的水上堡垒,是王濬想出来的对付汉军的办法。

王濬听到李、何二人的回报,目光炯炯有神:“诸位:赵元忠小儿要打我三郡,那就让他来试试看,究竟是我王士治的头铁、还是他的头更硬!”

“此一战,我方优势明显,以逸待劳是其一,我们补给粮秣、辎重就在三郡,伪汉则是长途而来,仅靠一条武关道,不足以支撑其长期作战需要。”

“齐心协力是其二,汉水有新打造的连舫大船,陆上有巴、覃诸部勇士的助阵,赵广要想打败我们,不亚于登华山之难。”

“所以,只要我们坚守住汉水、房陵,待羊荆州从襄阳发来援兵,则赵广小儿腹背受敌,不能久持必退。”上庸会议上,王濬手捋花白须然,目光炯炯有神,用坚定的语气对着鼓舞晋国守城将校、大大小小的蛮王的士气。

“使君,房陵是我三郡之门户,徐武愿担重任,驻守房陵,以拒来敌。”徐武刚刚投奔到姐夫王濬这里,寸功未立,急声上前请令道。

王濬看了一眼高大威猛的徐武,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房陵城之得失,关系重大,你若守城,切不可持勇轻敌,当以坚守为上,勿中了汉贼的圈套。”

徐武重重的点了下头,应道:“末将领令。”

他虽然武力上不错,但那要看和谁来比。在临到上庸之前,徐武也听闻了汉国赵广用兵的作派,这等以蛮力著称的猛将,确实不可力敌,只能以智计取胜。

徐武、李毅、何攀各个领令,接下来就剩下两位蛮王巴单程、覃盘未有任务,王濬倒不是不用他们,还是蛮兵毕竟是盟友,未经他们同意,王濬也不能直接号令蛮兵出战。

巴单程和覃盘对视了一眼,齐齐而出,对着王濬大声道:“使君,听说汉贼中的首领赵广,勇猛无敌,无人能够抵挡,我们有意会上一会........。”

用计谋,不是他们蛮人的强项。

刚才李毅、何攀等人说的什么连舫大船等等事宜,两位蛮王也是听的云里雾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汉人就喜欢弄的那么复杂。

从他们两个的角度来说,打仗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无非就是王对王,两个人互殴一仗,胜的吞并敌方部落,壮大已方实力,败的运气好能远遁,运气不好就是全族被屠,族群不保。

听巴、覃两个蛮族首领这么一表态,王濬脸上的笑容更甚,他高兴的捋着胡须,拍着案几道:“甚好,甚好,诸位将校、佐吏、大王酋帅且随我出征,击败汉贼,彰我大晋声威,就在此战。”

王濬这个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西晋开国大将,大器晚成,又深谋远虑,在发现被围时,王濬爆发出了惊人的魄力和能力。

有的人,平时很寻常,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众角色。

但一旦到了危急关头,这些人就是中流砥柱,就是可以依靠的大将之材。

王濬无疑就是这种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