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汉军舰队入荆州

汉建隆三年,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九月下。

吴国镇军大将军、荆州牧陆抗接到孙皓讨伐步阐的命令,遂从江陵、宜都一带调集水陆大军计五万余众,对西陵镇将步阐所部进行围攻。

步阐兵少力弱,不得不收缩全部力量死守城池。

十月上,步璿终于从永安派人回来,并带来了赵广的确切承诺,步阐终于决定正式升起汉旗,率军归降新汉,领西陵一隅重归大汉版图。

步阐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忠心,步家从老子步骘开始起,就是吴国重臣,和汉室特别是汉献帝没有过关联。

事实上,步阐曾经在归汉还是投晋的问题上,考虑了很久,两边他都在谈,派到新汉的是兄长步协的次子步璿、派到晋国的是步协的长子步玑。

从这个安排来看,步阐其实对晋国还是有所期待的,只不过很遗憾,司马炎的魄力没有赵广那么大。

最终步阐决定投靠新汉的赵广,原因无它,一是新汉的永安驻有罗宪的军队,这支水军在去年的时候,将晋将杜预的部队杀的大败,从战斗力来说,汉军比晋军要更强大一些。

二是步璿已经与赵广亲见,并带回了新汉的承诺。晋、汉双方一对比的话,新汉给予的待遇和支持更加的实惠。

其实,司马炎也蛮大方的,给步阐的官职是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遥领交州牧,封宜都侯。

但步阐细细一分析,发现司马炎给的都是空头支票,都督西陵诸军事,这西陵本就归他步家管,都不都督无所谓,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只是个虚名,至于领交州牧,交州现在是在吴国统治下,步阐连一座西陵城都难保,交州那只能在梦中想想。

相反,新汉一方开出的条件虽然不那么耀眼,但却很实惠,赵广也是给出了新汉能够拿出的最大诚意。

步阐如果归汉,继续留守西陵当然没有问题,巴蜀对东吴的贸易方面继续由步家负责,当然步家只是转手从中抽成,真正的供应商还是新汉。

除了原有的对吴贸易外,新汉也准备把对交趾的商道,也就是夜郎道方向的商路,交给步家来负责,这条商路原本是从巴郡至夜郎,再到交趾、九真、合浦一带。

西陵一旦归汉,从西陵顺着沅水、湘水往南,经灵渠往交州,是秦国讨作南越时大军过往的通道,一路之上有船只可以通行,比走夜郎要划算的多。

这样一来,步家就相当于垄断了向东、向东南方向的商路,其中的利益有多大,步阐只需稍稍一想,就能得到结论。

除了实利之外,新汉也不像晋国光给虚职不给实权,步阐得到的除了督西陵诸军事外,赵广还很大方的把宜都、公安两城的治理权划给了步阐。

宜都是吴国治下南郡的第三大城,公安是当年刘备驻守荆州的旧地,这两个地方虽然不如江陵来的重要,但也是赵广能够给予步阐的极限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太白的这首名句还没有问世,罗宪的先头舰队一路东下,也没有欣赏两岸美景的心思,对于永安营的将士来说,以最快的速度冲破吴军的封锁,到达西陵是最要紧的事情。

艨艟战舰上,罗宪、罗袭、罗尚正在商议如何突破吴军在建平的防线。

建平也就是屈原的故里秭归一带,这里驻守着吴军的偏师一部,领兵的吴将是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这两个人也是陆抗的得力部下。

其中,朱琬是吴国名臣朱治的孙子,在父亲朱才死后袭爵毗陵侯,官职为镇西将军。

留虑、朱琬两将只有将卒二千人不到,战船约有百余条,不过没有什么大船,建平这个地方已经是三峡的东入口方向,地势起伏不平,唯有沿江一带尚有一些坡地,勉强能够扎营。

“左将军,我已联系上步家留在建平的人,他们说建平的吴军并无异常举动,我们由上而下进攻,正可一鼓作气,拿下建平,立下东征之首功。”步璿一脸的激动,向罗宪提出自己的想法。

罗尚、罗袭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不仅皮肤黝黑了不少,而且神情眉宇间的从容淡定,大将之风让步璿很是倾慕,同样是大家子弟,不久前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怎么突然间就领先自己那么多了。

不行,这一次东征,他步璿也要好好显一显身手。

罗尚瞧着步璿激动的表情,心中暗爽,这跟着大将军赵广出征一次,虽然没捞到什么大功,但见识着实长了不少,回头再看步璿这个昔日的好友,就有些瞧不上了。

罗尚想了想,建言道:“建平要是这么好拿下,吴军也不要驻守在此,我们还要是有一个万全之策,叔父,不如这样,我军水陆并进,我率一支舰队前出试探,袭弟领一军从这里登岸沿江而进。”

“要是吴军出水营接战,那叔父在后引大军杀出,一举破敌,要是吴军退缩不战,则我军可以不用理会,径直往下游进军,建平之敌,留给大将军的中军处置。”

“就依你之言。”罗宪欣慰的看了看自家的侄子,这侄子比儿子要聪明一点,也更加的有主见,这一次出的主意也是不错。

兵贵神速。

大将军赵广给自己的任务是进入西陵城中,与步阐会合,以固步阐坚守之心,要是为贪图建平这一点吴军,耽误了时间和战机,那他罗宪哪还有脸再到赵广缴令。

罗袭领了一队五百余人的小部队登上北岸,这里地势险峻,不好行走,许多地方还靠绳索牵引才能通过,不过,罗袭的这些兵卒长年在巴地生活行走,对此已是习以为常。

相反,要是换到平地上,他们可能倒是不适应了。

罗尚引十余艘走舸杀向吴军水寨,那厢留虑和朱琬其实已经早早得到消息,汉军舰队从上游杀将而来。

这让留、朱两人暗自庆幸,若不是镇军大将军差人来报,他们又抓捕了步家留在建平的人员,得到了确切的证据,这两人只怕还想不到西陵督步阐竟然和新汉那边有勾连。

步家的人平素行事太过高调,在吴营中是众矢之的,步璿所想的里应外合,哪有那么容易?

留虑、朱琬一番商议之后,两人决定还是稳妥起见,坚守营寨不出,永安大战之后,新汉的水军实力扩张的很快,在李遗的支持下,来自赤水上游的巨木被砍伐下来,作为新船的木料,这种坚硬的沉木在制作成战船后,耐冲撞力比吴军战船要强的多。

就战船的质量来说,汉军的实力已经高过吴军,吴军现在能比的,就是水战的战法要更加的丰富,配合上要比永安汉军更加的纯熟。

吴军不出战,罗尚在营外一番喝骂之后,也不再纠结,很快罗宪就带着永安水军的百余条战船杀到,这一支汉军舰队浩浩荡荡的经过,把蛰伏在水营中的留虑、朱琬吓的面如土色。

汉军竟然这么强大。

这不过是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那个快要亡国的蜀汉,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国力强大的庞然大物,那个赵广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不提留虑、朱琬如何去想,就在罗宪顺江而下的时候,西陵这边的步阐已经被陆抗团团包围,动弹不得。

宜都。

吴军镇军大将军陆抗驻地。

得悉汉军顺江而下的紧急军报,陆抗迅速的调动兵力,开始布防江陵、宜都、西陵这条沿江防线。

江陵方向,陆抗留江陵督张咸固守江陵,令公安督孙遵在长江南岸的乐乡一带机动,以为张咸军之后援,同时也是防止汉军从南边的陆路东下。

西陵方向,陆抗亲率宜都太守雷谭、偏将朱乔、都督俞赞等将领,在西陵的外围督造围堵,也就是长围,主要的目的是隔绝城内的步阐军与城外的援兵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城内守军的士气,进而为破城作准备。

在历史上,陆抗的这一策略取得了完美的结果,晋国荆州刺史杨肇被陆抗的计谋骗的团团转,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还差一点成了吴军的俘虏。

不过,这一回陆抗的对手已经换了。

他首先碰上的,是刚刚冲破了建平吴军第一道封锁线的罗宪。

留虑、朱琬的保守战法,没能挡住疾进的罗宪,相反,他们守在建平前有罗宪,后有赵广,已成孤军一支。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留、朱二人也有袭扰汉军补给的能力,如果他们能打得过随后跟进的汉军中军舰队的话。

江水上,汉军水师的艨艟战舰与吴军战船有很大的不同,得益于巨鲸号取得的辉煌战绩,汉军战船在建造时撞角多用铜铁打造,十分的坚固。

两翼的船舷处,有专门对付拍杆的钩子,一旦被敌船钩住,汉军可以迅速的用已方的钩子将对方的拍杆引向别处,这样一来,吴军的力量用到了不重要的地方,威胁也就小了许多。

同时,汉军一方的战法上,多采用近身肉搏的方式,随着大汉矿业的发展,铁器和铁制铠甲的出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军中需要,永安营将士全身顶盔贯甲,他们更喜欢登船近战,而不是跟只穿着轻便的片甲的吴军士兵远程对射。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罗宪一接近西陵附近,就下令全军靠岸,登陆后向吴军的外围直接发动进攻,打破一个点冲入城中,即是胜利。

罗尚、罗袭当先冲在最前,兄弟两个并肩作战,也存了比拼一番的心思,一时间汉军士气大振,直杀的吴将朱乔溃不成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