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兵布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兵布阵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陈同、罗尚先行出发之后,赵广对蜀郡一带的汉军兵力重新作了一番部署和调整。

黄崇、文鸯一文一武,坐镇成都,既是治政需要,又能震慑屑小。

太守黄崇综合协调能力出众,自在褒斜水加入赵广军中以来,游说苏绍等事务表现可圈可点,让赵广眼前一亮。

这一次,赵广将蜀郡太守的重任交到他手里。

也是对黄崇寄以了很高的期待。巴蜀十三郡中,蜀郡居第一,坐拥天府平原的地理优势,蜀郡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巴蜀的稳定。

杜轸、范元两个担任太守府属官,协助黄崇负责治理内政,恢复如锦里等手工业作坊的生产,同时,加紧疏浚失修的灌溉河渠,确保水稻等农作物在成长期能够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巴蜀的粮秣种植与关中不同,按《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贮、鱼、盐……皆纳贡之”。也就是说巴蜀的土地相当肥沃,五谷都能种植,特别是蚕桑、麻布等等,都是巴蜀主要的出产。

当年,秦国在攻占了巴蜀之后,李冰开都江堰,巴蜀立即成为秦国的大粮仓。高祖刘邦在汉中称王时,也是先平定了巴蜀,然后再暗渡陈仓占领关中,要是刘邦先去打关中,只怕难以挺过一次又一次被项羽击败的困境。

放大到整个中国来说,巴蜀盆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有了它,即便失去大半的领土,我们也还有复起的机会。

这一点,近代史已经有了证明。

文鸯已经被赵广任命为奋武将军,这虽然是一个杂号将军,但也已经凌驾于汉军中的诸多偏将军、裨将军之上。

有了这个身份,文鸯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号令蜀郡各地的郡卒、县卒,在紧急时候征召他们,组建起防御成都郡城的预备力量。

在安排了蜀郡治理一干事务后,赵广即率汉军主力沿着陈同、罗尚行军的方向朝永安进军。

随同他一起出征的,还有文虎、诸葛尚、糜立、钟邕等人,将领的配备上,这一次相对单薄一些。

文虎这一次和兄长文鸯分开,单独领了一军跟随赵广出征,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能力测验。

赵广也很看好文家兄弟中更为年轻的文虎,希望在未来给他压一压担子。

本来出征将领中,赵广还提意把前一阵子大放光彩的句安叫上,结果句安也不知道是唱戏唱上瘾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死活不愿意离开成都。

直到后来糜立小胖子神神秘秘的跟赵广提了一句,句安这家伙居然看上苏惠了。

苏惠是什么身份,什么文采?

句安是什么身份,什么水平?

苏惠虽然长的一般,但在台上可是名角,追她的人不要太多。

句安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但这家伙就是一心一意想当舔狗,任谁的劝也不行。

句安不愿出征,赵广也不强求,句安又不是什么厉害的名将,也就是像成都一战时,对付谯周时用上一用,正常一点的战事都派不上多大的用处。

其他将领方面,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职责,这也是一个势力壮大的必然。

赵广现在地盘越来越大,长安要守、潼关、蒲津关要守、狄道那边也要守,再加上又收复了成都,每一个地方就要派出合适的人员,要不然的话,内部叛乱不定,那就和东吴内部的山越一样,会牵制赵广很大的精力。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永安之战,很可能与赵广以往经历的战事都不相同。在大江及其支流上舟楫作战,是赵广即将要面对的新的考验。

在指挥将领层面,赵广VS杜预。

一个拥有系统外挂的穿越众。

一个号称武库的当世军事奇才。

比起邓艾、钟会等人,杜预的用兵更加的灵活,有时候还渗入了政治层面的因素,给予赵广的压力也很大。

永安。

新汉巴东郡治所在。

这里是长江三峡西端的要冲,也是巴蜀进入荆州的咽喉,反过来讲,荆州要想入巴蜀,也必须先拿下永安。

新汉左将军罗宪,在此镇守已有近十年,从刚刚四十的壮年到现在五十开外,罗宪为了守卫巴东郡,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但他并不后悔。

即便新汉朝廷不久前,在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中,只升了赵广和霍弋两人,他也没感到太多的委屈。

一方面,有陈寿这个师弟的说项,罗宪对赵广这一年多来的功绩知道的甚多,比如固原大战的经历,以陈寿写三国志的文笔,在师兄面前稍加修饰,就是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

罗宪觉得赵广提拔理所当然,无论是谁,能将大汉从覆亡的边缘处拉回来,都是了不得的英雄豪杰,起码他罗宪做不到这一点。

而也正因为罗宪和赵广这一系越走越近,他的官职才会被刘谌有意无意的压了一压。

至于霍弋的升职,罗宪也没有多想,皇帝身边总要有信任的人,霍弋的资历也比他罗宪要更深一些。况且,在现在的微妙局势下,就是让他罗宪离开永安,他也不愿意。

在永安经营十年,对于这一座巴东的坚城,罗宪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不仅是他一人,整个罗家都把资源投入到了这里。

危险与机遇并存,在蜀吴交战时期,永安是吴国进攻的要点,在和平时期,又是两国贸易的集散地。

罗家在此投入越多,收获也越多。

同样的情况,在东吴那边也是一样,西陵督步协刚刚病逝,吴主孙皓刚想要将其弟步阐调集,就遭到步家的坚决抵抗。

步家的利益,也和西陵紧紧的捆绑到了一起。

永安城内,左将军罗宪府上,烛火点得通明。

“将军,刚刚接到吴国方面的消息,吴国西陵督,抚军将军步协病亡,其弟步阐遣人向吴主孙皓报丧,不过,看吴国朝堂的意思,似乎有意将步氏调离西陵?”参军杨宗手里持着一份帛书,正在向罗宪报告情况。

杨宗是罗宪的亲信,早年在成都时就相识,陆抗攻打永安,杨宗协助罗宪调度粮秣辎重,功劳甚大。

罗宪两鬓染霜,目光炯炯,他一边阅看简牍,一边摇头说道:“这不可能,步氏在西陵已历三代,根深蒂固,吴帝孙皓暂时还动不了步家,不过,事不过三,步仲思要是思度不周,只怕西陵会有变故。”

步家在西陵,要从吴国丞相步骘开始算起,步骘、步协,步阐,对于吴国来说,与巴蜀的交易是块肥肉,步家吃进去大半,却分给建业很少。

孙皓在魏吴和谈中获得了江淮重镇寿春,这让他积攒起了巨大的声望,其祖父孙权动员十万人马攻打合肥,结果被魏国大将张辽在逍遥津杀的大败,其后的几次北伐,孙权也是一次次无功而返,而现在,孙皓兵不血刃拿下寿春,怎不让吴国上下兴奋莫名。

有了声望的资本,孙皓接下来就要举起他残暴的屠刀,杀向一个个不听他话的朝臣官员,可惜,现在看到这一层危险的人少之又少。

“对了,敬之去成都面见骠骑将军,不知有无消息回来?”罗宪将杨宗呈上来的帛信认真看了一遍,抬起头问道。

杨宗拍了下额头,连忙道:“禀左将军,属下差点忘了,敬之已有信回来,骠骑将军已遣了偏将陈同领一部人马从涪水东进,现在估计已到临江。而且,骠骑将军的主力也已在蜀郡聚结,相信不用多久,巴东郡一带,将是我大汉军队的天下。”

罗宪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赵广的及时增援让他守住永安的信心大增,象这样有友军依靠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了。

有了信心的罗宪想了又想,把儿子罗袭叫到身边,嘱咐道:“你辛苦一趟往建宁李太守那里,让他聚拢将士,待我永安战起,侧击魏军于后,记住,一定要告诫李遗夫妻,不可正面阻敌,只要袭扰即可,一切等赵君侯到了永安,再作定夺。”罗宪郑重嘱咐道。

建宁太守李遗手底下的将卒不多,总数连一千人都不到,战斗力也很弱,指望李遗去正面抵挡杜预不现实,但袭扰下杜预的后方,这个任务李遗应当可以完成。

就算李遗没有领兵作战的能力,关银屏将门虎女,有其父关羽、其兄关平、关兴的熏陶,关家现在还有关彝在赵广军中效力,关银屏现在只怕早就跃跃欲试了。

罗袭、杨宗各领了将令,急匆匆而去。

罗宪早早的吃过饭后,即带着几名亲卒登上船坞,视察永安水军的操练情况,永安水军的规模不大,与拥有楼船的强大吴国水军不能相比,不过,经过罗宪这些年的积累,也攒起了三艘艨艟、二十余艘走舸的家当。

水军将卒方面,巴人善舟,巫峡上的大小宁河,是天然的练兵场所,这里水面开阔,水流平缓,相对来说,只要藏在支流,一般很难发现。

一贯后发制人的罗宪,将这一支水军作为奇兵,只待在战事最为关键的时候杀将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