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456茵陈实验田

走出大山的云 456茵陈实验田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尚云回到西原市时,清明已过,他所流转来的一万亩耕地上冒出了大小不一的茵陈。

这些茵陈是荒山野岭的黄蒿种子经过风的作用,被带到了耕地上,种子遇到了雨,沾地而生的。每年春天,茵陈是出来的最早的一种草。农民们习惯称呼为草,而不会去称呼为茵陈。

由于是风种的,所以有的地块有,有的地块无,有的长的高一点,有的长的低一点。

为了实验一下通过种植茵陈一亩地能够产生多少钱,前一段时间,大地刚解冻后不久,尚云便试种了300亩茵陈。

当时向村民们收购黄蒿籽时,村民们不知道尚云要干啥,当尚云把那些黄蒿籽种植到耕地上时,村民们还是吃惊不小。

“这个孩子要干什么?”

当人们知道尚云要通过种植卖茵陈时,他们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漫山遍野的黄蒿头子,都没有人愿意铲,他却要种在地里。”

“这简直就是疯了呀!”

“太不可思议了!”

在人们的不可思议中尚云把收购来的黄蒿籽撒在地上,然后给地上撒上了尿素和磷肥,叫了个旋耕机。

经过旋耕机三天三夜的耕作,300亩茵陈实验田终于完成了播种。

二十多天过去后,当尚云回来,走进试验田时,他发现了密密麻麻的茵陈,它们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贴地而生,密密麻麻的。

还是种的太稠密了,当时尚云害怕翻耕后,有些黄蒿籽不能发芽,所以多撒了一些种子,没有想到一场春雨过后,它们都发芽破土而出了。

黄蒿在没有起苔的时候叫茵陈,起了苔也就成了柴。一般茵陈有银元那么大时就能铲了,农户铲茵陈会用镰刀、锄头。

用镰刀和锄头铲茵陈,要弯腰,要捡拾,非常费力费时间,所以农户们并不愿意去铲。

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缺的今天,靠着这种人工的劳动,即使有人愿意去铲茵陈,也只能铲小面积的茵陈,对于大面积的茵陈收割,还是应该用机器。

但茵陈基本上贴地而生,像小麦和紫苏收割机是很难收割的,小麦和紫苏收割机收割过的茬比茵陈还高。

必须要想办法设计出一种能够收割茵陈的机器来,只有这种机器投入到使用中,才能够节约大量的劳动力,节约了劳动力,就等于节约了成本。

话虽然如此说,但这个机器还是非常难以设计的,因为茵陈长得太低,最高也只有二三寸,超过二三寸,就不叫茵陈,也没有了药用价值。收割茵陈时,必须要贴着土收割。

尚云望着密密麻麻的300亩茵陈,觉得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尽快设计出来一个能够收割茵陈的机器来。

他不会设计机器,他只能找给他设计了紫苏收割机的厂家。他把茵陈的图片发给厂家,希望厂家能够帮助他设计出来一个收割茵陈的机器来。

厂家听了尚云的述说,连连摇头,说道:“长得那么低,大型机器根本不可能收割那么低的作物,你还是去联系别的厂家吧。”

尚云无奈,又前前后后联系了十来家厂家,终于有一个厂家表示愿意试一试,但实验所产生的费用尚云得出。

那个意思就是,无论他们生产出来的机器能不能用,尚云都得掏钱。

究竟得多少钱实验费,这个事,还得和厂家说说。

厂家说,拿出一万块钱来,如果他们设计出来的机器不能用,他们回收机器,当然这一万元就当实验费了。

茵陈的收割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错过这半个月的最佳收割期,茵陈就变成了废柴。

尚云没有过多的时间耗在机器制造的实验上,他必须要尽快弄到一台能够收割茵陈的机器来,他没有答应那家要实验费厂家的要求。

国内没有专门种植茵陈的,人们对茵陈机器的需求量少,也是厂家不愿意生产茵陈收割机器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厂家直接表示,如果你想要一二百台那样的机器,我们愿意成立团队去设计出你需要的机器来,一两台,你出的钱少了,不够我们的设计成本,出的钱多了,你一定觉得不划算。

人家说的是实话,就300亩的茵陈,种植面积还是太少。厂家要生产,就得要设计和实验,就那么一点面积,没有那一个厂家愿意去耗时设计一台机器的。

虽然其它耕地上也有茵陈,可都是风种的,这儿有,那儿没有,大型机器即使能够收,也不够油钱和人工费。

这生产茵陈收割机器的事没有谈成,尚云还是有些不甘心。

如果大型的收割机不能收割茵陈,就设计出一个小型的,小型的总应该能行吧。

尚云又联系了一家生产中小型机器的厂家,厂家听了尚云的想法,对尚云说道:“你可以用人力背负式的收割机去收割。”

尚云说道:“这个可以,曾经我背着收过苜蓿,苜蓿地里的草会随着苜蓿草一起被割下来。”

厂家说道:“是呀,只有这种人力背负式收割机才能够贴地而收,而且可以保证不伤茵陈,其它稍微大一点的,要么收不上茵陈,要么会收一部分丢一部分。”

尚云说道:“如果我把这300亩茵陈种植成功了,还会种植许多,那么人力背负式的收割机还是成本太高了,我希望你们能够设计出一种带舱的收割机,那样就不会造成收割下来的茵陈到处都是,收割成本也就会降下来。”

厂家听了尚云的话,说道:“小伙子,你竟然要种那个东西,你能确保你能够赚来钱吗?等你赚来钱了,准备种几千亩的时候了,再来找我,我一定会按照你的要求给你生产出一批茵陈收割机器来。”

尚云知道,大家一定把他当成了一个怪物,觉得把蒿子种植在地上,就是在胡折腾。

既然生产收割机器的事谈不成,尚云就必须将心思花在雇佣人工上。

这几年,人工的费用还是挺高的,一个泥瓦工匠的工资一天在三百元左右,一个小工的工资一天在一百三十元左右。

如果按照天进行雇佣人干活,有些雇佣来干活的就不好好干,故意混日子,等着天黑。

去年,他的实验菜园雇佣了一批干活的,当时说好按天开工资,结果,一天能够完成的活,他们干了三天。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采用了包工,把菜园化成块,根据不同地块的草,按照地块往出包。

包工制的推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率,菜园再也没有“磨洋工”的人了,大家都在急急忙忙干活,恨不得两天的活半天干完。

只要出钱,而且是出足够多的钱,就能够雇佣来干活的。

问题是这些茵陈究竟会带来多少收益,除过成本,会带来多少收益?他心里没有底。

没有实验,就不知道。也许除过成本,他不但不会赚钱,而且还会亏本,也许会赚来一部分钱。

这满地的茵陈要变成钱,不但有人工收割的成本,而且有运输的成本。运输的成本并不比收割的成本低,一部分地块,只能进去个三轮车,大型运输车进不了地,需要三轮车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会重新产生人工的装运费。

每一笔钱,都不是好赚的,特别是要想在黄土地上弄钱,每一分钱都是汗水和力气换来的。

一亩茵陈究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会产生多少收益,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个月后,种了茵陈的耕地,便不能种大秋作物了,也不能种植紫苏了,只能种植小秋作物,比如小糜子和甜荞、苦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