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364出国

走出大山的云 364出国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二十天过去了,尚云终于完善好了土地流转合同,通过土地流转合同,尚云一下子拥有了两万五千亩耕地,其中免费流转来一万五千亩耕地。

对于有流转费用的一万亩耕地,尚云签订了一年合同,对于那一万五千亩没有流转费的,尚云签订了五年流转合同。

面对如此多的耕地,如何种,怎么去种,一股脑摆在了尚云的面前。绝不能像村里人那样去耕种,绝不能套着毛驴去耕种,那样去做,不但见不了钱,还会把人累死。

尚云之所以要流转如此多的土地,绝不是他一时半会脑子发热。他如此做,都是冰莲花的建议。

冰莲花在美国考察了许多家庭农场主的种植园和养殖业,对发展中国农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而要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前提就是要有地。

虽然尚云流转土地的环江县和赤城县的自然条件比不上美国,但尚云流转的土地都是平地,农业机械都能够进地。

为了让尚云增长见识,冰莲花邀请尚云来美国,来参观美国的农场主经营的农场园和养殖场。

出国?这个尚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如今却摆在了尚云的眼前。

美国和荷兰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落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让尚云开阔眼界,学到国外的先进种植经验,冰莲花为尚云办好了出国证。

促使尚云去美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冰莲花和李鱼儿都在美国,而这两个人都是尚云心里放不下的两个人。冰莲花就是尚云心底深处盛开的一朵洁白的雪莲花,而李鱼儿是尚云的恋人。

家里有庄杏子照理,尚云没有了后顾之忧,决定去美国考察一下人家的种植业发展之路。

临走时,庄杏子把尚云一直送到浮桥,一路上,庄杏子一直低着头,默默地背着尚云的黑色背包。

来到浮桥批发部,庄杏子从批发部取出来两瓶饮料,装在了黑色的背包里。

“云,你胃不好,我已经为你装了胃药,记得不要吃辣子,去到了美国,记得给我打电话,报个平安。”庄杏子低头说道。

尚云从庄杏子手中接过背包,说道:“杏子,我要走了,我的家就交给你了,还有实验鸡园也交给你了。”

庄杏子说道:“云,你就放心去,想游了就多游几天,见了鱼儿姐姐了,也给我带个话,就说我也想她。”

尚云说道:“是的,如果我能够见到她,一定把你的问候带给她。昨天和她通话时,她还在一个影视基地拍电影,非常忙的,她在北方,我要去的是南方,也许我们这一次是见不到面的。”

庄杏子说道:“鱼儿姐姐对你那么好,一定会抽时间来看你的。”

尚云终于坐上了发往环江县城的班车,这是他和潘多林合资买的班车,潘多林当司机,他雇佣的黄娟娟当售票员。

班车因为走的是村道,极大的方便了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出行,每天都有许多人坐车,常常爆满。

尚云上了班车时,里面只有一个空座位了,是黄娟娟特意留给他的。

因为浮桥是班车的起点,坐在班车上的多一半是尚家河村民,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二十里左右的其他村的村民。

“云,你这是要去哪里去?”有人问道。

尚云说道:“准备去一趟国外。”

“是不是去看李鱼儿呀!”

大家都知道他和李鱼儿的感情,这样说并不为怪。

“最近我流转来了两万五千亩耕地,我想出去学习一下国外人是怎么种地的。”尚云说道。

“啊!云,大家都不想种地,你流转那么多,究竟种什么?”

“初步准备种红小豆、荏和洋芋,等从国外回来后,我也许会调整一下。”

“云,种那些东西有人要吗?”

“有人要,我已经和厂家签订了一些订单收购合同,还有一部分等我从国外回来了,决定好种什么了,然后再去签订。”

“云,什么叫订单种植合同?”

“简单地说,就是外面的客商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种植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客商,客商给予一定的最低收购价,农户去种。”

“云,如此种植也好,可不知道能不能赚来钱?现在农产品价格低,就咱们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种地就是一项出力没有效益的活。”

“我觉得应该能够赚来钱,至于能够赚来多少,到了今年秋末就知道了。”

“云,你好好干!如果种地能够赚来钱,我就把我家那小子叫回来跟着你去干!”

要想重新掀起一场消失了很久的种地**,就必须要变革。而刺激变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让土地能够带来足够乐观的收益。

尚云想着要来一次对土地价值的重新评估,这些曾经解决了一代又一代人吃饭问题的土地,不能成为人们丢弃的对象。

这次美国之行,他一定要出去找到破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定要找到新的发展思路。

班车终于离开了浮桥,开始缓缓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爬行着,油路的工程队已经进了村,开始往土路面上铺石头。

一辆辆货车拉着石头,不停地奔跑着,路上需要一些铺路工人,村里十二个小伙子没有去外地打工,在路上当了铺路工,赚着钱。

村上的发展还是太快了,尚云虽然不再是村主任,可心里还是挂念着村上的事。

如果可以,尚云愿意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尚家河村的村民,可现在他因为突然流转来了如此多的土地,土地前期的肥料和籽种,也需要一大笔钱,他也没有能力去帮助村民了。

钱,从那里来?再一次考验着尚云。

如此多的地,如何去种?到底种什么?同样考验着尚云。

用什么的方式去种?当然传统的人力耕种模式已经不行了,必须要用机械耕种,除了耕种,还有收割。

随着一块块坡陡地变成了平地,拖拉机旋地、犁地和播种已经走进了环江县,但收割,依然没有收割的机械,人们都是用手工的收割方式在收割。

手工收割产生了大量的人力,而人力的成本费用是非常高的,这样就限制了人们去种地。

拿收购小麦来说,一个青壮年蹲在地里,拿着镰刀,一天到晚,腰酸背痛,浑身酸痛,最多能收一亩多一点。

一个小工的价最低是一天一百块钱,收一亩小麦人工费就得一百多元,人工投入的越多,地上种的庄稼的利润就越小。

两万五千亩耕地,如果要靠人工来收割,那得多少人工?这个账,如果仔细算下来,种地就不敢去种了。

山里的青壮年也就是因为算清楚了账,才放下了土地,选择了外出打工。

尚云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陷入了沉思,他这次出国,就是要引进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一定要走机械化种地的道路。

班车离开尚家河村地界,开始钻进了另外一个大山,山路十八弯,转来转去,有时候转了十多分钟,才转出了一座大山。

沿途,不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多数是老年人和孩子,也有没有坐上车的,遇见座位满,班车就不能拉人了,沿路有一部分人拼命招手挡车,还是没有坐上车。

班车的生意还是挺好的,当初尚云在选择路线时,考虑到村里多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了他们出行方便,便选择了村道,没有想到,这村道还是选对了。

人们拥挤的地方,常常商机多,但人多,竞争必然大,能够赚来的钱,被众人分过后,也没有了多少。

在没有人走的地方,去开出一条路,虽然开始冷清,但最终还是能够赚来足够多的钱,而且这些钱就是你自己的,不用和别人去争抢。

尚云这次流转如此多的土地,就是想要踏出一条致富路,重新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