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第三百章明白了一个理

走出大山的云 第三百章明白了一个理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古历2014年9月9日,对尚云来说,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对尚家河村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让他们想着要去赶热闹的日子。

早晨八点三十分,在浮桥停车场,除了停了七八十辆摩托车和二三十辆三轮车外,还有一百多凑热闹的村里人,许多人是从城里专门赶回来的。

他们的村主任买了一辆从尚家河村通往环江县城的班车,他们心里高兴,他们从老远赶来,想纪念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更想祝贺一下他们的村主任尚云。

赶来的村民,没有看见尚云,却看见浮桥批发部旁边的空地上,有一个特大号的铁锅特别显眼。

大铁锅被十来块大石头支起来,悬在半空中,大铁锅下面的熊熊烈火特别耀眼,照红了众人的脸。

一位穿着白色上衣、头戴白帽子的师父,手中拿着一把长三尺的大铁勺不时揭开锅盖,翻动着里面的黑山羊肉。

煮羊肉的师父是尚云专门从曲柳湾乡政府羊肉馆请来的,是远近闻名的羊肉师父沙发发师父。

环江县的黑山羊肉香,但煮羊肉也有讲究,在调料的多少和成分上有讲究。

许多环江县人,都会煮羊肉,但能够把环江县黑山羊肉煮出色香味俱佳的,却很少。

为了进一步宣传环江县的黑山羊肉,前不久,环江县举办了羊肉大赛,有一百二十三名厨师参加了比赛。

沙发发在这次大赛中拿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尚家河村人王晓西。王晓西在三省交界处的三岔路口开了一个羊肉馆,专门卖环江县的黑山羊肉,远近闻名。

沙发发原来在西原市一家羊肉馆打工,后来他老娘生病,他为了照顾他老娘,回到了曲柳湾街道,办了一家羊肉馆,专门销售黑山羊肉。

沙发发做的黑山羊肉也闯出了自己的名气,许多人不远百里来到曲柳湾乡政府街道,就是为了能够吃一碗沙发发师父做的羊肉。

尚云刚当上村主任时,和唐燕子一起去沙发发师父的羊肉馆吃羊肉时,沙发发师父说尚云不是平地卧的兔子,希望尚云有朝一日发迹时,能够带上他走南闯北。

半年来,尚云闯来闯去,虽然不算有钱人,但手中也有了一部分周转资金,县城也有了两套属于自己的楼房,他不再是一个为了钱摸黑挖山药的尚云。

这次贺车,考虑到会来一部分人,尚云便请沙师父用大铁锅煮羊肉,他想为大家管手抓羊肉。

环江县的手抓羊肉出了名,曲柳湾乡的手抓羊肉更是一绝,许多出了名的手抓羊肉师父都出在曲柳湾乡。

沙发发这次煮羊肉用的铁锅,是一个特制的大铁锅,一次能够煮六个大黑山羯羊,大约一次能够煮六百八十多斤羊肉。

最近几年,农村过事,出嫁女儿娶媳妇,庄户人家喜欢给来人管手抓羊肉,庄户人家用来做饭的二号铁锅不能适应形式,一次煮不了多少羊肉。

沙发发师父瞄准了市场需求,特意订做了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用来给庄户人家过事煮羊肉用。

两天前,沙发发师父接到了尚云的订单,让他在九月九这天来到浮桥煮六百斤羊肉,免费招待过往客人。不是他沙发发免费送羊肉,而是尚云已经出了钱,他只负责把羊肉做好。

尚云说了,九月九这天,他免费给过往人吃羊肉,包括前来给他祝贺班车的,也包括游客。

尚云说了,什么时候把这六百斤羊肉吃完,沙发发就什么时候回去。

为了尽早能够回去,沙发发带着他的助手李静,七点半就来到了浮桥。李静,一位二十岁的姑娘,他们来到浮桥时,庄狗娃和黄狗娃正对着浮桥批发部唱山歌。

这个浮桥真是一个奇特的地方,除了附近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外,还有两个会唱山歌的狗娃。

庄狗娃和黄狗娃唱山歌唱出了味道,就像沙师父煮羊肉煮出了味道一样,虽然味道是不一样的,但都散发着一种味。

李静和沙师父也不知道浮桥对面两个小伙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唱山歌的,他们抬着大石头支好了铁锅,生起了火,煮得大铁锅里面羊肉冒起了气,那两个小伙子还在唱。

浮桥两面的人越来越多,拉着骡马接游客的姑娘们也先后来到了浮桥旁边,可那两个小伙子依然在唱。

沙师父刚来时,两个小伙子的歌声宛如公鸡叫鸣,声音高亢而又紧张,宛如战鼓,又似吼雷。

沙师父支起铁锅,往铁锅里面放进了羊肉,倒上了水,放好了调料时,两个小伙子的歌声宛如山洪,怒吼过后,宛如万马嘶鸣。

现在,拉着骡马的姑娘们来了,浮桥批发部的门开了,两个小伙子的歌声宛如黄莺鸟在歌唱,啾啾啾啾,婉转多情。

“沙师父,他们是不是专门的歌唱家?”填煤生火的李静问沙师父。

沙发发师父说道:“也不知道,就是听着他们唱的歌好听,时而高亢,时而奔放,时而婉转,时而哀怨,觉得他们心里一定有故事。”

李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她利用生火的空闲,望着对面的两个小伙子。

一个小伙子脸黑如大戏里面的焦赞,另一个小伙子脸红如大戏里面的孟良。

李静自小爱看通俗小说《杨家将》,对孟良和焦赞影响非常深刻,后来她看了许多关于焦赞和孟良的大戏。

焦赞和孟良是宋朝大将杨六郎手下的两位大将,他们在没有归顺杨六郎时,是山里的大王。

后来杨六郎带兵出征,在和辽作战时,顺路收服了焦赞和孟良。他们两个英勇善战,嫉恶如仇,行侠仗义,很受民间欢迎。

李静想着大戏里面的焦赞和孟良,望着对面唱山歌的两个小伙子,越看他们越像焦赞和孟良。

也许两个小伙子唱累了,他们一起住了声,红脸的来到了两个散发着油光的酒坛子旁边,冲着围在酒坛子旁边的十来个人笑了笑。

“黄狗娃,你一个卖酒的,什么时候学会了唱山歌?”一位戴着眼睛的中年人问道。

原来这个红脸的名字叫黄狗娃,李静心里想着,记住了这个名字。

“酒也要卖,山歌也要唱!”黄狗娃弯腰开始生火,早晨落了一些霜,带来的柴有些潮湿,黄狗娃生了几次火,冒了一些火星星,都死了。

“歌唱家,对面沙师父煮羊肉,你去借点火来,我们还等得喝你的酒呢!”

有人好心提醒着,黄狗娃没有生着火,往日留下的灰却因为用嘴吹火冒了满脸的灰。

黄狗娃用手去抹脸上的灰,没有想到脸上也落了霜,灰被手一抹,他变成了大灰脸。

已经有十来个人等着要喝酒,黄狗娃心里急,向旁边摆铁货的庄狗娃借了一个火钳子,提着火钳子向对面走去。

“这位小妹妹,能不能把你的火给我借用一点点。”黄狗娃来到生火的李静身边问道。

李静看着红脸孟良变成了灰太狼,捂着嘴,笑道:“灰太狼,借火可以,但你得把你的酒让我尝一尝。”

黄狗娃说道:“小妹妹,我的酒是我娘用五谷杂粮酿造的,曲是山里的草药合成的,我娘没有生我前,酿造的酒就出了名,生了我以后,我娘得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是产后……”

黄狗娃说到这里,突然记不起来了,李静笑着说道:“应该是产后综合症吧。”

黄狗娃拍了拍自己的脑瓜门,说道:“小妹妹,对呀,就是这个名字!小妹妹,你不但人长得好看,而且还如此聪明。”

李静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一个异性当着众人的面夸她漂亮,她的脸突然红了。不过有人夸她漂亮,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黄狗娃说道:“我娘得了那个病后,就干不了重活,就专门研究酿酒,为此她还专门去大城市的酒坊学了一年酿酒。”

李静说道:“听你如此说,我更要尝一尝了。”

黄狗娃说道:“小妹妹,如果你喜欢喝,一会你过来,我一定送你一壶小米酒。”

旁边站着听着的人,有人喊道:“黄狗娃,听说你看上了庄杏子,要为庄杏子唱三年六个月山歌,风雨无阻,有没有这个事?”

黄狗娃没有抬头看,继续对李静说道:“小妹妹,借点火用一下。”

李静从火堆里面弄出了两个冒着火星的煤,黄狗娃用火钳子夹住,开始往对面走。

黄狗娃走到浮桥边,转身说道:“小妹妹,记得走时过来带酒。”

李静笑了笑,说道:“好的!”

黄狗娃带着火来到了自己煮酒的地方,生起了火,旁边的庄狗娃说道:“大哥,你可不要花心,你说过要为我妹妹庄杏子唱三年六个月山歌的。”

黄狗娃终于生着了火,站起来,把火钳子还给了庄狗娃,对庄狗娃说道:“我得谢谢尚主任,他让我明白了一个理。”

庄狗娃和众人都想听卖酒的黄狗娃明白了一个什么理,可黄狗娃就是不说,装起了闷葫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