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394章 天下英雄亦有二三子入我吾彀中矣(五千字大章)

阚棱还有些犹豫,但是在谢叔方生拉硬拽的劝解下,很快就带着部曲离开了。

没过多久以后,狩猎的队伍就剩下了李元吉、薛万述,以及一干的侍卫和部曲。

没了阚棱和谢叔方等人抢猎物,李元吉总算是有机会出手了。

只是运气似乎有点不太好。

除了遇见过一群他们看了有点惹不起的野猪群以外,并没有遇到任何大型的勐兽。

以至于到了晌午出山的时候,李元吉就打了两头鹿,以及几只尾巴花里胡哨的野鸡。

也不知道是不是野鸡,反正样子李元吉在后世也没见过,薛万述说的那些带着浓厚的地方方言特色的名字,他也听不明白。

反正不是野鸡,跟野鸡混在一起,也就是野鸡了。

薛万述和一众侍卫、部曲们,倒是收获满满。

薛万述在去小解的时候,碰到了一头不知道被谁捅了屁股的黑熊,上去就跟黑熊搏杀的许久,不仅成功的要了黑熊的小命,还一洗李元吉小看他的耻辱。

侍卫们和部曲们遇到了几头从山林里勐然窜出来,准备刺王杀驾的野猪,在将李元吉团团围住以后,也收了野猪们的小命,也有了拿得出手的猎物。

就李元吉的猎物显得有些寒颤。

可他也没脾气啊。

一遇到送上门的猎物,侍卫们和部曲们就先将他团团围住,根本不给他发挥的空间。

等到他喝斥完了侍卫们和部曲们,从人群里出来的时候,侍卫们和部曲们已经把野猪打的连哼哼声也没有了。

他还不能怪罪侍卫们和部曲们,还得给一些赏赐。

因为人家在忠心耿耿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些人也在跟野猪搏杀的时候挂彩了。

他还怎么怪罪人家。

只能赏人家一柄上好的兵刃,再给人家许一些钱财。

然后情况就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一堆披甲持刃的人凑在一起护驾,就跟捡功劳没区别。

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了,碰到这种事情都会毫不犹豫的往上凑。

甭管有没有挂彩,只要表现的可怜一点,都能拿到赏赐。

无论是上好的兵刃,还是获得的赏钱,对他们而言都是一大笔收入,他们岂会错过。

“果然还是宇文宝更会伺候人啊。”

出山以后,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也刚刚从山里出来,随行的侍卫们还扛着一个个李世民猎到的勐兽。

什么老虎啊、豹子啊、黑熊啊、花熊啊,应有尽有,还有一条长长的巨蟒。

李世民左右的天策府众将们,收获也不小。

尉迟恭生扛着一头黑熊,体型硕大,看着就是一头在山林里称王称霸的黑熊。

程咬金骑着一头獠牙长长的野猪,野猪肚子里下还有用新伐的树干拼成的木筏,几个部曲拉着,在一众人中间招摇过市。

其他人更是不逞多让。

就连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房玄龄,手里也拎着一柄宝剑,带着一只看起来相当雄壮的鹿。

不仅鹿角峥嵘,连身形也比李元吉猎的鹿要大一圈。

李元吉见此,莫名其妙的就想起了宇文宝。

要是宇文宝还在长安城的话,绝对不会允许自家殿下在这种事情上被人压一头。

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山林里的各种勐兽打个半死,送到自家殿下面前让自家殿下杀。

如果这还不够,他甚至还能跑去给李世民使坏。

他说什么也不会让自家殿下丢脸的。

可惜了,宇文宝现在镇守在函谷关,他所担任的角色又是李元吉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李元吉说什么也不会把他召回来。

对李元吉而言,召宇文宝回来容易,可再想把他安排到函谷关就难了。

“殿下!”

“殿下!”

“……”

就在李元吉感念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能比宇文宝贴心的时候,谢叔方和阚棱等人带着猎物出现了。

两个人的收获还不错。

谢叔方猎了大大小小上百只猎物,还有一头黑白熊。

阚棱也猎了上百只猎物,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不是被射成了刺猬,就是被砍的面目全非。

不能割下多少完整的肉也就算了,皮子也废了。

李元吉见此,几乎毫不犹豫的对薛万述、谢叔方几个人道:“我有些困了,先去歇息一会儿。你们带着猎物去跟我二哥手底下的人比比,等拿到了赏赐,再来叫我。”

阚棱毫不犹豫的点头。

薛万述和谢叔方苦笑了一声,也跟着点了点头。

他们是聪明人,明白李元吉为什么突然困了。

就李元吉打到的那点猎物,以及他们打到的猎物,拿去跟李世民以及李世民手底下的人比,那就是自取其辱。

李元吉脾气不好,明显是不想去被人奚落,被人说酸话。

李元吉交代完了,也不在乎薛万述、谢叔方、阚棱等人的反应,自顾自的就骑着马赶到了猎场内的暖棚处。

蛮横、霸道、且不讲理的让守卫猎场的宦官们准备好吃的喝的以后,就在暖棚里夺起了清净。

没过多久以后,距离暖棚处不远,堆放猎物的地方,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惊呼和叫喊。

李元吉在守在暖棚门口的宦官身上抠抠搜搜,抠出了人家元衣里的一些兽毛,堵住了耳朵。

宦官委委屈屈的想哭,李元吉将自己打到的一只鹿的鹿角赏给了宦官以后,宦官就破涕为笑了。

有了兽毛堵耳朵,李元吉一下子就清净了。

吃饱喝足以后,迷迷湖湖就睡着了。

睡着以后,李元吉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有穿回去了,没人伺候了,也没有了大权在握,更没有了妻妾成群。

原想着借着自己从唐朝了解到的知识,装一波唐史专家,混点散碎的银子,没料到刚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番自己的见解,就被专家们批的体无完肤。

恼怒之下,就要带着专家们一起去挖李世民的笔架山,让专家们看看自己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结果还没挖呢,就被抓了。

眼看着枪杆子就要顶在脑门上了,李元吉就惊醒了。

“卧槽,盗墓未遂也不至于枪毙吧?”

“什么盗墓未遂?盗墓可是要被砍头的。枪毙是什么?”

凌敬不知道什么时候赶到了南苑猎场,还出现在了暖棚里,听到李元吉惊醒以后说的胡话,疑惑的问了起来。

李元吉惊魂未定,下意识的就训斥了一句,“不该问的别问。”

等到训斥完了,才发现,凌敬不是一个人来的,身旁还跟着一老一青。

老的李元吉还见过,正是昔日李建成手底下的军方一把手任瑰。

青的李元吉倒是没见过,但看身形,看气质,应该也是个不俗的人。

虽说气质这种东西虚无缥缈。

可是世家大户家里出来的人,跟平民百姓家里出来的人,即便是穿着同样的衣服,带着同样的发冠,拥有着同样的一张脸、一双手,也能从其气质上判断出他们是两种人。

一贵,一贱。

不是说李元吉嫌贫爱富,而是人家世家大户数代人培养出的气质,不是平民百姓靠着衣装和短时间内的富贵就能弥补的。

青年人身形高大,虽然没达到阚棱的地步,但远比寻常人更壮实,偏偏气质上又有一股子读书人的味,以及世家大户出来的味。

这说明青年人不仅有武艺傍身,也精通文墨。

在这个时代,文武兼修的人一般都不俗。

倒不是说青年人有多天才,而是这个时代的下限太低,文盲太多,精通武艺的人太少。

能文武兼修的人,只要不是代罪之身,基本上都能活出个人样来。

“臣任瑰……”

“臣权旭……”

“参见殿下!”

任瑰在李元吉的目光落在了他和权旭身上以后,立马带着权旭上前施礼。

李元吉立马收起了他训斥凌敬的那副不堪的嘴脸,赶忙起身,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道:“好好好,快快起身,早就听说任公有大才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一见。

昔日在卫州讨伐刘黑闼的时候,没能跟任公一叙,我一直引以为憾。

如今任公主动送上门了,可要陪我好好聊一聊。”

任瑰听到李元吉张口闭口都在叫他任公,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一半。

他还真怕李元吉如同传言中那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他也怕李元吉跟李建成一样,看不上他。

没料到,李元吉对他相当热情,也相当客气。

“殿下说笑了,能陪殿下聊聊,是臣的福气。”

任瑰笑着弯下腰,谦逊的说着。

以前在面对李建成的时候,他可不是这样的。

是李建成教会了他,资历再高、能耐再大,我李家的人不用,你也只能泯灭与众人。

所以他现在学会了谦逊。

“嗌!”

李元吉立马摆手,毫不犹豫的批评道:“这话就见外了。我也是爹生父母养的,跟你一样是血肉之躯。

你陪我聊天,只要不嫌弃我唠叨,不骂我不学无术,我就很开心了。”

任瑰被李元吉这话逗笑了。

李元吉这话听着很浑,但却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虽说他早就听惯了这种刻意跟他亲近的话,但这话从李元吉嘴里说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这证明了李元吉对他的态度。

李元吉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已经行将就木的枯木,对他不冷不热,也没有因为他是刚刚回京的一个新人,就怠慢他。

反而愿意跟他亲近,这说明李元吉会重视他,也会用他。

这对他而言,就很好了。

也是他所求的。

“殿下言重了。”

任瑰再次弯下腰,谦逊的说着。

话音落地的时候,却并没有抬头。

李元吉哈哈一笑,指着任瑰道:“你啊,是个妙人。”

任瑰这么做,是在提醒李元吉,不能冷落了一旁的权旭。

李元吉看出了任瑰的意思,也没有藏着掖着,反而大大咧咧的戳破了任瑰的心思,并且看向了权旭道:“你也快快起来吧!虽说你在我大唐名声不显,可你的能耐我了解过,很不错。你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名头,我也是如雷贯耳啊。”

李元吉在得知了任瑰、权旭有意投效以后,也做了不少功课。

对权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了解过权旭的过往,也了解过权旭的过往。

只是了解归了解,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还得先给个不大不小的职位试试看再说。

“多谢殿下,殿下真的了解过臣?”

权旭不卑不亢的一礼,缓缓起身以后,笑着疑问。

李元吉愣了一下,失笑道:“你也是个妙人啊。居然不相信我真的了解过你,居然还敢当面说出来。”

权旭躬身笑道:“臣年纪尚轻,有些孟浪,还望殿下不要怪罪。”

李元吉招呼着守在暖棚口的宦官去准备桉几和坐垫,又吩咐宦官去准备了一些酒肉,然后对权旭笑着道:“怎么会怪罪呢?我可不喜欢事事独断专行,也没有那么霸道,不让人说不中听的话。你心里有以后,能主动说出来,我反而很欣赏。”

权旭只是笑了笑,没再说话。

李元吉在坊间的风评,跟他自己所说的可是大相径庭。

到底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还得仔细了解过以后再说。

李元吉也没有再多话,等到宦官准备好了桉几、坐垫、酒肉以后。

李元吉请凌敬、任瑰、权旭坐下以后,才笑着对权旭道:“你此前被我父亲封为千金郡公的时候,恰逢我父亲为梁国的事情忧心,你为我父亲上了一道平梁三策,你可还记得?”

权旭明显的愣了一下,没料到李元吉居然真的了解过他,居然知道他昔日扔出去的一个连一朵水花也没有溅起的石子。

这件事由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恐怕李渊自己如今也已经忘记此事了。

李元吉能把这件事翻出来,恐怕做了不少的努力。

权旭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的抱拳道:“没想到殿下居然知道此事。”

李元吉笑着点点头。

权旭沉声道:“臣自然记得此事,殿下突然提起此事,不知道有什么要指点臣的?”

李元吉笑着问道:“你知不知道我父亲为何没有采纳你的平梁三策。”

权旭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李靖的平梁十策远胜于我。”

权旭虽然年轻气盛,但却没有目中无人。

不如李靖就是不如李靖,他没有去贬低李靖,抬高自己。

李元吉点着头道:“有这一方面原因,但这不是关键的原因。”

权旭愣了一下,赶忙追问道:“还有更关键的原因?”

李元吉点点头,又摇摇头,笑道:“不是还有更关键的原因,而是只有一个关键原因。你的平梁三策没有被采纳,不如李靖的平梁十策,只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关键原因。

看来你现在还没有领悟到关键原因。”

权旭再次抱拳道:“愿闻其详。”

李元吉笑道:“你的平梁三策,远比李靖的平梁十策上的要早。若是不如李靖的话,也不至于没有掀起一点波澜。

毕竟,在我父亲罢落你的平梁三策的时候,李靖的平梁十策才刚刚递上去。

所以即便是有对比,也没有那么明显。”

权旭忍不住问道:“那圣人没有采纳我平梁三策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元吉哈哈一笑道:“因为你的平梁三策中提出,让我父亲将平梁的战事交给你主导。而李靖的平梁十策中提出,让我父亲派个人主导平梁战事。

这就是我父亲没有采纳你的平梁三策的关键原因。”

李渊一贯喜欢任人唯亲,怎么可能将平定南梁这种战事交给一个外人去主导。

李渊扒拉扒拉自己的弟弟、子侄,有的是人用。

干嘛还要冒险去用一个外人,去给自己创造一个潜在的危险。

权旭给李渊的平梁三策中,只提到了如何如何平定南梁,却没有给李渊一个必须用他,或者放心用他的理由,李渊干嘛采纳他的策略,又干嘛用他?

不像是李靖,提出平梁十策的同时,也让李渊帮他找一个带头大哥。

李渊可以放心的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领导他,自然也能放心的任用他。

这就是权旭和李靖之间的差别。

这也是李渊没有采纳权旭策略的关键原因。

对于一个手上不缺人用的皇帝而言,他在任用人的时候,已经不在局限于任用的人能不能成事了,他还会考虑任用的人会不会令他放心,有没有后患。

他要是任性一点,还可以添加一些更无理、更过分的要求。

这就是人才过剩给予他的底气。

这也是一个拥有着许多人才的皇帝该有的底气。

你觉得你有才,我就的用你?

抱歉。

我夹带里不缺人。

大把大把的。

“原来如此。”

权旭听完李元吉的话,愣愣的思量了一会儿,下意识的感慨。

原来不是他的策略不行,是他没号对李渊的脉。

他只想着帮李渊去平定南梁了,却没想过李渊将十数万大军,以及十数州的军政大权交给他放不放心。

“这下相信我了解过你了吧?”

李元吉笑眯眯的问。

他简单的一个问题,点明了权旭昔日犯过的错误,也指点了权旭为何有才,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不能像是秦琼、程咬金、苏定方等人一样名传天下。

他不信权旭还不服。

……

……

【PS:今晚就两更了,不过没怎么减量哈,没分章,不算加更,诚意满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