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003 【无处安放的忠臣孝子】

大明女伯爵 003 【无处安放的忠臣孝子】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就在十多天前,朱朗还在内部培训会议上听了一场明史课,其实讲的是高效的组织管理在僵化后,为何抵抗不住外部的冲击,以及管理思维中是否该以尊重人的价值为优先。

朱朗倒是觉得受益匪浅,在学习之余也不乏自我调侃,想着要是自己能穿越回明朝变成崇祯,说不定凭借这场培训,就能挽大明于将倾之时。

如今朱朗没有变成崇祯,却成了朱慈烺,亲眼所见一个旧王朝的坍塌,只在一夜之间。那人呢?信念的坍塌是否也是一夜之间?

有这么一句话他始终记着:历史是印刷出来的人性,而这些人……朱纯臣、周奎、魏藻德、张缙彦、李建泰、曹化淳、杜勋等,也有倪元璐、范景文、李邦华等,所有这些似曾相识的人,他们并不只是印在历史书里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存在,在他朱朗的世界里。

在他的人生当中,从无这一刻,是如此深刻的理解‘人性’二字。不错,人性的确很脆弱,即经不起诱惑,又经不起打击,但人性也很坚韧且单纯,从另一些人身上,他同样也看到了人性深处普世的正义感。

十个日夜,每夜辗转难眠,该悲伤吗?却已流不出一滴眼泪。他已不想再追究所谓的历史真相,乱世之中,人如蝼蚁命如草芥,是该苟活?还是重建文明的规则?以朱慈烺的身份……

这同样是对他的人性的拷问。

朱慈烺总是独自一人长久的不说话,太监王朝贵看着少主如此沉默寡言,不过十数日人已脱了相,心里无比焦虑,少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若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

唯盼能有一些好消息……

——————————

四月初二,李岩从天津被召回。

当晚,解救行动取得初步成功,吴襄和陈圆圆被带出铁狮子胡同后,马不停蹄直接奔往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与朱慈烺一行人汇合,而后坐漕船直往通州卧虎桥石坝。

连日的降雨让通惠河上游的玉河河水暴涨,也使通惠河水量充沛,通航能力大大提升,漕船得以顺利经过五闸。又或许天下已乱,世道浇漓,往日里繁忙的航道上,如今只有寥寥几只船在通行,连闸口的启闭也无人来管理,只任其随意来往。好在河水暴涨,尚能承载船只通行,否则光那五道闸口都能让朱慈烺一行陷入巨大的困境。

通惠河像一条直线连接着大通桥和石坝,当漕船抵达石坝,与早已等候多日的船队汇合,朱慈烺一行从漕船调至更大一些的船只,稍事休整后,借着黎明前的微微光亮再一次扬帆起航,往天津进发。

灰暗中河道犹如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一切,失去方向感让人感到莫名恐慌,而周遭的景物在微光中稍稍显出模糊的轮廓,只是那奇形怪状的模样,不经意又添一层惊吓。

吴襄由下人扶着来到主舱外求见,朱慈烺见他脚步蹒跚,想必是受了些刑罚,对他说道:“非常时期,就不必拘礼了,坐下谈吧。”

吴襄应道:“多谢殿下体恤。”

朱慈烺又道:“我称你一声吴先生,你也不必称殿下了。”

“那在下就斗胆称一声公子吧,”吴襄连忙说道。

朱慈烺淡淡点头:“那你身体可有大碍?”

“吴襄苦笑一声:“还能扛,多谢公子记挂。”

停顿半晌,又道:“若不是公子出手,恐怕在下就……丧命于此了。”

“知道为什么吗?”朱慈烺突然问道。

吴襄垂下眼眸,很快,又抬起直视着:“是因为我儿?因为关宁军?”

朱慈烺冷冷看着他:“吴襄,我且问你,二月初先帝找你商议调兵大计,希望关宁军入关勤王,你明知国帑空空,可你却依然报出百万军饷!为何?”

不知不觉中言辞渐厉:“你竟还说‘百万恐不足济’!难不成你还想趁机发国难财?还是说你关宁军早有投降之意而故意找借口?”

一想到吴襄的算计就让他觉得恶心,最后这句已是相当不客气,朱慈烺感觉一直堵在胸中的那口恶气又在翻江倒海,只得握紧双手,指甲也陷入掌里,慢慢浸出鲜血,他已感觉不到疼。

吴襄闻言大惊,腿脚一软就想跪下,而旁边的王朝贵眼疾手快上前搀扶,这才又让他重新坐下。

吴襄面露痛苦,道:“臣绝无那个意思!只是……只是,关宁军已经十四个月没得军饷了,再说,关宁军一撤,那宁远百姓必是跟随一起,臣怎能弃他们于不顾?很多都是关宁军的家属!要安置他们就是百万两每人也只能分得区区一二两,可臣连十万两也凑不够啊。”

朱慈烺无意在此时兴师问罪,他就是想听吴襄说一个理由而已,一直以来他憋着的那口气还是吐了出来,身体也像抽干了力气一般委顿下来……但随之又冷笑一声,想到李自成的拷掠助饷,竟凑得七千万两银子,真正是莫大的讽刺,莫大的讽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每一个人都这么唯利是图,难怪崇祯临死会说那句……

沉默使整个船舱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又让人觉得芒刺在背。王朝贵很不适应这种氛围,他微微扭头,耳朵听着舱外传来的划水声,和偶尔飘来的窃窃私语,这让他感觉舒服一些。

良久,吴襄出声问道:“公子,下一步将作何打算?”

半晌,朱慈烺才回道:“以你看,现如今哪方势力有胜算?”

这问题问的模棱两可,吴襄猜度了半天,道:“恕在下直言,以目前形势来看,李自成胜算较大,但我大明依然可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待稳固南方之后,再图收复故土。”

“那多尔衮呢?”朱慈烺又问。

“满清虎视眈眈我汉人江山久已,多尔衮铁骑厉害,但人马尚且不到我大明军队的十之一,虽然与大顺军作战是节节败退,尚幸南方还有左良玉、刘良佐、黄得功……还有史可法,他们手下的人马合起来有百万之众……”

“哈……哈哈……”朱慈烺不禁笑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仿佛听了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儿。

吴襄一脸茫然,不知他为何发笑:“公子?”

笑到脸色通红,气息不稳,朱慈烺这才说道:“这么说吧,一,李自成成不了事,大顺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二,你说南方还有百万兵马,这我信,那我再问你,当初李自成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地,也只在宁武受到一波像样的抵抗,难不成平阳、太原、大同的人都消失了吗?”

转而眼神变得犀利,又道:“不,他们没有消失,他们是不抵抗就投降了!一个李自成都这样,你又如何肯定南方的‘百万’军队到那时就能驱除鞑虏,而不是选择投降?想想周遇吉真是可怜呐……一副忠肝赤胆,连夫人也战死沙场!姜瓖呢,王承胤呢,唐通呢,白广恩、马科呢,他们现在一定庆幸当初选择投降太正确了吧?”

“这……”吴襄一时语塞,又道:“好吧,姑且不说南方,可李自成已经占了京城,他为何不能成事?”

“李自成当初宣扬的口号是什么?”朱慈烺反问。

“哎,是‘迎闯王,不纳粮’,这正是他聪明之处,得民心得天下,所以大顺军才一路势如破竹。”

“哼,”朱慈烺又冷笑一声:“一句话就断送了正规的财政来源,这叫聪明?没粮怎么养军队?靠抢劫?不说他以前如何,就看他进京以后做了什么?你不清楚?历史上哪个朝代是靠‘劫大户’建立起来的?”

“可……”吴襄又是一番无言以对。

半晌,才道:“公子此次南下想必是往南京,如今京城已被大顺占领,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多尔衮觊觎我大明江山,那也是先与李自成斗,我大明可以长江为天险,截断运河,立足江南,谋定而后动。”

“你们都小看了建奴的野心,苦心孤诣数十年,难道就只为划江而治?”

吴襄闻言,心头一震:“难道多尔衮还想效法蒙古灭宋?”

朱慈烺幽幽叹道:“满清入关,只是早迟问题……”

——————————

朱慈烺立在船舷旁,望着天际边曙光乍现,忽然想起一句诗:黑色的夜给了我黑色的眼,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吴襄已经返回客舱中,年事渐高又身受重伤,早就折磨得他疲惫不堪。朱慈烺目送他离去时,心中在想,此次救了吴襄和陈圆圆,是否就此改变吴三桂的历史轨迹?就像煽动的蝴蝶翅膀?

李自成本有机会,但做错了三件事,一劫掠京城;二错杀李岩;三激反吴三桂。历史还是公平的,殊不知当他做下这三件事,其实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了多尔衮。

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朱慈烺回头一看,是陈圆圆,朝船舷走来。一身粗衣布履,却难掩她的姝丽,如此近距离观一个赫赫有名的美女,朱慈烺还是有那么一阵目眩。

一步之遥陈圆圆便停住,随之盈盈一拜,道:“妾得朱公子相救,如此大恩,妾铭记于心,真的是无以为报……”声音似莺声呖呖,却带着哽咽,一时竟说不下去。

朱慈烺也不知说什么……他救她,自然是因为吴三桂,她对吴三桂的影响甚至比吴襄还大,这就是她的价值。但对于她本人,其实并没有想过她有什么想法,似乎美女也并不需要什么想法。

良久,才开口:“听说你挺会唱戏,就来一段吧,权当感谢。”

陈圆圆眼含泪光,咽道:“好,妾就献丑唱一段。”

黑色的夜给我黑色的眼,我要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天际边那一道曙光更盛,在这一片宁静中,陈圆圆轻启檀口,娓娓唱来:

“重门朱户,恰离了重门朱户,深闺空自锁。正琼楼罢舞,绮席停歌。改新妆,寻鸢侣,西日不挥戈。三星又起途。鸾驭偷过,鹊驾临河,握兵符怕谁行来问取。魏姬窃符,分明是魏姬窃符。鸡鸣潜度,讨的个鸡鸣潜度,听更筹戍楼中漏下玉壶。”

唱罢这段,又换了声音继续:“夜深谁个扣柴扉,只得颠倒衣裳试觑渠。呀,原来是紫衣年少俊庞儿,戴星何事匆匆至?莫不是月下初回掷果车?”

“我本是华堂执拂女孩儿。”

“你缘何到此?”

“怜君状貌多奇异,愿托终身效唱随。”

这几句是一人分饰两角,说罢,陈圆圆又扮生角道:“骤然惊见喜难持,百岁良缘顷刻时。侯门如海障重围,君家闺合非容易。怎出得羊肠免得驷马追。”

又换回旦角:“杨公自是莽男儿,怎会得红粉丛中拔异姿?奴今逸出未忙追。我与你呵,正好从容定计他州去,一笑风前别故知……”

朱慈烺并不太懂戏曲,但细听曲文,猜是讲红拂女和李靖的故事。想到个中缘由,不禁嘴角一弯,笑意在脸上漾开。

“呀!原来陈姑娘心中藏着一个女侠梦啊?”

“噗嗤,”陈圆圆一听竟破涕一笑,羞红的脸如朝霞般动人,朱慈烺为之动容……

原来这世间,即便再卑微再渺小的生命都会有梦想。

“哎,”他笑叹一声,又道:“人只要有梦想就不怕,未来的路,好好走,它还长着呢……回去歇着吧,日出前的风也是寒冷透骨。”

陈圆圆眼中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再次哽咽道:“多,多谢公子。”

——————————

从初二夜至初三傍晚,经过一昼夜不停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天津卫的三岔河码头。码头在天津城东北方,上跨一座浮桥,连接南北运河,也连起天津城北门。浮桥两边停满了快船马船,比之通州繁华不少,却还是少了些‘白粲千钟转舳舻,欸乃声连明月夜’的感觉。

三岔河口的西侧是朱棣靖难的起始,岸上立有‘龙飞’、‘渡跸’两座牌坊,朱慈烺站在船上向西眺望,望见晚霞中的牌坊隐隐有紫气萦绕。传说中天津的由来与天象有关,天津位于北方,对应天象上的北宫,七宿乃斗、牛、女、虚、危、室、壁。《晋书天文志》云:常陈七星如毕状,在帝座北,天子宿卫五贲之士,以设疆御……这才有了天津。

朱慈烺暗暗自嘲:同样是南下南京,朱棣当年有刘伯温和姚广孝,而我有的只是一群老弱病……他是靖难,而我真真是逃难!

初三夜,朱慈烺见到了冯元飏,又是一夜的长谈。

冯元飏问朱慈烺为何救吴三桂的家人?而他想了想说,赌,赌吴三桂最后的底线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