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22【耶稣会的生财之道】

大明女伯爵 122【耶稣会的生财之道】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在寒冬到来之前,方四维就已经好生体会了一把资本带来的冰风暴。在风暴席卷过后,留下了一地的鸡毛……如今想想都还历历在目。

地价是降下来了,可那一地鸡毛要打扫起来并不容易,幸好那时他当机立断,听了他人的劝,行平粜之术才稳住了**本地的物价。否则新一年来临之季,**就真的要百业凋零了。

方四维心有戚戚焉,每每梦回之时,依然会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他更加能体会那句‘万乘之国有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利失……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之,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所以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啊……”方四维独自在省观堂里自我反省:“而一孔者,非国君不能为之啊。”

“县尊又在反思了吗?”黄师爷都进来好一会了,方四维居然没有发现。

“利出一孔,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亦在君?可是想说这个意思?”

“对啊!”方四维击节称叹,“师爷果然学富五车,令人佩服!”

“嗤~,你就少拍马屁了,”黄师爷有些不屑。“不过你说的也不错,要是国君不对商人严加约束的话,那确实……”

方四维有些惊讶:“你也有同感?”

“如今老夫算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商人手中虽然没有兵器,但一样可以杀人,而且不见血,比真刀真枪还有杀伤力。民不聊生才是可怕,难怪秦王会杀吕不韦……”

“关键不在秦王杀不杀吕不韦,而在商人要是个个都想当吕不韦,这才是最可怕的。”

黄师爷闻言,神色一凛:“你说的没错!个个都想当,那就要翻天了……”

“不过有一点,应该说比较万幸,”方四维笑了笑,“就是商人手里确实还没有兵器,而他们也怕死。”

师爷眉尾一挑,瞅着方四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所以说……”

“所以我决定给陛下进万言疏,来说明此次**土地事件之始末。”

“好!那老夫就等着拜读县尊老爷的大作。”

方四维粲然一笑,过了片刻又问:“对了,黄师爷这会来,所谓何事?”

“哦,是这样的……”师爷整理一下思绪,道:“记得上次你提过一嘴说,想在**建丰备粮仓之事,当是我还留了心。”

“诶,对啊,我是有此打算,师爷今日提出,可是有什么想法了?”方四维一听这是当务之急的正事。

“想法不敢说,我是查阅了以前的县志,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远的不说,就说应天府内,除了**其它各县都有社仓、义仓,独独**从未建过此类民间粮仓,我就有点不明白了,为何**没有?”

“你忘了?我俩一起走访过的绅衿里老,他们也说过**只有预备仓,只存放官粮积谷,就没有社仓义仓。”

“就是记得,所以才去查县志,而且我还查了历年**的积谷账目,岁该积谷也只有三百石。若是再往前翻,其实不难发现,岁该积谷数一直在降,说句不好听的,假如发生大的灾荒,这三百石真的就是杯水车薪。”

方四维摇了摇头:“这就只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年朝廷并没有重视粮食的生产,而对于把本该用来种粮的地改种其它作物,朝廷也没有拿出相应的对策来加以限制。”

“去年吧,我记得就是南京的右都御史曾上疏建议各府州县要修仓廒、谨积储,也不知天下有多少府州县在响应?”

方四维默不作声,皱着眉头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当中。

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总之,不管别处,先把本县的粮仓建起来再说。”

“我的意思,要不再召集一次本县的绅衿耆老议事?就商量怎么建丰备仓?”

“也好……”

————

邬阑想到的办法是把京城报社两主管找来,去打听在京城的法兰西耶稣会的金融活动。至于为什么会打听耶稣会,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绝不能轻视耶稣会这样的新宗教团体。

“阿叔、柯先生,你们呢,就把报社的人手全派出去,反正广撒网,只要是有点用的消息都给打听回来,咱们再汇总。”

舒岱宗想了想,问道:“要打听哪方面的消息?”

“呃,其实我也说不好,反正个人判断吧,只要觉得有用,就记下来。”

“那行,探听消息嘛,报社还是经验丰富滴,敢说不出三天,连谁家老婆睡觉打呼这种事都能打听出来。”

“这种事都能知道?妈呀,难不成你们报社还在别家安了窃听器?”

“啥叫窃听器?”柯先生不禁好奇问道。

“呃……没啥!”邬阑一下说快了,连忙把话岔到别处,“还有啊,上回你说南堂的神父在京城开了两家钱庄,具体情况你知道吗?”

“不是两家,是三家,”柯先生纠正道,“听说开这三家就一直波折不断……”

邬阑眼睛一亮:“诶?柯先生是不是又打听到什么?快说来听听。”

“嗨,也是道听途说,我那小舅子的媳妇的大嫂的妹妹的男人,就在南堂里当差做跑腿的活路,平日里就爱打听个八卦呢。”

“嘶~,这关系还真复杂……行,你继续。”

“听说是他们认为开办钱庄有违什么伦理,这话是他们一个大神父说的,放债收利者之所以犯罪,因为他们损害了付出利息借钱的人。”

“这话说的有道理啊?”邬阑不禁点头赞道:“放高利贷就是害人不浅。”

“但那人解释说他们神父是迫不得已才放债的。”

“此话又怎讲?放债还迫不得已?”

“是啊,当时我也这么问那知情人,他说,因为他们现在这个耶稣会跟过去那个耶稣会不是同一个会,他们现在这个要受澳门的制约。因为他们一年才接受一次汇钱,要是被制约了,生活都没法生活,更别说建新的教堂。”

“哦……”邬阑这才稍稍明白了一些,感情是财务是被别人拿捏住了,所以才想另谋生钱之道。

“还有,他们投钱办钱庄,也是为了他们的什么传教事业,传教应该很花钱吧,我想。毕竟我大明江山宽广,要从澳门进入腹地可不容易,要先水路再陆路,然后再水路,走一趟盘缠都花不老少。”

“的确,从澳门到京城我估摸着有两个‘两京之间’的距离那么远,要是盘缠不够,他们就只有一路乞讨,更别说还传教。”

舒岱宗道:“我明白了,他们这是怀着出世的心来做入世的事。”

“哈哈,有道理啊,”邬阑笑道:“不过也难为他们了,按我们俗语说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

“妙啊,这句总结的精妙!”

邬阑又问:“他们一般放贷给什么人,知不知道?”

柯先生又回忆了一下:“这就没听说了,不过,以我估计……可能不会是靠几个小钱养家糊口的百姓,他们那些神父都挺乐于结交名流。”

“嗯,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懂了,”邬阑一下就反应过来:“上回捐资修路不就是,他们一再说不要任何回报,我当时差点以为他们就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了。”

“他们的前辈不也是这么做的,那个利前辈。”

“不过我有些疑惑啊,”舒岱宗又问道:“办钱庄也不是你有钱就能办的吧?”

“舒先生有何高见?”

“因为这次在南方跟不少钱庄主有过交道,所以大概知道一些,好比开钱庄不可随便开的,须得同业者五人联名保结,并纳捐四百两,禀官批准,皆带无限责任。而且伊始业务也以短期存放为主,浮欠计日起息,所发庄票半月为一比期……”

“总结来说就是,要办钱庄,一要同业联名保结,且有人敢为你担保;二是其经营的业务必须是官府允许下才行。”

“京城这地,说难听点,砸一块石头下去都能砸中一个当官的,所以也难怪他们喜欢结交名流,应该与官府的关系也不错,这样就有了一个质量相当高的熟人网,往后想做任何事都会有人帮衬。”

“说的也是……看来咱们报社还得多向人西洋神父学习,多结交一些名流,这样消息才更灵通。”

三人一通分析下来,邬阑似有所悟,要是耶稣会提出想购买土地,凭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也不是难事,况且京城还是有不少落魄的勋戚贵族,他们没银子但手里土地多少是有些的。

“二位,还有一个探听方向你们也要留心,就是他们手里拥有多少土地,尤其是京畿附近的。最近有没有交易土地,都跟谁交易的,还有买卖价如何……都最好打探清楚。”

舒岱宗两人一听,都不约而同眼睛一亮,柯先生问道:“小东家,是不是最近有什么风声啊?”

“是啊,南方那边的大财主是不是到京城来了?”

邬阑笑了:“你俩还真是联想丰富,”她又沉吟一下,再道:“雄安经济区没忘吧,以往数十年不变的地价,最近已涨了两三成,不奇怪吗?”

“哈!果然有名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