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16【光禄寺的财政预算】

大明女伯爵 116【光禄寺的财政预算】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邬阑想起贵妃说李大娘是李东燕的掌家,所谓掌家则是掌一家之事,相当于太监的私臣。再加上又是对食,所以这李大娘在内府后宫,绝非凡凡之辈。

司礼监的地位崇高,就体现在全面管理内府庶务和参预机务。庶务含大小衙门凡遇有应题奏之事,皆先关白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而行之;其次是司礼监直接掌管了其他监局库房之印。

司礼监还‘催督光禄寺供应’,是其一项差使,所以,要想顺利完成光禄寺明年的预算规划,非得经过司礼监不可。

建极殿之右后门以北,隆宗门之南,有一连坐东朝西的房屋,其名为“协恭堂”,相当于司礼监在宫内的综合办公区。李东燕一般会在每日申时之后,来这里入司房看文书。

是日照例他来到协恭堂,一众亲信掌班留在外边等候,他一人进入值房。这里算是机密之地,规矩还是很严的。

所有文书都要细看,先看文书房的外本,再看内府监官、典簿的文书。李东燕拿起桌上几份外本文书,虽是不同衙门呈上的文书,但内容都指向一处,就是京畿几府,诸如保定、真定、河间等府有关土地清查的结果,以及勋戚所上奏本,无一不是指出御马监大量侵占了这几府的勋戚庄田和民田。

这几府有三十六处共计三万多顷的皇庄里,有二十处就是占他人之地为草场、皇庄。李东燕一一细看之后,冷笑一声,这几年,刘炳仗着陛下宠信,倒是膨胀了不少。

他看完外本放下,又顺道拿起内府文书浏览,其中就有光禄寺最关心的内府预算方案,这文书已在桌上放了好几天。

他没有再细看文书,只是又想起晌午时李大娘对自己说的那番话……

其实扪心自问,他与邬阑无冤无仇,井水不犯河水,犯不着彼此都看不顺眼,只是他也知道,自己不喜邬阑,完全是因为她过界了,侵占了原本是内官的利益。

紫禁城里只有一个男人,二十四监局也好,后宫也好,都视这个男人为天,都要想尽办法讨好……在这层意义上,宦官与后宫嫔妃根本没有区别。

李东燕看着这几份文书思量了半天,一条‘妙计’渐渐浮出脑海:“既然要算,不如就都清算一遍……”

————

邬阑异常惊讶司礼监居然很快同意了对内府预算的修改,她寻思,这李大娘真是功不可没了……可见美人关乃天下第一难关也,连刑余之人也难过此关。

得了司礼监的回复,她又赶紧找徐兖商量,光禄寺这份预算案得加班加点完成,然后通过廷议以政令形式下达才行。

预算案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经费,二是开支。经费来源有内府库藏,贡赋、厨役的折色收入,六部供给的经费,地方府州县的官钱,再加上对外承接宴席的收入。

支出的大头就在内府和后宫,也是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如今比较好的是,后宫的用度有中宫皇后的参与,修正以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浪费。事实上各宫的用度并未缩减半分。

所以浪费才是问题关键。

内府的支出比后宫复杂多了,先抛开违规冒支等个人行为不说,光禄寺要承担的不光是紫禁城内机构人员的膳食开支。从内府设置的职衔就可见一斑:十二监二十四局之外,还有内承运库、灵台、汉番道经厂、御药房、御茶房、蓖头房、猫儿房、牲口房、刻漏房、甜食房、绦作、南海子、织染所、盔甲厂、王恭厂、京城内外各寺、安乐堂、京城内外十六门等……

这里不光有人的膳食,还有各种动物饲养的开销,最关键问题同样是浪费和管理混乱,好比内苑狮子及养狮人早已发生变动,却仍在支领料食等。

所以,徐兖趁此也重新梳理了一遍大内有关动物的料食供应,不查不知道,真是一查吓一跳,冒领简直泛滥成灾。当然要杜绝冒领,除了在制度上改变之外,还有对其冒领行为的惩戒,这就不是光禄寺的职责,而是御史要做的事。

其次就是饭食供应无度,光禄寺还要负责内外衙门人员和军民匠作的饭食,这是继宫中用度之外的最大一笔开销。这些人既有俸禄和月粮于户部,还有廩食于光禄寺,偶尔兼有赏赐汤酒茶饭之类。

所以同样,一是重新梳理花名册,好比详记某衙门某工,旧有、新收、实在上工人数,直米数等,然后留底,再分送司礼监和御史。往后关于此类人员花名册,光禄寺不再负责统计和更新花名册,而是直接按册上所载人员数量来安排廩食供应。至于花名册的核查则由司礼监和御史来负责,每三月更新一次。

接下来,就是与光禄寺自身管理相关的问题,在做费用预算的同时,也进行了整顿。一是对于经费管理无序的调整,二是厨料物品管理混乱的整顿。

邬阑既是光禄寺银库大使,所以对于财会和出纳以及记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完全采用她火锅店的财务和仓储的管理方式,然后就规章制度进行的详细的规定。所谓事无巨细,细到对每一种行为以及承担的后果都做出了规定。

最后就是采购问题,因早有定例,除特定本色外,其余皆以折色形式供应。对于光禄寺所需物料,如何直接从市场上买办,这类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问题存在,又如何写进预算?

光禄寺一年几次的会估,宛大二县的铺行人户都会借机哄抬物价,致使京城内外物价彼此不平,也造成上报于光禄寺的物价揭帖中价格混乱。

此其一,还有采购人员的贪污舞弊及拖欠铺行价银,过去是随买随给,到预支,再到赊买,贪污舞弊属于私德问题,拖欠则完全是人为因素,尤其像乳饼麻绳菜果粗瓷等小行,常常是每遇领钱辄随涕泣……

不仅拖欠,还有伴随而来的横征暴敛—中介对于铺户的剥削,及民间揽头对光禄寺钱粮的侵蚀。

邬阑的主张是直接通过皇商或者信誉良好的牙行,与之签定供货协议,由他们负责将所需物料直接供给光禄寺,而非采用以往的形式,从市场上零星散发的进行采购。对于新鲜食材的采购,则选择在周边地区与种植户直接签订生产供货协议,以订单生产的方式直接供应光禄寺。

徐兖听了还是有些疑虑:“这样可行?光禄寺要用的蔬菜果品可不是一点点,还有那牛羊鸡鸭鹅,除了上林苑供应,不足的每月也需向民间采买。”

“近地采购自然是最佳选择,所以也可以这么办,像海淀、通县、蓟州、良乡等地,光禄寺可以村子为一单位来签订生产协议。而整个村呢,可以按里甲来成立多个生产合作社啊,按订单进行生产,然后全部供应光禄寺。”

“好处就是,新鲜食材直接从地里到光禄寺,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岂不两头受益?农户受益,我光禄寺也可节省大笔采购经费。”

“呃……好是好,只是以前从未这样做过,就不知可行不可行?”

“内府的仓库再大也存不下全天下的食材,本色折银是趋势,往后现银采购的时候肯定会越来越多。当然签农户这事暂时不急,等完成预算之后再决定不迟。”

光禄寺几乎所有职官都参与了预算的制定,正卿、少卿、寺丞、首领官等,大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司牲、司牧诸司,紧赶慢赶终于在三日之后,完成了整个部门的预算规划。

厚厚一摞的预算案呈给了永明帝,呈上去还不够,还需经廷议通过,形成政令下发才行。

这份预算又与户部、工部、礼部、太常、内府、科道相关,是以参与廷议的也是这几衙门。然而廷议并非想象中的顺利,整个过程中,吵架一直就没停过……

争议的焦点在于:光禄寺要‘甩锅’,科道不愿‘接锅’;按预算估计可节省大量经费,相关部门想裁减供给光禄寺的经费,却遭到徐兖的坚决反对;预算算的都是固定性开支,浮动经费不足,想临时增加筵宴都不行。本来一年之中的筵宴活动颇多,若是限制了,往后再怎么‘吃公家’……

对于此,邬阑的态度很坚决,就是要养成凡事按计划来的习惯,尤其这么大一个中央部门,又不是做小本买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徐兖是一人舌战群雄,邬阑从旁协助,两人直辩得众人哑口无言。

廷议从未时开始一直议到天黑,都没议出结果,永明帝听了一下午,早就头昏脑胀了:“行了诸位,今日先议到此,剩下的明日再议……”

“诸位,既然陛下有旨,今日先议到此,剩下的部分也不多了,明日补之再来与诸位协商……”

众人心中都暗暗吐槽,这是协商吗?这他么是协商吗!从未看出你徐补之吵架还这么能耐?

邬阑却觉得今天特爽,就像以前玩过的街机游戏StreetFighter,一人KO了一群人,爽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